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11.成长(2)教案 语文S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587248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 11.成长(2)教案 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11.成长(2)教案 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11.成长(2)教案 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11.成长(2)教案 语文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11.成长(2)教案 语文S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 11.成长(2)教案 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 11.成长(2)教案 语文S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 11.成长(2)教案 语文S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复习前面课文内容,引出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提出问题,培养归纳、质疑能力。】(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

3、,教师板书指导【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学生传授经验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边说,教师边分类归纳板书)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以便于第二课时有目的地学习。】(五)作业: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2课时(一)从上一节课学生的质疑引入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电脑

4、出示这些问题)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此环节的安排是从学生前一节课的质疑引入,使得两节课衔接自然、紧凑,再抓住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用课文的重点句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课始就进入课文的重点,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

5、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小男孩内心所想】(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

6、舍得买呢?3.体会第7-13自然段。(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4.齐读第14自然段,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没有相类似的

7、经历,结合生活实际和大家谈一谈你的看法。(三)总结全文1.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是不是该记住他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四)作业1.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2.把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文章乌塔和爸爸错了。板书设计: 成长妈妈不喜欢吗?约翰用两块钱买东西他家的经济条件差吗?这样做为了成长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11秋游景山教案1 浙教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

8、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2、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3、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4、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重点学习第三段,读懂作者按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1.出示课题秋游景山,请学生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事件等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写到了作者浏览了哪几个地方(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2.学习生字词(本课

9、生字基本上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字音字形,课堂上不用花过多的时间)3.抓住表示地点的词语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走进公园大门”写在景山公园大门口看到的美丽景色;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过渡句)写在果园看到的迷人的秋色;第三段(第37自然段)“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过渡句)写在万春亭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三、重点学习第一段1.指名学生朗读该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在公园大门口作者看到了什么?2.集体交流,以山为中心,山顶上是万春亭,山脚下是大花坛。3.朗读体会两句话的特点(1)请学生自由朗读描写山上景色的句子,后集体指名

10、读,再评读,说说谁读得好,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好的。(采用了比喻句,把树林映衬下的万春亭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此来说明景山公园内景色的美丽)(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大花坛的句子,注意千姿百态的用法,说明花坛里花不但颜色多而且形态美。(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一段,使学生产生对景山公园美景的喜爱之情。四、作业1.能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2.抄写生字词语3.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练习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1.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2.进入果园。(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

11、部图)(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海棠、苹果、大柿子)、特点。读:描写优美的句子。悟:词句美(每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感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看到过的类似的情景)。3.登亭远眺(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自悟: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3)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随机出示相应画面并好好地读一读。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

12、美丽)朝西望:洁白如玉明亮一只只一片片向南望:庄严金装雄伟延伸往东看:鳞次栉比新型纵横交错巨人的步伐(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出现北京的优美景观,请学生配上解说词(A类同学可以按照课文中的语言,B类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掌握课文的同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4.体会作者情感你看到了那么美丽、壮观的北京你有什么感触,请你说一说。作者又是怎样想的呢?请体会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二、作业1.听写词语2.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3.试着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第三课时一、复习1.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修辞方法写句子3.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快5.请各自然段背诵的擂主说说自己背诵的诀窍。让大家一起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6.摘录课文中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7.有条件可以登上学校附近的山或楼房,看看绍兴的景色,说说登山(楼)观景的感受(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二、作业: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章记录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