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详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5532599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详细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详细(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资料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学 校 名 称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群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1 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专业群2 机械加工技术( 051200)所涵专业(代码)3 数控技术应用( 051400)核心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项目负责人谭星祥所属专业部机电部word 完美格式专业资料目录一、需求论证二、建设目标三、建设思路四、建设内容五、保障措施word 完美格式专业资料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产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 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

2、、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 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 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规划明确,围绕到 2020 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 到 2030 年全面实现

3、区域现代化、 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 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 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 提供示范。“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 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 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

4、产品120 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 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二)社会需求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 年调研数据显示, 2015 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11.71%; 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 83.01%,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 3.5 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 3000 多人,高级技工需要 1000 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 270 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

5、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 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word 完美格式专业资料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三)现有基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办于 1984 年,国家第三批示范校建设中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及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首批职业学校品牌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 机械加工技术江苏省合格专业, 机电实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课程改革基础: 2007 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点。 2014 年 6

6、 月份本专业群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广泛的市场调查研究,制订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人才评价标准,并编写车工技能 、数控车技能等 6 本项目化校本教材,初步形成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把贴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 “典型机电类产品制造、加工、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作为课程的内容,实现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100%,就业率达 98%,近三年获得省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共 34 个。2师资队伍建设基础: 本专业群现有专任专业教师 32 人,其中本科率 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8125%;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 1 人、镇江市骨干 1 人、丹

7、阳市学科带头人 3 人、丹阳市教学骨干 3 人、硕士研究生 10 人。近三年专业教师研发的一种直线式时钟、一种多功能跑步机、一种拐臂式注塑模具获国家专利,参与江苏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编江苏省中职学校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基础:建有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个,设备总值13095462 万元,拥有 22 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及23 个校外实训基地。4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专业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声誉好。据调研组调研数据:各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 95.57%,半年后就

8、业率为 98%,毕业生平均起薪额 1800 元,毕业一年后平均月薪高达 2500 元。二、建设目标围绕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 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统筹我校现有的专业布局,以省级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省级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为骨干,涵盖“机械加工技术”建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为核心, 完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相关专业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融汇企业文化,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建设专兼结合教师团

9、队;加强校企互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服务活动,建设多功能、开放式、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合作,探索以“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 +平台”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发展和丰富学校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以内word 完美格式专业资料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办学实力和辐射能力。 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内一流;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在与此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成为示范。 为丹阳先进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三、建设思路1. 以岗位工

10、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调研分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岗位职业能力, 以核心技能训练为重点,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和完善与工学交替相适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 完善课程体系。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将技能考证、行业标准、职业规范等融入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专业课程,调整和优化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3. 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以“双师”培养为重点,加大引进兼职教师力度,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

11、质,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优质“双师”教师团队。4. 加强校企合作, 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按照构建、扩充、完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 建设能够满足校内实训和对外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寻求多途径的合作渠道,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内涵建设。四、建设内容(一)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丹阳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服务现代制造业为目的, 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准确把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定位和发展方向, 主动适应现代制造业

12、工作岗位群的需求,坚持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 以提高质量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行动导向,以服务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办学方针,以创新人材培养模式为主线,按照“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对校企双方的资源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 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 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合作运行常态化、制度化。如下表 1 所示。表 1 校企合作制度化构想编分类相关制度内容制度制定目的号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拓宽校企合作领校企1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域,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内涵。合作管理2专业指

13、导委员会章程接受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及工作检查;word 完美格式专业资料分类教学管理就业管理人事制度改革社会服务制度编相关制度内容制度制定目的号实施校企合作建设项目;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规范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职责,为校企合作运3校企合作办公室行提供服务保障,为校企合作提供全程支持和服务。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吸纳消化先进的4校企合作先进技术应科研技术成果,服务用,成果共享办法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行业的技术应用,加速先进技术、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校企合作捐赠设备管建立校企合作捐赠设备管理办法,完善学校设5备捐赠管理办法,推理办法设备捐赠管理规范化。专业建设与合作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符合行业6校企合作专业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