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563090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过关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4(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孙中山把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C.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提出了彻底的土地纲领解析:三民主义表达的只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

2、要求,A项错;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思想,B项错;三民主义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D项错,故A、B、D三项均排除。答案:C2.有学者提出:“孙中山的思想中含有避免小农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重蹈西方资本主义贫富不均的覆辙的内容,从而预防社会革命的发生。”这主要体现在孙中山的哪一思想主张中()(导学号52640061)A.民权主义B.民生主义C.民族主义D.理性主义解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主张进行社会革命,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以防止贫富出现过分悬殊。答案:B3.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醒起

3、来”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解析:根据材料中“20世纪中国”这一前提,可以把A、B两项排除。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醒起来”应指1911年的辛亥革命;“站起来”指新中国的成立;“飞起来”指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中国。答案:C4.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解析:A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

4、体现了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他没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排除B、D两项。故选C项。答案:C5.(2014广东文综)右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问题。由时间1917年可以排除A、D两项,维新变法是在1898年,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由题意可知新县长仍然有跪拜等旧官僚的行为,而且教育会副会长也认为“可望其布泽于民”,即持赞同态度,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不彻底,及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故B项为正确答案,C项错误。答案:B6.1

5、913年7月8日,“驻汉口的英国领事用一种典型的上流阶层关于人民观念的口吻指出:对于北方军事力量,湖北人民是把它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在长沙,大部分绅士,实际上整个商界,持有同样见解”。这段材料说明()A.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B.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群众基础C.袁世凯政权有广泛社会基础D.国民党迅速分化、力量涣散解析:从材料中可理解到1913年二次革命时,湖北、湖南上流阶层“人民”仍然把“北方军事力量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这反映了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袁世凯反动统治仍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答案:B7.1918年孙中山著的孙文学说中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

6、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扶助农工解析:从题干中的“社会革命”“一劳永逸”,再结合所学知识,这应为民生主义。答案:C8.“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倾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

7、“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解析: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深深感到国民党内的人员过于复杂,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补充新鲜的血液,改组国民党。经过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答案:D9.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民主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帮助解析:孙中山先生一贯的民主革命精神,与时俱进的革命传统,是他民主思想转变的根本原因,即内因。B、D两项都是外因;中国社会的

8、主要矛盾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没有变化,仍是反帝反封建,排除A项。答案:C10.“一个人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他的民族的领袖的人;一位其成功不是依靠投机取巧,也不凭借掌握的技术装备,而纯粹地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上的政治家;一位一贯轻视使用武力的胜利的斗士;一位具有智慧与谦逊,用果敢与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武装起来的人。”爱因斯坦所评价的这位人物是()(导学号52640062)A.孔子B.华盛顿C.嬴政D.甘地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民族的领袖”“纯粹地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上的政治家”“轻视使用武力”,符合这些条件的只能是甘地。答案:D11.甘地在武力政策一文中说过:“我不是因为印度

9、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对“印度的力量”理解最准确的是()A.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B.英国殖民势力强大,印度实力弱C.印度宗教文化积淀极深而新的经济因素脆弱D.印度无产阶级力量不大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认为的“印度的力量”指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故选A项。其他各项说法与“印度的力量”无关。答案:A12.一想起甘地的忍辱负重自我牺牲精神,印度人民就以眼泪和祷告表示崇敬。在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他对英国的态度是()A.坚决斗争B.不斗争,只有抱幻想C.既斗争又抱有幻想D.既不斗争又不抱有幻想解析

10、:无论是在南非还是在印度,甘地在对英国殖民者进行斗争的同时,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答案:C13.有人这样描述甘地:“他有宗教家深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D.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解析: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损害了印度人民的利益,引发了印度人民的反抗,“食盐进军”运动将其推向高潮。答案:A14.“他只是个瘦骨嶙峋的秃头印度教徒,没有兵卒,也没有正式权力,但是他的一句话却可以使印度瘫痪,因为只主张用一种革命性武器

11、:和平的不服从。”下列对“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的领袖B.他的思想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C.他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从不抱有任何幻想D.他的斗争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印度教徒”“和平的不服从”可以判断“他”是甘地,甘地一直对英国殖民者抱有幻想。答案:C1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这说明当时甘地()A.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B.对世界大战毫无兴趣C.对法西斯侵略持谴责态度,但反对战争D

12、.主张通过参战争取民族独立解析:从材料中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等信息可以了解到,印度人民反对战争、反对法西斯侵略,故选C项。答案:C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土耳其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停战协定与和平条约,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主要表现在()A.资源被掠夺B.人民被欺压C.领土被肢解D.君主被废弃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被迫与协约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根据这一条约,土耳其的领土将会被协约国所瓜分。答案:C17.凯末尔曾说过:“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下列

13、反映这一想法的措施包括()废除土耳其政教合一的政体革新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效仿西方的法律法规改革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土耳其语A.B.C.D.解析:凯末尔进行文字改革,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故错误,排除含的选项即可。答案:C18.凯末尔执政后发起了“帽子革命”,具有宗教意义的“费兹帽”,改为欧式礼帽。这属于凯末尔改革的哪一方面()(导学号52640063)A.政治B.经济C.教育D.社会生活解析:“帽子革命”属于凯末尔改革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答案:D19.有学者指出:“土耳其自革命以来,既是伊斯兰世界唯一摆脱宗教影响的共和国,也是中东地区最为安定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凯末尔()A.签订洛桑条

14、约B.创建人民共和党C.发起“帽子革命”D.实行民主化改革解析: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发展经济,建立各级各类学校,废除种种陈规陋习,使土耳其走向世俗化和现代化。A、B两项是凯末尔革命过程中的事件,与题干联系不大;C项是凯末尔民主化改革的一项内容,不全面;D项正确。答案:D20.史学界认为,凯末尔政府实行的改革有效地巩固了土耳其的民族独立,其主要的依据是()A.收回了部分色佛尔条约中丧失的领土和主权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进行文字改革,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D.实行宗教与国家政权相分离的改革举措解析:经济强大是民族独立的前提条件,落后就

15、要挨打。因此发展经济是巩固政治独立的条件。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4月,孙中山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1913年7月,孙中山再次举起斗争大旗,组织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1783年12月,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了他所有的公职,回家务农1786年,华盛顿响应国家号召再度出山,主持了1787年的制宪会议材料二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1)孙中山和华盛顿放弃手中权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二人后来又都选择了复出,其原因分别是什么?(12分)(2)两人的“放手”和“复出”都是为了圆心中的一个梦,这“梦”的结果如何?(4分)(3)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