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6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简本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57065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6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简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6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简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6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简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6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简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6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简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6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简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6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简本(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6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简本)委托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盖章)评价单位: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十月一、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盂县路家村镇大黄沟村西部,行政区划属盂县路家村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75959380158,东经11329141133012。井田位于盂县城东南15km处,盂(县)-阳(泉)公路从井田东部通过,盂县向西距太原110km,向西南距寿阳约48km,向东南距阳泉市40km向东经孙家庄、牛村可直通河北

2、省,皆为柏油公路,交通较为便利。具体位置见图1。为响应国家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资源整合、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煤炭产业政策调整的方针,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52号文件关于阳泉市营、盂县、郊区、平定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批准阳泉市燕龛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对盂县清城工业有限公司杨树湾煤矿、盂县进昌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盂县路家村镇榆林垴煤矿进行兼并重组整合,并新增井田面积0.7875km2,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核准名称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属股份制企业,设计规模60万吨/年,批准开采415号煤层,批准井田

3、面积为6.0792 km2,矿井开采能力60万吨/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其颁发了“采矿许可证”。目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已对项目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2010年1月,委托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改造矿井地质报告并得到了阳泉市煤炭工业局的批复,于2010年1月委托山西鑫源煤炭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2010年4月得到了阳泉市煤炭工业局的批复。于2011年7月委托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于2011年9月29日以晋环函20112147号“关于山西煤

4、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矿井(60万t/a)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对该项目的环评进行了批复。由于在初步设计阶段对12号煤层的破坏情况没有完全调查清楚,初步图1 地理位置图(1:50000)设计仅考虑了开采15号煤层,因此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时也仅考虑了开采15号煤层,在山西省环保厅的环评批复中也仅批复了开采15号煤层。在2011年至2012年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及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查阅了以往煤矿的大量资料,对12号煤层进行了补充调查,摸清了12号煤层资源分布情况和破坏情况,对12号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进行了测试,对12号煤层的矿井涌水量、瓦

5、斯等级进行了预测,委托太原正越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该矿井的开发利用方案和补充设计,在变更前的基础上12号煤层增设了一个辅助水平,增加了一个采区,其余开拓方案、井下井上生产系统及配套公用辅助工程与变更前一致。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项目已编制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本次井田面积和生产规模均无发生变化,仅增加12号煤层的一个采区,经征求环保主管部门意见,本项目直接编制环境影响变更报告。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兼并重组整合后,本项目矿井工业场地利用杨树湾煤矿在建工业场地,位于盂县路家村镇大黄沟村西0.5km处的沟谷地上,回风井场地利用原榆林垴煤矿工业场地,共占地面积7.8公顷。本工

6、程主、副井利用杨树湾煤矿在建主、副井,回风井利用原榆林垴煤矿的主斜井进行改造兼并重组后的名称、生产规模、产品方案、投资总额、采掘方法及运输方式等基本情况见表1。本项目工程变更情况汇总表工程类别工程内容变更前变更后备注项目名称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生产能力60万吨/年60万吨/年井田面积6.0792km26.0792km2开采煤层15号煤层12、15号煤层服务年限17a20.5a主体工程井筒主斜井利用在建,主斜井斜长759m,净宽3.4m,断面为9.64m2,倾角13同变更前副斜井利用在建,净宽3.

7、2m,净断面9.14m2,倾角13,斜长644m同变更前回风斜井利用原有,净宽3.0m,净断面8.13m2,斜长355m,倾角18同变更前提升系统主斜井B=800mm钢绳芯胶带输送机同变更前副斜井单钩串车和架空乘人装置同变更前井下设施副斜井井底平车场,井下大巷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井下辅助运输:井下辅助运输采用7台JD-25型调度绞车牵引矿车运输同变更前输送转运皮带通廊密闭同变更前筛分系统建设筛分车间,设集气罩+布袋除尘器同变更前辅助工程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选用FBCDZ-8-21B型轴流式通风机2台同变更前排水系统MD85-455型矿用排水泵3台,一用一备一检修

8、同变更前矸石系统串车经副斜井提升至井口摘钩,用机车牵引送至翻车机房翻入矸石堆场,汽车送矸石场填埋同变更前压缩空气系统2台OGLC132A-23.0/0.8型风冷螺杆空气压缩机,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同变更前综合修理间新建720机修车间,配备机修设备同变更前坑木加工新建坑木加工房194.4配备木工园锯机、木工带锯机、万能刃磨机等设备4台同变更前公用工程给水系统自备深井,水源取自奥陶系含水层。同变更前供电系统一回10kV电源引自路家村35kV变电站10kV母线段,另一回10kV电源引自秀水110kV变电站10kV母线段同变更前供热系统SZL21.25-AII型蒸汽锅炉两台和SZL4-1.25-AI

