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58126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任何专业性学科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可用于实践的知识实体。这些知识可称之为概念或理论,特别是在行为和社会科学领域中。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 的应用学科,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作为实践的基础和指导,这些知识体系就是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式和护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些护理理论家 开始确定和检验护理学的有关概念,并逐步形成独特的护理理论和模式,如 Orem的自理理论、Roy的适应模式等。同时,在护理实践中,还经常应用一些 其他的护理相关理论,如Maslow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成长与发展理论等。护理学的这些 相关理论及护理的基本概念、模式和理论的作用就在于把护士每天的具体的、零

2、散的护理实践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使得护理工作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也可 以加强护理专业的自主性和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帮助护理人员以科学的原则进行护理,有助于护理成为更独立的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各 院校、医院相继开展护理学相关理论及专业理论的教育,护理人员逐渐开始学 习、认识理论,并探讨如何将来自西方的护理理论理论与中国的护理临床实践 结合起来。一、常用的护理理论(一)Orem的自护理论美国护理理论家奥瑞姆于1995年提出了自护模式。自护模式包括自护理论、自护缺陷理论和护理系统三部分。自护是指个体为维护自身的结构完整和 功能正常,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发的调节行为

3、;自护 能力是指人进行自护活动的能力,从事自我照顾的能力;自护需要包括一般的自护缺自护需要、与成长发育有关的自护需要和与健康欠缺有关的自护需要陷是指人在满足其自护需要方面,在质或量上出现不足;当治疗性自护需要大 于自护能力时,自护缺陷产生;自护缺陷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体的自护能力无 法满足自己的自护需要,二是照顾者的自护能力无法满足被照顾者的自护需 要。自护缺陷理论是奥瑞姆自护模式的核心。护理系统包括 完全补偿系统: 适用于完全没有能力自护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照护:部分补偿系统:患;支持一教育者有能力满足部分自护需要,其余部分需要护理人员辅助完成 系统:患者能够自理但需要指导。(二)Roy的适

4、应模式适应模式由美国护理学家卡利斯塔C罗伊于1970年提出适应模式的基本内容如下图:输入控制过程适应方式输出(应对机制)(效应器)刺 激适应水平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适应反应相互依赖无效反应反馈刺激是能激发个体反应的任何信息、物质、能量单位;包括主要刺激:个体 当前面临的、促使行为发生、引起人体最大程度变化的刺激;相关刺激:所 有可对主要刺激所致行为产生正性或负性影响的其它刺激 ;固有刺激:可能 对当前行为有影响,但其影响作用不确切或未得到证实的刺激 。适应水平是指个体所 能承受或应对的刺激源范围与强度。应对机制是指人作为一个适应系统面临刺 激时的内在控制过程。生理调节机制是指人先天具备的应

5、对机制 ,通过神经一 化学一内分泌过程调节与控制个体对刺激的自主性反应。心理应对机制是指人后天习得的应对机制,通过大脑的高级功能,包括感知与加工信息、学习、判 断、情感控制等过程,对刺激和行为进行调节与管理。适应方式或效应器为应 对机制的具体适应活动和表现形式,包括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 互依赖四个方面。适应性反应是指个体对刺激的调节与控制所产生的对人的生 存、成长、繁衍、主宰和自我实现起促进作用的行为反应 。无效反应指个体对 刺激的调节与控制所产生的对人的生存 、成长、繁衍、主宰和自我实现起威胁 和阻碍作用的行为反应。(三)纽曼的系统模式纽曼的系统模式描述了一个综合的、以开放系统为

6、基础的护理理念框架 。 模式由四部份构成,即与环境互动的人、压力源、反应、预防。该理论框架如 图:核心部分即基本结构或能量源,它由生物体共有的生存基本因素如基因类 型、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认知能力、文化与价值观以及体内各亚系统功能等 组成;对人而言,其基本结构和能量源还受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与 发展这五方面的功能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制约。纽曼认为,当能量源储存大于 需求时,个体保持稳定、平衡。弹性防线即最外层虚线圈,具有动态性,能在 短期内急速变化;弹性防线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压力源入侵、缓冲与保护正常 防线。正常防线位于弹性防线和抵抗线之间,即弹性防线内层的实线圈。它的 形成是个体在生长

7、发育以及与环境持续互动过程中对环境中压力源的不断调 节、应对和适应的结果,是个体逐步建立的对内、外界压力源的正常反应范 围,即日常的康强/稳定状态。健康水平增高,正常防线扩展;健康状态恶 化,正常防线萎缩。一旦压力源入侵正常防线,个体发生压力反应,表现为稳 定性降低和疾病。抵抗线是紧贴基本结构外层的一系列虚线圈。由支持基本结构和正常防线的一系列已知和未知因素,如白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其它生理机 制组成。它的具体内容与功能因人而异。抵抗线通常在压力源入侵到正常防线 时被无意识地激活,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基本结构,稳定个体并促使其回复到正 常防线的康强水平。当抵抗线功能发挥有效时,个体康复;否则,能量耗

8、竭, 甚至死亡。纽曼将压力源定义为 能突破机体防线,引发紧张和威胁个体稳定与平衡的 所有刺激”。纽曼赞同席尔的全身压力反应综合征和局部压力反应综合征学说,以及压力反应三阶段,即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此外,纽曼特别强调,压 力反应并非局限于生理方面,而可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与发展多方压力反应的结果可,纽曼介绍了根据:一级预防:当目的是防止压力源面的综合反应;而且,并非所有的压力反应都对机体有害 是负性的,也可为正性的。为维持和促进个体的稳定与平衡 个体对压力源的反应情况护士应采取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干预 怀疑或发现压力源存在而压力反应尚未发生时,便可开始 突破正常防线,主要措施为减少或避免

