GPS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课后思考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59943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课后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GPS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课后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GPS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课后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GPS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课后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GPS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课后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课后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课后思考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坐标转换需要那几个参数?七参数布尔莎模型:即 X平移,Y平移,Z平移,X旋转(WX ), Y旋转(WY ), Z 旋转(WY),尺度变化(DM )。若得七参数就需要在一个地区提供3个以上的公共点坐标对(即北京54坐标下x、y、z和西安80坐标系下x、y、z),可以向地方测绘局获取。2、子午面、黄道、天球赤道面、天轴、春分点、升交点、升交点赤径几大参数的含义?天球:天文学等领域中,天球是一个想象的旋转的球体,理论上具有无限大的半径,与地球同心。天空中所有的物体都想象成是在天球上。与地球相对应,它有天赤道,天极。子午面:与地球自转轴平行,或包含地球椭球体短轴的平面。 是量度经度的起始面或终 止面

2、,通过物点和光轴的截面称为子午面。 轴上物点有无数个子午面,而轴外物点只有一个 子午面。与子午面垂直相交的面称为弧矢面。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受到其他行星和月球等天体的引力作用, 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产生不规则的连续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瞬时轨道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这种变化可以用一种很缓慢的长期运动再迭加一些短周期 变化来表示。天球赤道面:天球赤道是把我们的天空想象成一个密闭的球,将我们地球的赤道投射到这个天球上天赤道有无限的直径和周长 天轴:将地轴无限延长,所得到的直线叫天轴,当然,天轴也是一根假想的轴。天轴与 天球的交点就叫天极,和地球上北极所对

3、应的那一点叫北天极,或天球北极;和地球上南极对应的那一点叫南天极,也称天球南极春分点: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冬至后,太阳从南向北移动, 在春分那一天通过这一点。 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升交点:卫星自南向北运动,卫星轨道上升段和赤道面的交点升交点赤径:含地轴和春分点的子午面与 含地轴和升交点的子午面之间的交角3、岁差、章动的含义岁差:地轴绕着一条通过地球中心而又垂直于黄道面的轴线

4、的缓慢圆锥运动,周期为 26000年,由太阳、月球和其他行星对地球赤道隆起物的吸引力所造成,结果是春分点逐渐 向西移动。章动:由于月球、太阳和各大行星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存在周期性变化,因此作用在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力矩也在发生变化,地月系质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也存在周期性的摄 动,因此,在岁差上的基础上还存在各种大小和周期各不相同的微小的周期性变化。4、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的定义及差异参心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几何中心为原点的大地坐标系;通常分为:参心空间直角 坐标系(以X,Y,Z为其坐标元素)和参心大地坐标系(以 B,L,H为其坐标元素)参心坐标系 是在参考椭球内建立的 O-XYZ坐标系,原点

5、O为参考椭球的几何中心,X轴与赤道面和首 子午面的交线重合,向东为正。Z轴与旋转椭球的短轴重合,向北为正。Y轴与XZ平面垂直构成右手系。地心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或以球心与地球质心重合的 地球椭球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通常分为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以x,y,z为其坐标元素)和地心大地坐标系(以B,L,H为其坐标元素)。地心坐标系是在大地体内建立的 O-XYZ坐标系。原点O设在大地体的质量中心,用相互垂直的X,Y,Z三个轴来表示,Ix轴与首子午面与赤道面的交线重合,向东为正。XZ平面垂直构成右手系。Z轴与地球旋转轴重合,向北为正。Y轴与5、我国BJ54、西安80坐标

6、系的定义及差异北京54坐标系(BJZ54):北京54坐标系为参心大地坐标系,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为基础,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XA80):1975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 为此有了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 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1952 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5、WGS坐标的具体意义原点是地球的质心,空间直角

7、坐标系的Z轴指向BIH ( 1984.0 )定义的地极(CTP )方向,即国际协议原点CIO,它由IAU和IUGG共同推荐。X轴指向BIH定义的零度子午面和 CTP赤道的交点, Y轴和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其四个基本参数公式长半径:a=6378137土 2 ( m); 地球引力常数: GM=3986003108m3s-2土 0.6 X108m3s-2 ;正常化二阶带谐系数: C20=-484.16685X 10-6 1.3 X10-9 ;J2=108263X 10-8 地球自转角速度: 3 =7292115X 10-11rads-1 .150 X10-11rads-1建立 WGS-84世界大

