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班覃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578119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班覃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班覃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班覃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班覃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班覃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班覃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浅谈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撰稿人:覃婵 小学数学课组一(4)班摘要: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要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并坚持长久。只要把握新课程理念下“解决问题”教学取向和特点,抓住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联系,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强化思路分析,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解决 能力培养 新课标 数学教学中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这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在

2、数学教学中要多注意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解决问题教学方面我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的能力。2、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3、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4、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景,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一、注重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不是一下就能办到的,需要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可能无法提出问题或者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我们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

3、理解数学内容可能产生的疑惑,或者是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设法在学生与问题之间建构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学会上从中提出问题,从而逐步会问、善问。在教学中,教师对数学信息要只进行粗加工甚至不加工就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主动寻找、选择有用信息,特别让学生注意联想信息之间的关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发现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方设法努力训练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一些游戏、活动等“玩”的情境,由“静”变为“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玩”中去搜集和处理自己所需要的数学信息,逐步培养他们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教学“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一开始就通过学生喜闻乐

4、见的购物情境:“上周日我去商场购物,你们看食品柜台都有什么?看老师买些什么?”“我上次买了3块巧克力花了12元,这次要买5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你能帮老师解答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激发了学生动脑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欲望,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二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并坚持长久。在开始训练时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逐步引导。如在教学二年级上退位减时有一道习题:人工野鸭岛去年有35只野鸭,今年比去

5、年多28只。今年有多少只?我就先后让几名学生读题,然后我题出问题:说说题中说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笔画出关键句。问的是什么?在我的步步追问下,学生逐步解答,最终轻而易举地列出算式。在我的坚持经常的训练下,学生在以后做应用题中也自觉地采用这样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审题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有一定的把归类上升为数学思想的能力。数学思想和数学基础知识比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当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范畴,用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

6、决问题时从容自如;只有深刻领悟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把书本的、别人的知识和技巧转变成自己的一种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极为常见的方法,它几乎贯穿小学各年级的教材,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的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降低了难度,易于学生的理解。三、重视信息的分析,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认真理解信息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即解题思路。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利用“问题”的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题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掌握方法能使解决问题更灵活。如“把这些花可以平均分成几组图案?”就要求学生明确:“这些花是哪些花?你怎么知道的?”再让学生看图,问:“这

7、些花有多少?是直接告诉我们的吗?”经过学生再仔细观察图,进行判断,得出未知,需要先解答一步,它也就是所必求的中间问题。使学生明确中间问题的重要性,理解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学生对问题进行反馈汇报后,教师要在基本知识的难点、易混点设疑,引导学生把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引向深的层次;在基本联系上,引导他们理清知识脉络,条理思维框架,反思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契机。如教学“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中应用的是“归一”和“归总”的思路,解答完后,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再问:“我们刚才是怎样研究解答的?再解答中应注意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它们不同是因为数量关系不同,再从不同来找相同,即都要根据已有信息找

8、出解答问题的中间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时应不是把问题和类型相联系,而是思考情境中的问题与数学意义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对数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对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解题的方法的思考及归纳,并让学生从数量关系上去理清解题思路,避免形成模式化。应用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解问题的一般策略或方法,从而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注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注意通过直观使学生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数学的概念,使学生理

9、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四、总结丰富的解题策略,提高反思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和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经过不断地反思,总结归纳,形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终身受益。总之,低年级必须从基础抓起,努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认真审题、自主探索等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把握新课程理念下“解决问题”教学取向和特点,抓住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联系,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强化思路分析,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