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艺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57438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艺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时不有,考试的分数是评价,作业的批语是评价,集体活动的小结是评价,学期的评语是评价,个别谈话是评价,家访也有评价。评价在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应源自于对学生的爱,只有对学生具有真诚的爱,才会千方百计地去研究寻求并抓住学生身上瞬息即逝的闪光点去评价学生。由此出现的评价学生的方法才可能是科学的。评价不能只讲动机,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最终结果,而要达到评价激发的目的,就需要解决评价者的观念问题。观念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积极的观念。评价要讲究艺术。评价不是简单的批评和灌输,更不是

2、一味的指责和惩罚而是一门艺术。其艺术力量在于达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具有成功的愿望,进而产生获取成功的动力。否则,就会适得其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

3、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欣赏学生,是教师从事教学的金钥匙,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长处,那即是他成才的方向。教师要“目中有人”,争做伯乐。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欣赏学生是关键。”“所以我们不应吝惜激励性评价语,你真棒!你还能做得更好!其实你什么都能做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欣赏我”,“老师在期待我”。具体而言,教师应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还要

4、欣赏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更要欣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获得无限生机、无限开创,逆境可转为顺境,腐朽将化为神奇,全面发展才能形成。评价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一、价语应简洁、准确,让学生听得明白。评价语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要简洁,不模糊,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除了语言的简洁,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犹为重要,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

5、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如:“讲得不错,如果声音再响一些会更好!”说得真棒,但“淘气”一词用得不准确,想想看,哪些地方可以用它来形容。这样的评价语针对性强,能提醒学生,能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二、评价语应情真意切,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得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孩子一样。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才能蠃得学生的心。如“同学,我为你进步而高兴!”“同学,这个问题老师都还没想到,你想到了,真了起!”(师竖起大母指)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肯定很高兴,很自豪。相反,那种虚情假意,表里不一,没有用真心的评价语,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失去信心。三、评价语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人人都想得到别人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总之,我们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去评价,要带着欣赏学生的眼光去评价,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一次次喜悦,尝试一个个成功,找出学生的特长,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驶向自己理想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