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本草》须元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592879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本草》须元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华本草》须元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华本草》须元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本草》须元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本草》须元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本草:须元芝【出处】 出自新疆药植志【拼音名】 xu yuan zhi【英文名】 Rhizome of Conic Gymnadenia【别名】 疆三七、佛灵芝、阴阳芝。【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或块茎。拉 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ymnadenia conopsea(L.)R. Br. Orchis conopsea L.;Habenaria conopsea(L.)Benth.2.Gymnadenis crassinervis FinetG.crassinervis Fint var. elatior Tang et Wang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洗净,后晒干。【原 形态】 须

2、元芝,多年生草本,高30-2000px。块茎椭圆形,长约1-50px,4-6裂,肥厚似手掌,初生时白色。茎直立,基部具淡褐色叶鞘。茎 生叶4-7,生于茎下半部;叶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8-375px,宽1-50px,先端渐尖,基部抱茎。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小花,排成穗状,长 6-375px;花粉红色或淡红紫色;苞片椭圆状披针形,几与花等长;中央花被片内凹,侧花被片下弯,内花被片2,广卵形,偏斜;唇瓣阔倒卵形,长 4-5mm,前部3裂,中裂片较大,先端钝,距丝状,长明显超过子房,内弯;子房甚扭曲,无柄,长约10mm;种子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 须元芝生于雪山岩

3、石缝隙资源分布:须元芝分布新疆、东北,以新疆天山山脉品质最优。【xing 状】 xing状鉴别须元芝稍扁,形如蒲扇,长10-375px,直径9-250px,表面浅黄色或暗棕色,有细横皱纹,顶端有茎残基,其周围有点状根痕;下 部有4-12指状分枝,分枝长0.3-62.5px,直径2-8mm。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气微,味淡。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须元芝表皮细胞1列,壁厚,其内1列为下皮层,细胞径向长椭圆形。基本组织中有许多大型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散生;维管束周围都有内皮层围绕,凯氏点明显。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多已糊化。粉末特征:浅黄白色。草酸钙针晶束易见,长8-65m

4、。不规则粘液质团块众多,加碘试液显紫蓝色。梯纹、网纹导管直径13-55m。【化学成份】须元芝的全草含挥发油6%,内有甲基香醛(methbylvanillin),向日葵素(piperonal)。块根中含粘液质、淀粉、蛋白质、糖分、草酸钙、无机盐。【药理作用】须元芝的水提取物对兔、犬有利尿作用,但剂量过大反能降低尿量;这是对肾脏的直接作用。对兔血压、呼吸无明显作用,对蛙下肢血管呈收缩作用,对小鼠的全身状态则呈抑制作用。【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摇匀,放置15min,呈冻胶状,取少量置载玻片上,加墨汁1-2滴,冻胶不被染成黑色。【性味】 甘;平【归经】 肺;脾;胃经【功能主治】 止

5、咳平喘;益肾健脾;理气和血;止痛。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肾虚腰腿酸软;yang痿;滑精;尿频;慢性肝炎;久泻;失血;带下;ru少;跌打损伤【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浸酒。补肾方:原料:须元芝2-4克、枸杞10-15粒做法:将二种原料开水闷泡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每天只放一次原料,反复冲泡直到水无色无味。主要功效补元气,巩固元气,补益精气,治疗男性虚症。【注意】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外感忌服。【各家论述】 1.东北药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泻下;泡酒为强壮、强精剂。2.山西中药志:收敛止血,解毒。治久泻失血,淋病,带下。3.黑龙江民间中药:泡酒治ying痿。4.中国药植图鉴:消瘀,治跌打损伤,积血不行。5.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痨赢瘦,缺乳汁。6.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慢性肝炎。7.陕西中草药: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惊,益气止痛。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摘录】 中华本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