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4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4 理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及数量关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58219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5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4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4 理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及数量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4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4 理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及数量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4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4 理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及数量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4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4 理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及数量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4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4 理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及数量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4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4 理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及数量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4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4 理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及数量关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4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4 理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及数量关系依纲联想1有关复制、转录和翻译的8个易错点提醒(1)DNA复制时间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和在DNA病毒繁殖时,其中的细胞分裂并非仅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2)DNA复制场所:并非只发生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处也可发生。(3)转录的场所:就真核生物而言,不仅有细胞核,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原核生物的转录在细胞质中进行。(4)转录发生的时期:就个体而言,转录可发生在个体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但从细胞周期分析,转录发生在分裂间期,分裂期由于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因此基因不

2、能转录。(5)理论上:活细胞内都可进行基因的转录,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因其细胞核和细胞器都已经消失。(6)转录的产物不只是mRNA分子,还有tRNA、rRNA,但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3种RNA分子都参与翻译过程,只是作用不同。tRNA上有很多碱基,并非只有3个,只是构成反密码子的是3个。(7)真、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的比较: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在不同的时空中进行的,先在细胞核内转录得到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后才能进行翻译;原核生物由于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的阻隔,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8)转录、翻译中的碱基配对方式:转录中DNA和RNA互补配对,因此碱基配对

3、类型有TA、AU、GC三种;翻译过程中是mRNA和tRNA互补配对,因此碱基配对类型有AU、GC两种。2有关病毒中心法则的2点分析(1)发生场所:所有病毒的复制、转录和翻译都发生在宿主细胞内,而不是在病毒体内。(2)RNA病毒产生RNA的过程,并不是都经过RNA复制。逆转录病毒(一种RNA病毒)产生RNA的途径为:先经过逆转录过程产生DNA,然后DNA经过转录产生RNA。所以在写病毒中心法则的时候,一定看清病毒的类型。注意逆转录一定要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完成,而且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是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一种重要途径。3破解“以同位素标记为切入点,对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综合考查问题”的基

4、本思路【基本步骤】首先要明确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姐妹染色单体及染色体的位置和数量变化关系。其次:要构建细胞分裂过程模型图,并完成染色体与DNA的转换,其基本步骤分为四步:第一步:画出含一条染色体的细胞图,并画出该条染色体上的1个DNA分子,用竖线表示含同位素标记。第二步:画出复制一次,分裂一次的子细胞染色体图,并画出染色体上的DNA链,未被标记的新链用虚线表示。第三步:再画出第二次复制(分裂)后的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DNA链的情况。第四步:若继续推测后期情况,可想象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的局面,并进而推测子细胞染色体情况。【案例剖析】(1)有丝分裂与DNA复制过程图解:一般只研究一条染色体。

5、a复制一次(母链标记,培养液不含同位素标记)b转至不含放射性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细胞周期:规律总结:若只复制一次,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若复制两次,产生的子染色体只有一半带有标记。(2)减数分裂与DNA复制过程图解:减数分裂一般选取一对同源染色体为研究对象。规律总结:由于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NA只复制一次,因此产生的子染色体都带有标记。1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xx广东,24BD)()(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两条DNA母链之间

6、(xx上海,16A)()(3)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且消耗能量(xx江苏,12C和xx海南,25A改编)()(4)上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并且边解旋边双向复制,从而提高了复制速率(xx江苏,12改编)()(5)如图表示了双链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xx山东,5C)()2图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xx海南,16A)()(2)图中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而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xx安徽,5B)()(3)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DNA是

7、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xx海南,25B和xx广东,4A)()(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而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过程可起始多次,结果导致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xx江苏,32(5)、xx江苏,20D和xx安徽,5D整合)()(5)已知过程的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26%(xx江苏,32(2)()(6)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xx海南,12D)()3(xx江苏,20)关

8、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n/2 个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 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A项,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这些基因不会同时转录,所以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n/2个。B项,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C项,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D项,在细胞周期中,由于各个时期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转录产生的mR

9、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如分裂间期的G1期和G2期,mRNA的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在分裂期mRNA的含量减少。4(xx四川,3)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C连续分裂n次,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A项,小鼠乳腺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其细胞中的核酸有两种:DNA和RNA,DNA中含氮碱基有A、G、C、T 4种,RNA中含氮碱基有A

10、、G、C、U 4种,故小鼠乳腺细胞中含氮碱基共有A、G、C、T、U 5种;根据含氮碱基与五碳糖的不同,细胞中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有4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有4种,故小鼠乳腺细胞中共有8种核苷酸。B项,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时,以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一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将遗传信息由模板链传递到mRNA。C项,将小鼠乳腺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原料中不含32P),连续分裂n次后,产生的子细胞有2n个,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其中只有2个细胞含32P,因此,子细胞中含32P标记的细胞占2/2n,即1/2n1。D项,基

11、因翻译时,每种tRNA上的反密码子对应mRNA上一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61种,而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所以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1.本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基因表达方面也会涉及简答题,考查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点:(1)借助DNA的结构、复制和表达过程图解或图像考查相应的数量关系、特点和发生条件等细节性要点。(2)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实验考查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因此本考点在复习备考时,其一要借助模型深刻理解DNA分子结构及中心法则等相关知识;其二要借助过程性图像,采用表格比较的方法,理解各个过程的场所、模板、原料等基础知识。2在处理DNA

12、复制问题时,要抓住“关键字眼”:(1)DNA复制:15N标记的是“亲代DNA”还是”培养基中的原料”。(2)子代DNA:所求DNA比例是“含15N的”还是“只含15N的”。(3)相关计算:已知某亲代DNA中含某脱氧核苷酸m个。“复制n次”消耗的该脱氧核苷酸数:m(2n1)。“第n次复制”消耗的该脱氧核苷酸数:m2n1。1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并最终衰老凋亡(如图所示)。下列根据该假说推测正确的是()A成

13、体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使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B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C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相同D成体干细胞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可见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但分裂后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没有增加,A错误;由图可知,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但染色体的分配并不是随机的,成体干细胞总是将永生化链分配给一个子代细胞,成为成体干细胞,B正确;由于子代的成体干细胞总含有永生化链,因此减少了积累基因突变的概率,导致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不同,C错误;成体干细胞的分裂

14、方式为有丝分裂,所以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现象,D错误。思维延伸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成体干细胞和分化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但表达的基因有差异()(2)通过该方式可以减少成体干细胞积累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3)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染色体随机分配()(4)根据该假说可以推测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2(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综合)(xx遂宁模拟)将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

15、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答案B解析由分析可知,如果细胞进行2次有丝分裂,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1,A错误;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都有15N染色体,B正确;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15N14N,再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分别是15N14N、14N14N,中期存在于2条染色单体上,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C错误;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减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都含有14N,因含14N的染色单体有16条,D错误。思维延伸(1)用32P标记某动物细胞(2n4)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有丝分裂,若某时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是8条,第3次分裂的该时期一个细胞内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可能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