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研——障碍农业结构调整的陈旧观念浅析及应对方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555110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蹲点调研——障碍农业结构调整的陈旧观念浅析及应对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蹲点调研——障碍农业结构调整的陈旧观念浅析及应对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蹲点调研——障碍农业结构调整的陈旧观念浅析及应对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蹲点调研——障碍农业结构调整的陈旧观念浅析及应对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蹲点调研——障碍农业结构调整的陈旧观念浅析及应对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蹲点调研——障碍农业结构调整的陈旧观念浅析及应对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蹲点调研——障碍农业结构调整的陈旧观念浅析及应对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蹲点调研汇报障碍农业结构调整的陈旧思想观念浅析及应对方法 3月16日至20日,我率领局生产股、技术站、蔬菜站、土肥站、植保站及执法大队等单位相关人员,前后深入到油坊镇粮棉、蔬菜、食用菌、特色种植村,围绕农民的思想状态、所需所求所盼尤其是对种植结构调整的认识程度等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活动。在调研活动中,关键对障碍农业结构调整的陈旧思想观念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五项应对方法和三种推进方法。现将相关调研情况汇报以下:一、障碍农业结构调整的陈旧思想浅析在油坊镇蹲点调查中发觉,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有一个不良认识,即越穷越不敢调整,越不敢调整越穷,仿佛成了难以突破的怪圈。实际上,有些农民不敢、不愿、不会、不能调

2、整农业结构的根本原因,不是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和无亮点、少看点、没龙头,也不是交通不便离城太远、生产环境条件差异等等成千上万的客观理由和借口,而是自己观念落后、思想陈旧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只要立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每个农民全部能够从结构调整中挣得黄金万两。“庄稼活儿,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是*剧*沟中的一句台词,用于封闭的小农经济时期尚可,可至今在部分农民心目中仍占据相当主要的地位并有时挂在嘴上,但它确实在伤害当代农民。和此一脉相承的思想是“天塌砸大家”,他人种麦咱也种麦,他人点豆咱也点豆;他人吃干饭咱也吃干饭,他人喝西北风咱也喝西北风;跟着他人走,永远不犯错;撑不着也饿不死,谁也不笑

3、话谁。然而,现在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农民,亟待树立“创新”思想。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要创新,国家要创新,社会要创新,各行各业全部要创新,农民一样要创新。创新的前提是学习,尤其是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是广大农民的弱点,更应该是学习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农业科技日新月异,新品种、新技术不停涌现,不学习就要落后,就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除了认识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要学着多认识几个其它特色农作物。蔬菜、花卉、畜牧、水产等领域的新品种也很多,不学习永远不知道,无形中就会失去几条致富路。看电视要多注意收看新闻、教育、农业类节目,这里不但有对生产有

4、用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而且还有新的农业理念。农业生产要切实瞄准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抓增收,要学会洞察市场改变和新的消费热点,从被动等候上门收购转为主动组织起来找市场、闯市场、争市场、抢市场、占市场,在服务、丰富城里人的菜篮子、果盘子、餐桌子的同时,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何乐而不为?“过一天少两晌”。有些年轻农民认为自己身强力壮,来日方长,往往有这种思想。其实这是一个懒惰思想,生活没计划、没计划、没理想,走到哪儿算哪儿,顺水漂流。“等三年、看三年、行动起来又三年”是这类农民的显著特点,作风散漫,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紧迫感,时时晚、到处晚、回回晚、次次晚、样样晚,不晚到极点绝不干。然

5、而,“中国穷了几千年了,是时候了,不能再等了”。国家有五年计划,农民能够制订一个三年计划,或一年计划,确立一个近期的奋斗目标,实现以后再逐步向更大的目标前进。农民也应抓住机遇,加紧发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太久,只争朝夕”,“宁在时前,不在时后”,“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金钱”,要好好珍爱时间,让自己的时间更值钱,不要把事情总是推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吾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今天能做的事绝不等到明天,这个月能做的事绝不拖到下个月,今年能做的事绝不留到明年,这辈子能做的事绝不扔给下辈子。争取时间、珍爱时间是争取扭转“败局”

6、,赢得“胜利”的必须“元素”。落后对个人和家庭来讲,就会因失去了竞争力而受穷、受困;而落后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就意味着失去先机和“制高点”而处于被动“挨打”的窘境。“富人天生富贵命,俺是穷人该受穷”。这又是一支把农民害得穷死也不知道自己咋死的“命运之剑”,它的孪生弟兄叫“命中只有八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其实,每个人的命运全部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世界上历来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发明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双手。纵然“三分天注定”,更要“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人无三辈富,也无三辈穷,穷富是能够相互转化的。坐吃山空,不思进取,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富翁也会变成穷光蛋;老实劳动,正当经营,眼光远大,头脑

7、灵活,不怕失败,勇于实践,财富会“顺势”来到身边。扼住命运的喉咙,任何情况任何时候绝不向命运低头,永远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这才是当今每个农民应该树立的全新思想。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五项方法推进结构调整,关键在人,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作为农民群众的领导者和服务者,有没有本事和能力领导这场“种植革命”,直接决定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进程。为此,必需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破解农民“脑懒”和“体懒”两个难题,以示范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目前农民“脑懒”、“体懒”实际是一个表面现象。因为农民有求知致富的欲望,因为农业是高风险产业,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长久囿于“价高了跟着种、种多了价就跌、价跌了少

