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5)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554336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5)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5)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5)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 )A.冷漠阶段B.疏远阶段C.终止阶段D.分离阶段2.提出公平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B.弗罗姆C.亚当斯D.费斯汀格3决策后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在两个备择物之间作一个选择,决策之后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决策者试图_两个项目之间评价的差距。( )A.缩小B.平衡C.扩大D.忽略4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是正直的3分,友好的2分,

2、有忍耐力的1分,而对他的印象总分是2分,那么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 )A.累加模式B.平均模式C.累计模式D.加权平均模式5.小徐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他的朋友安慰他说:“没关系,主要是这次考试太难了。”这种归因是把失败归因为( )A.运气B.能力C.努力D.任务难度6.习得无助现象的归因与_有着密切关系。( )A.可以控制的结果B.不可能控制的结果C.问题的原因D.问题本身7.由某种行为的诱发而产生一系列行为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为( )A.行为稳定性B.连锁反应C.行为链D.行为习惯8.个体之间的感染行为中主要传递的是( )A.思想B.动作C.意志D.情绪9.一个喝醉酒的人,摔倒在路边无法

3、爬起,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意帮助他,以下原因哪种是最有可能的?( )A.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B.旁观者对他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C.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D.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10.想吃肉又怕发胖所引起的冲突,属于_型冲突。( )A.接近接近B.接近回避C.回避回避D.双重接近回避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要研究人际关系,应该把人际关系放到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2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

4、提高积极性,可以采取的最好的人际沟通模式是圆式交往模式。( )3个体认知之间的大部分关系是认知无关。( )4我们通常容易对一些人做出评估,这种评估性是印象形成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 )5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辨别说谎话的人。( )6自我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归因来改变人们对痛苦的知觉和忍耐力。( )7控制的行为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并且一旦行为形成后就不容易改变。( )8群体规范都是有明文规定的。( )9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可以是不连续的,而且受情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0在社会两难情景中的个体,合作行为将比竞争行为产生更大的得益。( )三、填空题(本大题

5、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_和_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2霍桑实验包括四个分实验:照明实验、_、群体实验和_。3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应用于_、儿童教育、消费行为和_等方面。4.印象形成的过程包括三个成分:行动者、_和_。5.对人的归因偏见主要有三种:_、_和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6.习得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表现为动机、_和_几个方面。7.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含义包括:_的实现,以及个人_或特性的实现。8.影响遵从的因素主要包括_、群体的特点和_三个方面。9.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影响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_和_两种。10.冲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一类是_。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人际关系2.认知失调3.自我障碍4.社会助长作用5.利他行为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莱维特的人际沟通模式。2.简述印象管理的作用。3.简述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4.简述自我导向中目标的寻找和选择是怎么进行的?5.简述引起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实际,论述态度转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2.试述几种常见的人际吸引理论是如何解释人们的人际吸引现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