9、I型蒸汽锅炉一台,供矿井井筒保温、采暖、洗浴、食堂等用热,风井场地采用空调采暖同变更前环保工程大气锅炉每台锅炉配一套旋流板湿法脱硫除尘器同变更前原煤输送转运皮带通廊密闭,转载点设喷雾抑尘同变更前筛分间建设筛分车间,设集气罩+布袋除尘器同变更前原煤储存末煤采用2个容量4500t原煤仓,块煤堆场四周设置挡风抑尘网,洒水装置同变更前废水矿井水新建1座井下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20m3/h同变更前生活污水新建地理式污水处理设备WSZ6一套,处理能力为6m3/h同变更前锅炉排污水回用同变更前固体废物矸石送工业场地西北侧矸石沟填埋同变更前炉渣锅炉炉渣部分垫场地,部分送矸石场处置同变更前生活垃圾设集中垃圾箱

10、、垃圾池,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理同变更前生态工业场地绿化系数绿化系数为20%同变更前办公室及生活设施新建行政办公楼、联合建筑、食堂、单身宿舍等同变更前储运工程原煤储存末煤采用2个容量4500t原煤仓,块煤堆场四周设置挡风抑尘网,洒水装置同变更前矸石运输道路新建1.1km的运矸路, 砂石路面同变更前运煤道路新建2km的公路进场,沥青砼路面同变更前3、建设项目选址可行性(1) 矿址周围环境状况及建设条件分析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盂县路家村镇大黄沟村西部,行政区划属盂县路家村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75959380158,东经11329141133012。井田位于盂县城

11、东南15km处,盂(县)-阳(泉)公路从井田东部通过,盂县向西距太原110km,向西南距寿阳约48km,向东南距阳泉市40km向东经孙家庄、牛村可直通河北省,皆为柏油公路,交通较为便利,井田四邻关系见图37。本次兼并重组整合后,本项目矿井工业场地利用杨树湾煤矿在建工业场地,位于盂县路家村镇大黄沟村西0.5km处的沟谷地上,回风井场地利用原榆林垴煤矿工业场地.(2) 城市建设规划盂县是全省煤炭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区内煤炭企业分布较多,本工程是盂县重点项目之一。根据阳泉市和盂县的规划,本工程所在区域为煤炭重点开采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燕煤聚银煤业有限公司为该区域重点发展的煤炭企业之一,本工程

12、所选工业场地距县城中心约15km,不在城区规划范围内,本工程的建设不违背当地城市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3) 区域环境敏感性因素分析据国家环保总部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关于环境敏感因素的界定原则,经调查评价区不属特殊保护地区、社会关注区、生态敏感性脆弱区和特殊地貌景观区等,评价区无重点保护生态品种及濒危生物物种,也无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主要环境敏感因素为井田范围内及运输沿线村庄居民、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地下水及生态环境。评价区域中主要的环境敏感因素是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生态环境及村庄居民等。 从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可看出,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均较小,且低于10%(

13、最大为9.9%),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较小(最大为341m),另外本项目能够做到增产减污,表明工程建设对评价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从地表水影响分析结果可看出,工程投产后废水经处理后大部分利用,少量达标外排,对温河水质无影响。从本次工程的总体布局情况来看,施工期水土流失、运营期矸石堆存与地表变形是相对敏感的生态问题。根据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受挖填土方、修筑道路等工程行为的影响,部分植被地段和植物多样性将受到破坏,但总的植被分布格局不会被打破。项目建成后,随着运营期的不断延长,项目周边的生境会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将会增加,导致原有生态环境结构发生一定调整,项目场地使陆生动物的栖息

14、地环境丧失,地表变形、污染物排放等影响均会对动、植物造成有害影响,但在积极实施生态恢复与防治的情况下,其将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居民而言,工程设计对村庄、井田边界预留煤柱,评价在工业场区污染防治、矸石扬尘污染防治等方面作出了绿化防护等一系列的规定,在榆林垴风井场地设置了隔声墙,可达到居民区环境保护的要求,且从各环境要素预测结果来看,项目运行不会对井田周围村庄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评价区无社会特别关注区,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也非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的居留环境。因此,项目建设在环境敏感因素方面具有可行性。(4) 从土地利用分析本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工业广场、风井场地占用原煤矿工业场地,不新征土地,矸石场占用荒沟,不占用基本农田。(5)矸石场选址的可行性根据现场调查及地形踏勘,本工程手选矸石和从矿井中提升出来的掘进矸石送往拟选用的矸石场。根据现场调查及地形踏勘,本次兼并重组整合拟选的矸石场位于西北约0.5km处的自然冲沟内,占地面积约1.5hm2,东距大黄沟约900m。沟长约300米,宽约50米,深约2040米,可堆放矸石63万t,本工程产生掘进矸石和手选矸石共约1.5万吨/年,可储存该矿约42年的矸石量(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