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今后谁来养猪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555485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度报道 今后谁来养猪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深度报道 今后谁来养猪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度报道 今后谁来养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报道 今后谁来养猪(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度报道 今后谁来养猪?深度报道 今后谁来养猪?编者的话: 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养猪业面临新一轮洗牌。什么原因造成国内猪肉市场大起大落?如何对待当前市场形势。近期,本刊记者走访了几位业内人士,倾听他们的观点陈述。肉价仍然高企,对话还在继续,本刊将连载此番对话录,期望能对读者研判形势有所助益。 时间:2022年8月17日上午 地点:北京中关村大厦大北农集团总部 人物:大北农集团副总裁 宋维平博士在办公室承受采访 毛绪强:我们首先想理解一个根本情况,谁如今是养猪行业的主体?是散户?还是企业? 那么怎么界定是散户和规模化?业界普遍认为在年养量50头以下的称之为散户,50头以上的称之为规模化。实际上我对

2、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我更乐于把他们一律视为养猪单元;。 毛绪强:肉价涨这么高,是不是退出这个行业的人比进入的人多呢? 让我们测算一下,有10家散户。每家一年养殖50头,那么10家每年总共出栏500头,当有8家散户不搞养殖退出,另外两家需要填补8家退出的空缺,就是400头猪。每家就要分担200头猪。一家每年要出栏250头猪。他们能到达这个消费才能吗?很难。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个问题,退出户就变成了猪肉的净消费户。 规模化养殖终究是什么概念?一般简单理解为数量增加,事实上,数量也是我们统计规模化的唯一指标。但假如还是那些人在沿用传统技术饲养更多的猪,那在我看来,他们仍然是散户。 毛绪强:肉价高涨

3、,肯定是猪少了。猪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次,从养殖户来说,养殖的数量多了,但是技术环境还是50头猪的程度,会造成消费才能的下降。目前1头母猪消费的商品猪也就在5头左右。这比国外要少上一倍还多。生猪应有的消费才能损失率到达20-30%. 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平均一户养一头猪,能干的养两头。,即使是养上三头猪,一户就有一个圈,圈和圈之间是互相隔绝的。而且清洁卫生也做得也不错。在这种情况下,每头猪享受的设施是到位的。如今养猪户数量扩大之后,根底设施就严重缺乏了。前不久我在河北看了几家,他们产仔猪就用火炕。采光、通风、粪便处理不好,再好的品种也养不出来。 毛绪强:有人说,如今猪的疫病发生太多了,我们应

4、该怎么应对呢? 宋维平博士:我们还没有确立一个真正的防疫概念。我们如今所认为的防疫就是打针吃药。但这里就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生物平安和消毒。也就是说,圈与圈之间,要有一个间隔。我们如今大规模开发疫苗,大上疫苗厂。这并不LWlM利于动物养殖业安康开展。也就是说,把所有传染病控制都建立在疫苗根底上是不行的。毋庸讳言,我们动物疫病防疫还停留在治标阶段,如今的情况是,假如不打疫苗,猪就必死无疑。此外还存在着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譬如:动物营养程度没跟上,品种退化等等。不仅散户,即使规模养殖场品种退化也很严重。有些千头肉猪场,品种退化严重,生出的小猪花花绿绿的。品种退化后的猪,体质弱、繁殖率低、生长速度

5、缓慢。 我特别要指出的是,让活畜长途运输也是致使疫病的一个重要成因,如今一个病在广西爆发,要不了一个月就能传到哈尔滨。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 毛绪强:通过一轮轮洗牌,人们已经把养猪视为畏途,猪肉总要吃,猪总要有人养,将来,5年10年以后,谁来养猪呢? 宋维平博士:如今,农民工大量进城打工,这让农村的劳动力构造发生了宏大变化。如今的农民80%以上永远不会养猪了。剩下的20%,假如政策引导好了,将是养猪的主体。 问题是保证养猪户的时机收益不变,就能留住他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今要投入一个标准养猪场一个出栏一千头的,要投入多少钱?我估计要200万。这么大一笔钱,靠自身积累要等到何年何月?但问题是,如今有人贷款给他吗?所以,即使是农村养猪的中坚力量,假如没有金融支持,几年后也会退出。这就需要一个相对的金融支撑体系。 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商业化、产业化的力量已经进来了。如今涉入养猪产业是农企,主要以饲料企业,屠宰企业为主体。 从兴旺国家经历看,今后养猪的主体,一是饲料企业向下游延伸,二是屠宰企业向上游延伸。这两条线将主要支撑城市市场。从报道看,如今有IT界、房地产业也有人进入养猪行业,但构不成产业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