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551102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式折线统计图 三合镇中心小学 许景萍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能在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分析。教学难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适用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观看科技展录像。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2、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

2、观人数呢?3、课前我已收集了近几年来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并把它制成了这样一张统计表。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出示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 )年到( )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计算)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我们能很快看出哪年的参观人数的多少。但是,我在科技馆发现了他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课件折线统计图)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1)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2)每年的参观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找到吗? 谁来指着说一说。(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观人数的?(板书:点:数量多少)(4)思考:目前这幅统计

3、图也只是反映出了统计表里的信息,还不能解决刚才问题?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我们研究研究。我们不妨带着下面三个问题来看一看。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2、深入探究(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2)哪年到哪年人数没有变化?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分析:回到前面的问题,在统计表中想知道参观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哪年到哪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那现在能直观得看出来了吗?(通过线的陡度来看)板书:平不变 陡大(3)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整体变化情况。你是怎么看出的?让学生眯起眼睛看整条线段,感受整体趋势。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上升的趋势的?

4、(板书:线)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这种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板书:增减变化)。3、为统计图起名字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根据这幅统计图的特点,自由起名。(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4、预测能不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来猜想一下,2007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来参观,还要年底再作一次调查。5、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三、实

5、践应用。1、辨析:下面的信息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1)某文具店三月份文具销售情况统计表:品种胶水 钢笔练习本铅笔盒数量55809426(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2)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表:年龄/岁 012345678910身高/厘米50748593101108115120130135141(出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3)我国农村居民19972003年人均收入情况统计表: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收入元2090216222102253236624762622(不出示统计图)(4)四年级有五位同学的体重统计表姓名李明五芳 赵兰王恒刘玉体重千克3533324936(不出示统计图)2、下面是两位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他们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分别是多少? (3)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4)从总体上说一说,聪聪与明明的病情变化情况,说明理由。 (5)如果你是医生,接下去你会怎么办?为什么?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说说你的收获。板书设计: 点: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 线:数量的增减变化 陡大 平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