9、与压力源接触以及巩固弹性防线与正常 防线;二级预防:压力反应一旦发生,就可采取二级水平的干预,即:发现早期病例、及时治疗、增强抵抗线。目的是强化抵抗线,减轻和消除压力反 应,帮助机体及早重建和恢复稳定性;三级预防:继积极治疗之后或个体达 到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时,为进一步促进重建和彻底康复采取的干预。目的是进一步维持个体的稳定性,使个体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直至达到甚至超越压力 源未突破正常防线时的健康水平(日常健康状态),防止复发。二、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调查显示研究对象学习过的理论涵盖了国内目前常用的护理学相关理论。但是有研究却

10、表明,仅47.2%的护士在工作中曾应用过护理理论,其中,即使是在有意识 应用护 理理论的人员中,护理理论也并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在胡倩倩等的研究中,奥瑞姆自理缺陷护理理论自1997年起在中国的学术期刊上才有文章发表, 而国外在1989年就有这方面的文章发表。在145篇奥瑞姆自理缺陷护理理论的 相关论文中,护理研究的文章占23.4%,护理理论占6.2%,护理管理、护理教 育分别占0.7%。这说明我国的护理理论发展较晚,而且护理理论的应用范围非 常局限。罗伊适应模式作为护理理论的框架结构,在临床实践的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满意的效果,但是罗伊适应模式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该模式的运用

11、程序较复杂,不适合于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治疗任务相对 较多的科室推广。其次,有资料表明,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时有限制,因为它包 括太多抽象名词。事实上,在我们看到的文献中,只有很少的文章是关于真正 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还有一些仅仅是为了应用理论,例如仅仅是为了 应用理论将理论生硬的用于指导实践。由于未能抓住护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护 理理论的理念,而限制了护理理论的发展。三、护理理论应用的影响因素(一)中外文化差异:由于中外文化、种族、社会政治背景等的差异,国外的 护理理论不易与中国的临床护理实践相吻合,这影响了护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因此,向西方国家借鉴护理理论时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差

12、异。(二)护理人员对护理理论不够重视:护理人员认为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 不符,质疑其实用性和可用性,认为护理理论只会增加护理工作量 ,在提高护 理质量方面没有价值。实质上,这是由护理人员对理论的认知程度不高造成 的。(三)缺乏理论学习的气氛和缺少护理理论专业人员的指导:有研究显示,43.9%的未应用护理理论的人员认为护理工作量大,人员缺乏,没时间”是其未 应用理论的主要原因。护理理论是从国外引进的,不容易理解转化,需要有专 业人员引导讲解才能帮助护士在护理实践中掌握 、应用理论。(四)护理管理者对理论的态度:理论应用气氛较浓的科室环境,可以促进护 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用护理理论,每个人都形成

13、这样一种护理理念,就会创 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五)教育衔接的问题: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护士在学校学习理论和在实践中应用理论有较大的差别,护士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反复 应用,才能自觉地形成工作思路进而用于指导护理行为。但目前在进入临床实践后,临床教师和护理教师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上不能做到很好的衔接,加大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四、促进护理理论应用发展的对策(一)中国需要原创性护理理论:中国原创的护理理论应该与中华民族的优秀 文化传统相结合,融入中医护理的精神,在借鉴西方护理的同时,融合中华民 族的文化,结合中国护理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与西方护理理论的交汇、贯通,才能建立既体

14、现临床护理实践的特点又符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原 创理论(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应用理论避免生搬硬套:应注意理论的背景与实践的环境一致,例如避免将仅适应于患者的理论应用于健康人身上。应用护理理论必须有足够的科研证据作为基础 。另外,有学者提出,目前大部分护理 科研所依赖的理论基础不适合当前的临床现实,科研的结论没有反映临床实践。这样就不能对临床实践起到导向作用 ,所以,科研问题的本土化也尤其重 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临床护理教师应当有意识的积极引导和鼓励护士 在护理实践中正确的应用护理理论 。护理理论来源于实践,护理理论又指导实 践,如运用护理理论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发现护理问题,指导护士采

15、取措施。同时,护理实践又对理论不断进行验证 。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是矛盾的统一体 , 护理理论必须在护理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才能不断发展。(三)提高科室护士的理论的认知程度 ,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有专家指 出,降低课程设置与实践的差距,转换教学模式,加强实践中的理论教学,改 革教学方法,注重隐性课程的重要性,加强临床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是缩小理论 与实践的差距的有效机制。此外,护理教师要发挥双师作用,护理教师不仅仅 是大学讲师,更是临床护师。双师角色对于加强临床与教学的联系有积极的作 用。同时,护士自身也要加强理论意识,护士如果只依赖于教科书将不会了解 到她所在领域的最新进展,因此,护理人员要把握护理的概念理论与实践之间 存在的差距,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利用各种方法和渠道,把握护理理论的新进 展。(四)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科室理论氛围:管理者应该有意识的树立应用理论指 导护理行为的榜样作用,带动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用护理理论 。营造良好 的科室氛围。护理管理者应有意识的分别带领不同层次的护士开展护理理论的 学习。参考文献:1. 耿笑徽等,护理学及其相关护理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中华护理杂,2006,41 ( 3): 277-280.2. 蒋晓莲,护理理论,护士进修杂志,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