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584011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n卷(表达题)两部分,无选考题。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 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 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

2、”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 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民族意识自觉” 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 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 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 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 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

3、诸夏”时的重要意 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 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 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 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

4、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 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 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地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 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 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 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去卩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 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

5、。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 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 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 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

6、家政治 机构的组织原则。B.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个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 的思想渊源关系。C. 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这体现了孔 子民族意识的自觉。D. 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演愈烈,最 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2.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觉维护“诸 夏”团结统一的考虑。B. 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的权威性 已出现了一

7、定程度的动摇。C. 明“夷狄”、“诸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还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主张。D 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3. 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 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B. 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承和发扬, 该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C. 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

8、的基础上提出来的。D. 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 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3)题。白雪猪头苏童我母亲凌晨就提着篮子去肉铺排队,可是她买不到猪头肉。人们明明看见肉联厂的小货车 运来了八只猪头,八只猪头都冒着新鲜生猪特有的热气,我母亲排在第六位。可是等肉铺的门打开 了,我母亲却看见柜台上只放着四个小号的猪头,另外四只大的不见了。我母亲踮着脚向张云兰的 脚下看,看见的是张云兰紫红色的胶鞋。那只胶鞋突然抬起来,把什么东西踢到更隐蔽的地方去了。 我母亲断定那是一只大猪头。猪头售空了,我母亲

9、却倔,“我数过的,一共来了八只。”我母亲说,“还有四只,拿出 来!你不拿我自己进来拿了。”我母亲以为正义在她一边,人就有点冲动,推推这人,拨拨那人, 可是也不知是肉铺里人太多,或者干脆就是人家故意挡着我母亲的去路,她怎么也无法进入柜台里 侧。她听见张云兰冷笑的声音,你算老几呀,自己进来拿,谁批准你进来了? 一些纷乱的男女混杂 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少数声音息事宁人,大多数声音却立场鲜明,表示他们站在张云兰的一一 边。见喜的母亲向我母亲耳语了几句,竟然就让她冷静下来了。她说,“张云兰记仇,得罪谁也不 能得罪她,我跟你一样,有五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年龄,要吃肉的,怎么去得罪她呢?”我们街上不公平

10、的事情很多,还是说猪头吧,有的人到了八点钟才去肉铺,却提着猪头从 肉铺里出来了。比如我们家隔壁的小兵,那天我母亲看见小兵肩上扛着一只猪头往家里走,尽管天 底下的猪头长相雷同,我母亲还是一眼认出来,那就是清晨时分在肉铺失踪的猪头之一。小兵家没什么了不起的,他父亲在绸布店,母亲在杂货店,一个手里管着棉布,一个手里管着白糖, 都是紧俏的凭票供应的东西,我母亲不是笨人,用不着问小兵就知道个究竟了。我母亲平时善于与女邻居相处,她手巧,会裁剪,也会缝纫,小兵的母亲经常求上门来,让我母亲缝这个缝那个的,我母亲有求必应。当然女邻居也给予了一定的回报,主要是赠送各种票 证,有煤票,草纸票,最好的是布票。我们家那

11、么多人,到了过年的时候,几乎不花钱,每人都有 新衣服新裤子穿。那天夜里我母亲带了一只崭新的假领子到小兵家去了。小兵的母亲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说,张云兰也有四个孩子呢,你给她家的孩子做几条裤子嘛!为了孩子的肚子,你就别管你的面子了, 你做好了裤子我给送去,保证你有好处,马上要过年了,这么和她僵下去,你还指望有什么好东西 端给孩子们吃呀,张云兰那把刀是长眼睛的,你吃了她的亏都没地方去告她的状。女邻居把我母亲 说动了心。母亲说,你替我捎个口信给张云兰,让她把料子拿来,以后她儿女的衣服我来做好了。凡事都是趁热打铁的好,尤其在春节即将临近的时候。小兵的母亲第二天回家的时候带了一捆藏青色的布到我家来。此后的

12、一个星期也许是我母亲一生中最忙碌的日子。张云兰提供的一捆 布要求做五条长裤子,都是男裤,长短不一。时间紧迫,只好挑灯夜战,我们在睡梦中听见缝纫机 应和着窗外的北风在歌唱,声音有时流畅,有时迟疑,有时热情奔放,有时哀怨不已。我母亲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张云兰家的五条裤子。整个事情的结局却出乎意料,张云兰从肉铺调到东 风卤菜店去了!早不调晚不调,她偏偏在我母亲做好了那五条裤子以后调走了!我们对于春节菜肴所有美好的想象,最终像个肥皂泡似的破灭了。除夕前那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天色还早,其他人都没起床,我和我三哥计划在家门前堆雪人。我们在拉门栓的时候感觉到外面什么东西在轻轻撞着门,门打开了,有个裹红围巾穿男式

13、工 作棉袄的女人正站在我们家门前,女人的手里提着两只猪头,左手一只,右手一只,都是我们从来 没见过的大猪头,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人的围巾和棉袄上落满了一层白色的雪花,两只大猪头 的耳朵和脑袋上也覆盖着白雪,看上去风尘仆仆。她一身寒气地挤进门来,把两只猪头放在了地上,说,你妈妈等会儿起来,告诉她张云兰来过了。你们记不住我的名字也没有关系,她看见猪头就会知道,我来过了。听我母亲说,张云兰家后来也搬走了,她不在肉铺工作,大家自然便慢慢地淡忘了她。我母亲和张云兰后来没有交成朋友,但她有一次在红星路的杂品店遇见了张云兰,她们都看中了一把 芦花扫帚,两个人的手差点撞起来,后来又都退让,谁也不去拿。我母亲

14、说她和张云兰在杂品店里 见了面都很客气,两个人只顾说话,忘了扫帚的事情,结果那把质量上乘的芦花扫帚让别人捞去了。(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4分)A. 小说开头就写了母亲的尴尬处境,并且故意交代并不是没有猪头肉可买,这为下文她和张云兰起争执做了铺垫,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 母亲和张云兰争执时, 周围绝大多数人不让母亲进入店铺检查张云兰是否自己私藏了猪头,都觉得母亲是无理取闹,选择站在张云兰一边。C. 母亲“用不着问小兵就知道个究竟了”,是因为她认出了那就是早上肉铺消失的猪头,这体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对母亲的聪明能干的赞美。D. 张云兰是个自私自

15、利的人, 可以看出她经常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利益。得知要调走了,就让“我母亲”为她赶制裤子。E. 小说表现了人们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因迫于生计,为人处世显得有些势利,但依然保有着 人性的温暖。(2)“我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3)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杂品店相遇的情节去掉更好,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文章说说你 的理由。(4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数学家的诗意人生对普通人,数学抽象而深奥,繁杂而死板,但在谷超豪这样的数学家眼里,数学研究却是趣味无穷、诗意盎然的去处一一“你钻研进去会发现,数学有种惊人的吸引力。”对于他来说,数

16、学绝不只是一种学术,更是解决人类生活各种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对世间规律的精确刻画与极简表达。从在浙江大学数学系遇上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那时起,谷超豪便逐步领会了数学的真谛,越来越“享受”数学研究那在错综复杂条件中苦心孤诣思考和计算、至灵感闪现让难题迎刃而解的过程,那份在“山重水复”之后到达“柳暗花明”境界的喜悦。迷恋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谷超豪从来没有停留在已有的成就上。正在他因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引人注目时,看到了空间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1958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正在莫斯科留学的谷超豪便决定开垦偏微分方程这块国内数学领域的薄弱园地。他从听力学院士的本科 生课程开始学习,通过大量阅读资料,发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