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污水处理工艺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57959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cb污水处理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pcb污水处理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pcb污水处理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pcb污水处理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pcb污水处理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cb污水处理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污水处理工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前多数水处理公司,对PCB废水采用分类处理的方法,各公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使用的处理药剂和设备 特点,将PCB生产废水分类,有的分成三类:即络合废水(孔金属化漂洗水)、非络合废水(电镀、蚀刻、磨板) 和脱膜、显影去油墨漂洗水的有机废水。有的分作两类:即非络合废水和络合废水。也有将蚀刻废水归入络合 废水处理的,原因是蚀刻废水中的铜以铜一氨络合物形态存在的。也有不分类将所有废水混在一起处理的,混 在一起处理所用的沉淀剂为硫化物(Na2S或DTCR)。不论分成儿类或不分类,所使用的办法多是物理、化学法。 即调pH投药反应、沉淀絮凝分离,或离子交换、活性炭吸附。也有采用常规生物法处理脱膜、显影废水的。

2、分类处理的三种废水的处理说明1.有机废水酸化-凝聚法是目前处理PCB油墨废水的最常用处理工艺,此工艺一般先将废水由泵打入酸析池,酸析池内 设有pH自动控制仪表,由PH仪表控制加酸量,酸析池内PH控制在2-3,油墨废水中的感光膜在酸性的条件下 会析出成浓胶状凝聚物,其比重较水经,易于分离,经酸化除渣后的废水进入中和反应池再调pH至碱性(pH 值8.5-9.0),同时在此条件加入PAC及PAM混凝剂,废水在搅拌作用下发生混凝反应形成大量的矾花凝体,经 沉淀分离后,上清液出水较好。该工艺处理PCB油墨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60%-80%(油墨废水CODcr越高, 则去除率越高),CODcr可降至

3、1000 mg/L以下(个别水样有异)。油墨废水水量占整个印制线路板废水约5%,对全部废水的CODcr贡献值达80%,油墨废水处理必须从车 间分水排水把关,彻底分离出来,不得乱接乱排,尽量避免其它低浓度的废水或含铜废水混入,低浓度的废水 混入后会造成油墨废水量增加,含铜废水混入后生物处理较因难。油墨废水一般呈碱性,pH值9-12,采用酸析方法除菲林类物质,pH要调至2-3,会消耗去大量的酸,工程 上可利用生产线排出的废酸液调油墨废水的pH值,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会节省相当大的药剂费用。油墨废水中含有COD、SS和铜等污染物,油墨废水处理工艺应考虑这几种污染物的去除,酸析可去除COD, 混凝可去

4、除铜,以避免铜对生物的毒害作用。经酸析和混凝后,COD仍很高,采用生化法深度处理,因BOD/COD 值太低(V0.2),需适当加入有机物和营养剂,工程中可考虑引入厂区的生活废水,以提高油墨废水的可生化性。2. 络合废水沉铜工序漂洗水单独分离出来,是因为这股水中的Cu2+是以EDTACu的络合态存在,OH-不能与之发生 反应生成Cu(OH)2沉淀。蚀刻漂洗水中Cu(NH3)4z2+的稳定性与NH3-H2O浓度有关,在NH3-H2O浓度高时络合态占优势,当 NH3-H2O浓度降低时Cu2+占优势。因此当把蚀刻漂洗水和其他漂洗水混在一起时,络合态的Cu2+向游离态 转变,因此蚀刻漂沈水作为非络合废水

5、处理是合理的,不必要分在络合废水中。几种处理铜络合物方法(1) .置换处理法利用重金属络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成离解状态,通过添加Ca2+, Fe2+将Cu2+置换出来,然后再调 高PH值,将Cu2+沉淀出来。(2) .化学沉淀法利用添加能与重金属形成比其络合物更稳定的沉淀物的化学药品,如Na2S、CaS和H2S等,从而达到去除 重金属的目的。(3) 。重金属捕集剂沉淀法采用高分子重金属捕集剂,其能与重金属离子强力螯合,且不受重金属离子浓度高低的影响,均能与之形 成沉淀,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其中常用的是第二种,用强氧化剂Na2S, PH值8-9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uS沉淀,过量的Na2S用FeSO4 在碱性条件下去除。3. 综合废水综合废水一般都是加碱沉淀法去除Cu离子,加絮凝剂PAC (聚合氯化铝),助凝剂PAM (聚丙烯酰胺), 沉淀,部分污水处理厂在沉淀之后采用生化方式进一步处理COD。几种PCB厂的污水处理工艺图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图2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