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和体会4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595499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和体会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和体会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和体会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和体会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和体会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和体会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和体会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和体会市五华县城镇中学 曾亮摘要:通过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验,从高三(4)(5)(6)班于3次考试的情况的对比,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从三次考试的结果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教学整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传统教学方式也不可全盘否定;教学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不能单调枯燥的利用信息技术,也不能只为了追求知识的量而进行灌溉教学,而应该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立体几何教学中,使用黑板、粉笔、多媒体三者的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关键

2、词:信息技术;立体几何;整合感悟作为新型的教学多媒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有效的互补优势,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得到迅速广泛的应用。但是,我们作为相对落后的山区学校,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多媒体却还未得到大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肯定。普与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必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成为必然。因此,就以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以实践达到说服的效果。一、目标通过立体几何教法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复习并掌握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从而掌握一些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三视图”的理解,通过动画画面的展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什么是主视图,什么是左视图,

3、什么又是俯视图。空间中的“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概念。把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典型问题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享受发现思维的喜悦,提高立体几何的学习效率,实现家长和学生的大学梦。二、现状作为山区的普通高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数学的恐惧,特别是作为文科班部分的女生,空间想象能力更是相对缺乏。因此考试考到二十到三十的大有人在。立体几何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于在大脑中建立空间图形的概念。作为高考重要模块之一的立体几何,就学习立体的概念,棱柱、棱锥、棱台与三视图就是让学生体会立体几何的一

4、个感性材料,因此怎样让同学们充分认识立体几何,提高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兴趣和巩固高考的复习,有很重要意义。三、实践的对象本校高三(4)(5)(6)班各45个学生,其中高三(4)(5)班为对比班,高三(6)班为实验班。 分别以第一次月考的成绩为参照,然后以五华县一检和五华县二检为检验试验结果。第一次月考情况班别人数数学平均分立体几何出现情况分值44545.34选择题一题(5分),填空题一题(5分),解答题一题(14分)2454543.472464542.30824立体几何得分情况是:4班:12个人选择题拿到分,6个人填空题拿到分,6个人解答题全对,8个人拿到解答题第一步的分;5班:8个人选择题拿

5、到分,5个人填空题拿到分,4个人解答题全对,7个人拿到解答题第一步的分;6班:6个人选择题拿到分,5个人填空题拿到分,2个人解答题仅拿到第一步的分。四、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整合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网络优势,选择比较优秀的立体几何的图像,利用好POWERPOINT进行展示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课件的展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等。以四棱柱模型为载体,通过对它的研究充分认识什么是四棱柱,正四棱柱和直四棱柱的联系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如以下图:对于凌锥的特点,重点分析凌锥的侧面;每两条侧棱的切面形成的图形;凌锥的斜高和凌锥的高的区别

6、与_能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斜高是斜边,凌锥的高是一个直角边;由正三凌锥的特点,顶点在底面的射影落在底面几何体中心的位置;由正三凌锥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特征到正四面体全部棱长都相等的特点;由正三凌锥底面是正三角形,类比到正四凌锥底面是正方形的特点,由侧面展开图的侧面面积的求解,到全面积和全体积的求解公式。以直观的图形出发掌握凌锥的特征,从而达到凌锥复习和巩固的效果。同时,以多媒体形象展示正方体用平面切割以后,所成的切面图形。利用好信息技术可以简单地将研究过程中碰到的抽象问题形象化、一般的问题具体化,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对于三视图的理解,于同一个物体,分别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个空间几何体在下面

7、的影子,在左边的影子,在后面的影子。通过分析,三视图的画法特点是:把握好几何体的顶点和侧棱,得出顶点和各个棱长能否形成影子的边,从而得到三视图的画法。五、经过三个星期的复习,第二次月考检验试验结果。第二次月考情况班别人数数学平均分立体几何出现情况分值44557.76选择题一题(5分),解答题一题(14分)1954558.321964556.5519立体几何得分情况是:4班:18个人选择题拿到分, 6个人解答题全对,14个人拿到解答题第一步的分;5班:21个人选择题拿到分,8个人解答题全对,18个人拿到解答题第一步的分;6班:16个人选择题拿到分,5个人解答题全对,12个人拿到解答题第一步的分。

8、在第四个星期的五华县一检检验试验结果五华县一检情况班别人数数学平均分立体几何出现情况分值44566.76选择题一题(5分),填空题一题(5分),解答题一题(14分2454567.322464564.5524立体几何得分情况是:4班:24个人选择题拿到分,16个人填空题拿到分,8个人解答题全对,12个人拿到解答题第一步的分;5班:22个人选择题拿到分,15个人填空题拿到分,7个人解答题全对,9个人拿到解答题第一步的分;6班:26个人选择题拿到分,18个人填空题拿到分,12个人解答题全对,18个人拿到解答题第一步的分。从检验结果看出,6班同学对立体几何掌握稳步上升的趋势比4班和5班的快。这说明利用

9、信息技术整合立体几何的效果让6班同学的水平提高的更为明显,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整合立体几何能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构造的能力。六、教学体会1、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教学整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教学整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认知环境。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用来展示知识脉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例如,在两平面平行判定的复习中,课件的形式显示了教材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结构和空间两平面的位置关系。在这里,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注意调节、完善学生的思维.从而展现教材中的知识结构的转移,即让学生认知平面平行判定。2、有利于

10、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立体几何的抽象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真正地理解并掌握,进而领悟判定定理的精神和思想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帮助下,主动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学习,所有的新知识,通过自身的再总结,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彻底掌握高考的考点。这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数学素养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二直线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图像对比和观察,发现,直线和直线可以是平行,也可以是相交,也可以是异面。以直观的图像达到这一类型题的理解和掌握。3、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数学教师必须具备高素质。对教

11、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还应该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网络里有很多课件制作粗糙,或者不切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这些课件必须通过裁减和修改,否则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技术问题无法处理,不能为学生学习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不能反映在规律和本质。4、不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式。 虽然多媒体的演示有着如此的作用,但是我也发现因为课件的容量巨大,所以给学生留下的回味时间不足,以至于学生对图形只是停留在认识阶段,同时作图的能力很差。这也给我一个反思,对于多媒体

12、,我们只能把它当作教学的辅助手段,而真正的教学平台还是黑板,有些重要的结论,重要的过程,一定要在黑板上进行,一定要让文字和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计算机以与其他多媒体手段只能是让学生体会有些黑板无法演示的过程,而不可以完全的依赖多媒体。我的实践感悟是完全抛弃原有的粉笔与黑板的教学将走向失败。5、教学时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时不能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一定要有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否则,表面上看信息量大,实际上则出现“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现象,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学生是否适应,是否能跟上教

13、学进度,教学时,对于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有时间提问。比如,在讲解二面角的时候,给出另一个正方体要求去出所成角。应该怎么分析,哪个角就是我们要求的,引导学生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因此,教学中,只有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参考文献 1懋德、唐玲、王珏: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教材(应用篇).师大学.1999.82天来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和反思中学数学2007/05 P29-323红印 信息技术课程与实验教学整合初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年第1期4黄建起 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一些不足 数学通报 2002年第12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