8、人种、种少了价又高”这种在经济学上称之为“市场同时性震荡”的怪圈中,陷入了“想调不敢调”的心灰意冷、无所事从、随波逐流的尴尬境地。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少看点、无亮点、没龙头”。因为农民最讲实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要“看得见、摸得到、够得着”的便会自觉学习应用,不然就会出现“让学也不学”、“让调不也调”的逆反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率优秀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种或养给农民看,教给农民干,让农民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生产示范环境中,激活大脑和身体,转变观念,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二尊重农民意愿,以主动稳妥的态度引导农业结构调整要知道农业种植结构

9、调整不是让农民完全抛弃粮食生产,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种植新的品种、改变种植方法、开展多个经营,来实现增收。因此,在工作中要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循序渐进的标准,不是盲干。一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在选择品种上,要符合*的自然条件,符合农民现有的投入能力,符合农民现在掌握的技术,是市场上畅销的,农民易于接收的。二要分类指导,顺势引导。不要拍脑袋定决议,扭着农民的意志、扭着农民的接收能力、扭着市场的规律去办,过去有教训就谁逼着农民干谁就会失败。三要加强宣传、培训、引导、教育,适度的拽着推着走,不要逼着走。在工作推进上,一定要研究市场,听技术员的、听教授的,学习成功地域的经验。总而言之,“

10、种植革命”是让广大农民参加进来的革命,要把农民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三加强科技培训,以扶智育人为本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据调查显示,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其科技文化素质成正比。不过目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农民心理素质比较差,经营管理知识缺乏,求稳的农本心理、小而全的自给心理、直观务实的从众心理、小打小闹的实惠心理、盲目求快的过急心理等尤为严重地障碍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职能技术水平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为此,要把农民的科技培训摆到主要位置,并采取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以提升农民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从

11、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经一向看,聘任县内、县外专业技术人员驻村进行技术指导是一个好措施,也是一条捷经。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初,聘任*植棉能手来县驻村技术指导,使全县棉花生产达成历史最鼎盛时期,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再如,常庄科村上个世纪80年代,聘任*市四季青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回乡指导,使常庄科的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发展成为了远近著名的大棚菜专业村。另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县还实施过激励农技人员搞技术承包、技术入股、领办农业项目、兴办“技物结合”企业等,全部对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过主动作用,很值得借鉴。四推进作风转变,以强化服务为手段开创农业结构新局面在农业结构

12、调整上,主体是农民,农村干部的工作要到位不能越位。这就要求我们在精心组织的同时,应依据农民需求搞好服务。详细讲,应该搞好土地流转服务,使零碎土地相对集中、以利合理开发利用;搞好农用配套设施建设服务,使农用配套设施跟上结构调整所需,并发挥出应有效能;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服务,该由村干部出面的村干部一定要立即出面,以确保引得进来;搞好农业信息服务,让农民依据市场信息种植和销售,以确保种得下、收得起,并卖个好价钱;搞好销售市场建设服务,培育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市场设施,疏通销售渠道,形成“企业+工厂+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让农民无后顾之忧;有条件的村,还要制订优惠政策,从集体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给

13、示范户合适补助,以激励农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结构调整。五用足用活国家支农政策,以项目建设提升农业结构调整水平农业项目是农业发展、结构调整的有效载体。农业项目标实施,既能为农业发展强筋壮骨,又能为农业结构调整注入活力。为此,我们要抓住“十一五”期间尤其是目前扩内需、保增加时期国家支农资金多,和我县为扩权县的有利时机,利用多种渠道信息和关系筹划项目,跑部进厅争取项目,力争使更多的农业项目来县实施,加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三、怎样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对于怎样加紧种植结构调整,总体思绪应该是:依据各自的水土条件,在宜粮则粮、宜棉则棉、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上做文章。详细讲,就是在稳定粮食

14、生产的前提下,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深化种植革命。一是引种高效特色经济作物,带动种植结构调整。“要想富,种植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目前,在全县已形成规模且取得成效的有大蒜、双孢菇、芦笋、山药及西红柿等蔬菜品种;试种成功的有大葱、大姜、甜玉米、红薯、土豆等品种。二是利用农作物良补项目,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自2021年以来,全县前后连续实施了小麦、玉米、棉花及蔬菜良补项目,引发了种植投入上的一次革命。每十二个月良补面积45万亩,占到粮棉主导品种的60以上。不但能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提升粮棉生产水平,还能增强市场竞争力、让农民增加收入。今年棉花、玉米、小麦良补将实施全覆盖,期望帮助搞好这

15、项工作。三是推广间套立体种植模式,提升土地复种指数和利用率。经认真总结和论证,全县已形成粮瓜菜、棉瓜菜和设施蔬菜、裸地菜连作等10多个较为成熟的种植模式值得推广。关键包含油坊的大蒜+玉米种模式、*的棉瓜菜间套立体种植模式、园区和常庄科的设施菜种植模式、孙洼的一年多收一茬多收裸地菜种植模式、*店的新特奇特色种植模式。另外,还有山楂种植模式。全县山楂种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这也是沿清凉*一带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以上仅是几年来初步总结的几个模式,很不全方面。还有很多新的模式在形成,有待我们深入总结推广。我们应不拘于以上模式,应不停自主创新,探索出更多更加好的模式来。总而言之,农业结构调整是创业*里面的一项关键工作。要真正让全县大多数农民靠土地实现增收致富,就必需引导农民作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切实处理好广大农民群众“地里种什么”的问题。只要农民主动放弃陈旧观念束缚,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并有各级政府及农技推广部门细化的服务和引导,才能使那些不敢、不想、不会、不能调而“闲”着的农民建立起信心“忙”起来,也定能让农民从结构调整中挣得“富足”成为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