8、地坐标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世界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地心坐标系。6、我国2000大地坐标系的具体定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全球地心坐标系在我国的具体体现,其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如下:长半轴 a = 6378137m扁率 f = 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 GMh 3.986004418 X 1014m3s -2自转角速度3 = 7.292115 X 10 -5rad s-17、世界时、原子时、协调世界时、GPS时的定义世界时:世界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反映了地球在空间的位置。原子时:无知内部原子的跃迁,

9、所辐射或吸收的电磁波频率,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复现性,是基于原子物理技术的一种更加均匀的时间系统,对于测量时间间隔非常重要。协调世界时: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它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 用方法就是“闰秒”,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土0.9秒时,就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UTC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原子时,因为它的秒长规定和原子时秒长相等,只是 在时刻上,通过人工干预(闰秒),尽量靠近世界时。GPS时: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使用的一种时间系统,它是由GPS的地面监控系统和 GPS卫星中的原子钟建立和维持的一种原子时,其起点为1980年1月6日OhOOmOOs,在起始时UTC存

10、在跳秒,因而UTC的积累跳秒数,刻,GPS时与UTC对齐,这两种时间系统所给出的时间是相同的,由于 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两种时间系统中就会相差n个整秒,n是这段时间内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8、电磁波及其特性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 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特性:1、 叠加性:两列以上的同类波在空间相遇,总的是分波的矢量和,而两列波互不影响, 保持各自的性质不变。2、干涉:相同频率、固定相位差的同类波共存时,会形成振幅相互加强或相互减弱的 现象。3、衍射: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孔隙时,会绕过障碍物的边缘

11、,呈现路径弯曲, 在障碍物或孔隙的背后展衍。4、能量:波在媒质中的传播,波所带的能量总会因某种机理或快或慢地转换成热能或 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不断地衰弱,终至消失。5、电磁波是一种横波6、具有传播速度7、具有波的共性8、同一列波,频率不变,速度增加,波长变长9、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和电磁波的频率,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 同。9、数字地球的概念(百度)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与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关的数据”,是一个以地球空间信息为基础 (框架),嵌入(融合)地球各种数 字信息的一个系统平台,将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通信等一体化,通

12、过地球数字的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信息,处理和分析整体的地球科学问题,为全球资源、环境保 护与利用以至教育提供的先进工具,是一个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以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而更加广泛的概念。”10、“ 3S”的概念3S技术是英文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 formationSystem GIS )、全球地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 单词字头的统称。11、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无线电导航定位,就是通过电参量所测量到的几何参量确定用户位置。 一种方法就

13、是通 过测量的几何参量与几何位置之间的数学关系进行位置的确定, 称之为位置线法;另一种通 过电测量的高阶运动参量,如速度等,积分确定位置,称之为推航定位。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是衡量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最主要战术性能指标,是决定工作区的主要因素由于各种噪声、 干扰和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存在, 测量总会存在误差。 通常可 以认为测量误差是随机变量12、RS的定义RS(RemoteSe nsin g)是遥感的英文缩写,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人们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

14、 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 成远距离识别物体。13、遥感学科分辨率的内涵分辨率一般分为三种: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是传感器能测量的最小波长差,例如常用的ETM/TM只有7个波段,其光谱分辨率就不如 MODIS 36个波段高。光谱分辨率从理论上说与一天中的时段也是无关的。 但是在一天中,正午时刻可见光最强, 利于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器工作,夜间远红外遥感器可以排除其他光谱的干扰。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影像上能够识别的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是指图像中可辨认的临界物体空间几何长度的最小极限,即对细微结构的分辨率。对于摄影影像,通常用

15、单位长度内包含可分辨的黑白“线对”数表示(线对/毫米);对于扫描影像,通常用瞬时视场角(IFOV)的大小来表示(毫弧度 mrad ),即像元,是扫描影像中能够分辨的最小面 积。空间分辨率数值在地面上的实际尺寸称为地面分辨率。对于摄影影像,用线对在地面的覆盖宽度表示(米);对于扫描影像,则是像元所对应的地面实际尺寸(米)。如陆地卫星 多波段扫描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或地面分辨率为79米(像元大小56X 79米2)。时间分辨率是指在同一区域进行的相邻两次遥感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对轨道卫 星,亦称覆盖周期,时间间隔大,时间分辨率低,反之时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是 评价遥感系统动态监测能力和多日摄影”系列遥感资料在多时相分析中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14、GIS的定义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 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 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从学科的角度,GIS是在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