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 2.4 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563343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上册 2.4 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 2.4 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 2.4 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 2.4 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 2.4 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上册 2.4 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上册 2.4 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上册 2.4 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3、在合作交流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初步获得迁移类推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列出相应的算式通过分类引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尝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并掌握计算法则拓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5月份小丽用自己零用钱的买杂

2、志,用零用钱的买零食;六月份小丽用自己零用钱的买杂志,用零用钱的买零食。同学们根据上述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如:5月份小丽花了零用钱的几分之几? 6月份小丽花了零用钱的几分之几? 6月份在买杂志上比5月份小丽多花了几分之几? 2、根据提问你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吗?,3、上述分数的加减法可以分成那几类?(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4、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么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尝试探讨,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选出上述自己所列算式中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算式。(一个即可)2、请你用学过的

3、知识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可能选,)3、学生可以进行同桌讨论。4、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以为例, 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 就是, 就是, 加 就等于加 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板书:5、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1)学生讨论。(2)汇报讨论结果: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6、从引入题中选出一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减法算式。7、讨论完成并汇报结果8、启发学生讨论:根据上面做题的过程,怎样把异分母加法法则和异分母减法法则合并成一个法则。9汇报讨论结果并根据学生汇报板

4、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10、例1 计算:(1)(2)(3)注意公分母的取法,结果化到最简。三、反馈小结、深化理解1、你有什么收获?2、你觉得分数加减法的流程是怎样的?输入分数同分母?是否通分同分母加减输出四、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1、判断,并说说理由.2、列式计算3、填空:4、有两块玻璃,大块的面积是平方米,小块的面积是平方米,大块的面积比小块的多多少平方米?教学设计及反思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操作实验,给学生充足的体验数学的时间;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数学情景的创设,

5、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的是教学的开放性和发展性,重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观的体现和情感态度的表现。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按以往传统的教法,主要是落实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这样,课堂教学往往侧重于计算,学生在课堂内的大运动量的反复练习是课堂教学常见的过程。而这些与现在二期课改的理念相距甚远。我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培养学生的化归的数学思想,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真正成

6、为课堂学习的主题,教师起到的是一个引领者。从创设情境导入中,学生把新问题转化到学过的、已熟悉的问题上,自主学到了数学知识,且能够从中归纳出算法、算理,达到了数学课堂学习的最根本的目标。另外,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中,基础薄弱学生的参与面也比较广,通过自主讨论探究,学生并没有觉得在学新的知识,从旧到新,过度自然,效果良好。从课堂过程来看,学生的练习巩固的时间少了,分数计算的训练少了,但是,学生的参与性强了,思考探究多了,自主学习加强了,而这些恰恰是二期课改所提倡的。我们数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程式化教学,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仅仅强调落实双基的课堂模式,必须把数学知识点的落实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有机的结合

7、起来,二期课改的精神才能够真正落实。附送:2019年六年级数学上册 2.4 分数的加减法(第2课时)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理解并掌握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方法。3、获得一些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2、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方法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用分数表示图形中阴影部分的按一定的原则把所填的分数分组引出分数的分类及带分数的概念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分数:2、用分数

8、表示数轴上的点。老师分别写出:、二、尝试探讨,学习新知1、根据分数的意义,我们写出了很多的分数,请大家观察: (1)教师:请观察黑板上的分数,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试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2)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根据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分子比分母小如:、分子与分母相等:、分子比分母大如:、(3)我们把第一种叫做真分数你觉得什么叫真分数? 若把另外的这些分数称为假分数,你觉得什么叫假分数? 第一组后补出“真分数”,在第二、三组后补出“假分数”。2、真分数、假分数和1相比,大小怎样?真分数后补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后补出: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3、请看第2题的线段图。哪一段上的点表

9、示的是真分数?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假分数?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假分数实际上是以1为界,把分数分为了两类。出示分数分类图。4、徒步行走是一项健身运动,A地到B地全长4千米,在每千米处设有一个标志,小杰从A地出发,走到了第七个标志处,他已走了多少千米?小杰还需走多少千米才能到达B地? (1)7个为,对照数轴, (2)将记作,即,读作一又四分之三。引入带分数的概念。(3) 假分数(4)讨论:如何把假分数化为带分数? 真分数 带分数 94=21 5、例题2、将以下的带分数化为假分数:(1) (2) 解:(1)也可以:交流两种方法,互相说说道理,比较哪种简洁。6、例题3 以下的假分数化为带分数

10、,并在数轴上标出相应的点。 (1) (2)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三、反馈小结、深化理解1、你有什么收获?2、你觉得分数可以怎么分类?3、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四、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1说出四个分母是6的真分数。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3说出两个分母是13,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4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口答)5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3)假分数一定能化成带分数。( )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节课通过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使学生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

11、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变的水到渠成。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后,再通过设问,让学生讨论出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及算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分组学习(6人一组),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分子与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掌握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结合直观图形的特点,认识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的特征;结合数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掌握它们的分界点是1,从而加深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探究,获得方法和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