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版含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573168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奉贤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201712一、 文言文(40分)(一) 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王驾雨晴)2、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4、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5、叫嚣乎东西, 。(柳宗元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2、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下列对两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两首词都回顾了词人驰骋沙场的军绿生涯。B、两首词都在对比中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是为个人博取功名。7、 两首词都借用一定的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7、两首词都抒发了词人的 情感。(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3、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8、本文选自 ,相传作者是 时期的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认为战前要做到取信于民。B、曹刿认为选择“辙乱旗靡”之时追击是本次战争取胜的原因之一。C、本文运用对比手法,主要表现了鲁庄公

4、的浅陋无知。D、本文主要运用对话形式,展现了曹刿论战的过程。(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候叔献治汴堤熙宁中,睢阳界中发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都水丞侯叔献莅役相视,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选自梦溪笔谈)【注释】发汴堤淤田:打开汴堤排水,让低洼之地成为可开垦的田地。候叔献:字景仁,宜黄(今属江西)人。官至判都水监,卒于任。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古城中水盈( ) (2)徐塞古城所决(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

5、句子。(3分)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13、(1)候叔献治汴堤的方法是( ) ( )( )(3分)(2)从文中看,候叔献是一个 、 的人。(2分)二、现代文(4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桥按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桥的出现与不断完善,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跨越江海,表现了人类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说文解字段注里说:“梁,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涯峭壁、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现代桥梁纵使千姿百态,追根溯源,都可归于梁桥、浮桥、拱桥、索桥等几大

6、类型。中国自古有“ 桥的国度”之美誉。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桥、伸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逾一千五百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各式各样新式桥梁,如名画清明上河图里雄跨汴河、极富美感的虹桥等,成为经典;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滕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熙44 年(公元1705 年)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就是由13 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中国古代桥梁建筑艺术,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其中,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湘子桥,因设计科学合理、建筑工艺先进、桥体造型优美、实

7、用功能明显、建筑时代久远,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桥作为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无不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俱特色:长安灞桥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西湖断桥的邂逅,还有钱塘江大桥下的怒涛、卢沟桥边的枪声,或寄寓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凭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桥既是工程技术的化身,也是精神家园的载体。一座桥,一段故事,一份情怀。造桥人、过桥者、写桥人,共同演绎的故事,成就了丰富

8、而独特的桥文化。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桥梁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上、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演绎一串串精彩的桥梁故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丹昆特大桥长达165 多千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 千米,桥、岛、隧结合,成千上百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仅是伟人的浪漫想象,更是现代科学发展与工程技术的完胜。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奇迹!一座

9、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了创新文化的显著标识! (选自科学24小时2017年12月期有改动)14、第段画线词语“悬涯峭壁”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15、以下信息中,与第段画线句不相关的选项是 (3分)A、古人送别友人 B、司马相如立誓出川 C、唐代诗人张继 D、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16、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17、以下内容中,不符合文义的是( ) (4分)A、现代桥梁纵使千姿百态,归根结底,都可归于梁桥、浮桥、拱桥等几大类型。B、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一千五百多年而不毁。C、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

10、桥的涵影等,都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D、桥梁早已延伸到大海上,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18、文章第、段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十一岁的硬汉葛闪(1)我们培训的地方,位于大鸭山的腹地里。山左面,是当地唯一一所小学,叫白马小学。山右面,是风景最为纯粹的藏民部落,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月牙湾。(2)初遇巴瓦,是在夕日西坠的暮色里。彼时,他背着书包正从半山腰往山顶攀爬。见了我们的装束不是本地人,他亦饶有兴趣地和我们攀谈起来。巴瓦的见识颇多,藏族的风土人情、地貌特产等,他都如数家珍。无独有偶的是,巴瓦家正在月牙湾。(3)为了

11、感谢他的热情,我们便将随身带的零食给了他一点。巴瓦也不拒绝,接了只是拿在手里不拆开,说得带回家给他的母亲吃。巴瓦说,他的父亲采药坠崖而死,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体弱多病,做不了什么重活,都是靠编织篓筐出售来养活这个家。他小,不能为家里分担什么,能把这好吃的带回家给母亲,母亲一定会很高兴。(4)我们为巴瓦的懂事而感动,又往他手里塞了点东西。当我们得知巴瓦就在白马小学读书的时候,我们突然很奇怪:白马小学和月牙湾都位于山脚,两地之间因为旅游开发的缘故,早就铺设了水泥路。可巴瓦,怎么翻山而回?面对我们的疑问,巴瓦告诉我们,其实他从上个月开始,每天放学都是翻山回家。(5)我们看着逶迤崎岖的山路,高高

12、的山峰,心想走到月牙湾至少也要一个多小时吧。而如果走山下的水泥路,也就是十五分钟左右的功夫。我们笑巴瓦玩心重,这山上一定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事情,譬如可爱的小动物,奇异的花草巴瓦面色一正,告诉我们并非如此,说他只是想锻炼锻炼身体和腿上的力度,为两年后上初中做准备。(6)我们一愣,两年后上初中和现在的翻越山路锻炼腿劲有关系吗?我们并不信巴瓦的话,觉得他还是搪塞我们。我们笑笑,也不便去拆穿他的谎言。他看出我们的心思,一下急了,两腮的高原红更加通透,忙着跟我们解释,说山里的孩子绝对不撒谎。巴瓦说,两年后他就要去仁巴县城的初中学校读书,学校距离这里足足二十公里远,两个星期才放一次假。因为路途遥远,巴瓦想现

13、锻炼,到放假时,他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再从仁巴翻山而回到月牙湾了,走起来也就不会太累。(7)我们问他这么做的缘故因为仁巴县城往月牙湾,也是坦途,且通车。巴瓦腼腆一笑,不停地搓着双手,过了一会才说:“从仁巴到家里,坐车来回要九块钱的车费呢。一年下来,算算得近两百元呢。”(8)我们的心蓦地一软,在为他感到心酸感动的同时,突然心里也有个疑问:为了节省车费,与其翻越山岭步行而回,那不如直接从仁巴到月牙湾的公路上步行而回了。同样是步行,公路最起码比山路要好走得多了吧,而且安全得多。(9)巴瓦连连摇头说:“那不行。要是从公路上走,肯定很多同学都会看见。那样,就瞒不住母亲啦。母亲要是知道我每次都是步行回来,她会心疼的啦”巴瓦看我们静默不语,便又补充说道,“再说了,我现在锻炼好了,将来走山路也就脚下有劲,回家也可以快一点,就能帮母亲多做点家务啦。要是走水泥路,永远也锻炼不出脚上的功夫。”巴瓦嘟哝了最后一句,我们的心里却哗哗啦啦下起了小雨。(10)巴瓦要是不言不语,任我们的想象力再怎么丰富,也想不到一个十一岁的男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