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喂-出来学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58454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雁归来、喂-出来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雁归来、喂-出来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雁归来、喂-出来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雁归来、喂-出来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雁归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2、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 ) 雾霭( ) 窥( )探 缄( )默 狩( )猎 凋( )零 滑翔( ) 顾忌( )2、解释下列词语。凋零: 迁徙:缄默: 窥探:雾霭: 狩猎:顾忌: 目空一切:3.作者_ _,美国著名_ _者。二、精读课文,自主探究与合作释疑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三、当堂训练、给画线的字注音:雾霭( ) 缄默( ) 香蒲( )凋零( ) 沙锥鸟( ) 狩猎()2、下列句子中

2、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3.阅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回答问题。(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文段中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这意味着大雁们怎么做?()“三月的大雁则不同”,从结构上看,这句

3、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学习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四、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

4、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

5、,让它为人类造福。1第段加点的“其”指代_。2请指出画横线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3第段的说明顺序是_。4说说第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喂出来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哂笑、牟取”的读音词义。理解运用文中30多个成语;2了解作家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 3了解小说的情节,理解作品的主旨;4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深意,培养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5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2文体介绍: 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

6、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一、基础知识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哂 笑 牟 众目睽 睽 棘 手 铆 钉 贪婪 履 行 2、解释词语哂笑: 牟取:棘手: 众目睽睽:莫衷一是: 不容置疑:二、整体感知1、文章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小说表达了怎样一个主旨? 三、精读课文,探究与交流(1)通过整体感知,我们知道了小说中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而面对着这个洞,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而小说

7、的结尾更是奇特,那奇怪的叫声和小石头从那里来?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2)文中结尾两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此处描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给人以怎样的启示?(3)假如将文章内容的设计化为三幅漫画,想一想三幅画应各画什么内容? (4)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人们应怎样处理废水、废气、废物?为什么这样处理?四、当堂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的错误排列由少到多的一项是()。缠绕(ro)利润(yn)清澈(ch)监督(jin)牟取(m)一幢(dn)惩罚(chn)钞票(co)哂笑(shn)头晕(hn)栅栏(zh)棘手(l)即使(j)铆钉(mo)倾泻

8、(xi)不慎(shn)A. B. C. D.2.根据语境或成语的意思填空,使成语完整。A.画竹子前竹子的完整形象已在胸中。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考虑。(胸有_)B.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不容_)C.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_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D.他苦苦地思索着,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然而,在众目_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3.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费料就倾泄到这个洞里。B.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忠一是。C.在离村庄更近的地方,一座小小的庙建造起来了,并且还副带建造了一个广场。D.振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4

9、.下面对文章进行分析的语段留有空缺,请填入恰当的词语:作者认为,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_其果。破坏大自然,必定会遭到大自然的_。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_眼光,不能只顾_不考虑未来。5.当村里人发现小庙因台风而倒塌,却出现了一个洞时有哪些反应?城里人知道后又有哪些反应?并想到了什么?6.文中写到“头顶上传来奇怪的叫声”,“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地方飞来一块小石头”。作者这样想象和这样写的根据和意图是什么?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大家_地商量着,_,_。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争先恐后地开着小汽车赶了来。不一会儿,科学家和学者也都闻风而来

10、了。并且,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随后,陆陆续续地又来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在洞口周围,以防有人不慎跌落下去。(1).文段中空格处应填的词语顺序应是()。A.众说纷纭B.莫衷一是C.七嘴八舌(2).文段通过人物的_、_、_,等描写来表现人物。(3).文段中画线句的“每个人”指。这句话表现了这些人的_、_。(4).在“一大群看热闹的人”里为什么单指一个“有的人”?对后文有什么作用?(5).有人认为“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是写头天的事。后文是写第二天的事,此处应分开另作一层。对此你有何看法?并谈谈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