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视导推荐教案之二(南宁三中陈小妤)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599376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视导推荐教案之二(南宁三中陈小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视导推荐教案之二(南宁三中陈小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视导推荐教案之二(南宁三中陈小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视导推荐教案之二(南宁三中陈小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视导推荐教案之二(南宁三中陈小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坚持准确的价值取向复习课 教学设计 【导入】 在第五课的复习中,我们知道,理解和改造世界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价值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第六课坚持准确的价值取向。 哲学第一至第五课的知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从第六课开始到第八课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了。请同学们做好区分。从近五年全国卷高考命题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是考查的重点。第六课的考点主要有三个: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树立准确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复习考点一】 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问:它的原理是如何表述的?答:略。同学们

2、对原理的内容还是比较熟悉的,原理内容能够分为几个层次?两个层次:(1)社会存有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有的反映。表现在:社会存有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有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起促动作用;落后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起防碍作用。(师生共同找出原理内容中的重点句子)大家想一想,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哪一个原理的表述基本相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两个原理都是反映客观和主观的关系。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单项选择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注重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

3、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A社会存有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具有反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D社会存有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变式】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社会存有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具有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社会存有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A B C D总结:区别联系所属哲学范畴不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两者都揭示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后者是前者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使用。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虽然受社会存有决定,但它具

4、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怎样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呢?(学生阅读五三193页或用多媒体展示,老师简单解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突出表现)(2)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有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的变化有可能落后于社会存有的变化,也有可能超前于社会存有而出现。(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当然,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归根结底要受社会存有的决定。【单项选择题】(2011江苏单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理解到,观点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点。这个理解的

5、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有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起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主观题】(2012全国卷)材料: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党和政府高度注重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使用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10分) (限时5分钟)答:略。参考答案:社会存有决定社会意识,

6、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的发展起促动作用。(4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问题,形成了着力解决新问题、促动社会和谐的理解;(3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政策措施,促动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3分)解读答案:略。【复习考点二】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价值观就是一种社会意识。所以,价值观是由什么决定的?社会存有,它是社会存有的反映。人们在社会存有的基础上,形成了判断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这就是价值观,也叫做价值判断。在经济学中,我们也学过了价值这个概念,它与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一样的吗?问:经济学中的

7、价值的含义是什么?答:略。经济学中的价值哲学中的价值生活中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事物具有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共性个性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价值”这个词,比如,蔬菜、水果有营养价值,能满足人们的营养需要;某种药品有医疗价值,能治愈疾病,;这本小说有文学价值,能满足我阅读的需要。生活中的“价值”是指事物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和哲学中的“价值”是什么关系呢?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不同事物的属性不一样,能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这是个性。哲学就把事物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抽象概括为:事物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事

8、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这是共性。经济学中所讲的使用价值实际上是哲学“价值”的具体表现之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5页第三段,找一找价值观有哪些特点,并在课本上标注出来。(1)社会历史性;(2)主体差异性(多样性);(3)阶级性。【单项选择题】老人跌倒,扶不扶?原本无需讨论的问题,现在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某网络论坛上有些网友明确表示“肯定会扶”,有些网友表示“不会扶”,也有些网友表示“不好说”。这反映了( )价值观决定行动方向 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人的价值观总是不相同的 价值判断呈现主体差异性A B C D问:材料如何体现价值观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答:略。【单项选择题】(2013全国课标卷)

9、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宝,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事物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A B C D献玉者和子罕的行为是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而做出的,说明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如果表述为“驱动作用”或“制约作用”对不对呢

10、?也是对的。这是新教材的提法,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做好笔记。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它对什么有导向作用?答:略。对评价事物、活动指向、人生选择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把这三个角度标注出来。【单项选择题】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有些人在择业时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致在求职时四处碰壁。这说明(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A B C D问: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 答:略。“两

11、个符合”就是正确价值观的标准。从事物的属性说,必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从人的需要来说,必须符合人类根本利益。虽然价值观具有多样性,只要符合这两个标准,就是正确的价值观。【主观题】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分析说明生态文明理念是正确的价值观。(8分)(限时2分钟)答:略。参考答案:正确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4分)生态文明理念面对当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体现并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4分) 解读答案:略。【本课总结】这节课主要复习了第六课的两个考点,大家思考一下,这两个考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前者是原理,后者是方法论。在方法论中,记住这几个关键词:价值、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之一,下节课会继续复习。第六课的知识结构并不复杂。重点的内容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标准。同学们课后要加强记忆,学会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