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研讨课教案24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53247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研讨课教案2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研讨课教案2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研讨课教案2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研讨课教案2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研讨课教案2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研讨课教案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研讨课教案2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知能准备1. 朗读作品,理解词作的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一、新课导入当王菲用轻灵的歌声唱起但愿人长久,我们顿时感到,宋词千年的魅力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宋词的世界,一同感受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情怀。今天我们的学习活动就是1.与词人相遇。2.和词人同行。3.与词人对话。齐读标题齐读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展示1. 朗读作品,理解词作的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三、教学过程一、与诗人相遇 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深秋,我们与词人在千古传诵的宋词里相

2、遇,想想也是比较有诗意的一件事啊。同学们你们对词人都有哪些了解呢。1. 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辛弃疾相关资料。2. 教师补充介绍辛弃疾小故事。 他是爱国杀敌的武将。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 22岁时辛弃疾便拉起一支2000人的队伍投奔耿京反抗金朝的暴虐统治。23岁时孤身率领50名骑兵,直奔济州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大营,将降金叛徒擒绑缚于马上,疾驰送到建康处死。少年时的辛弃疾是沙场点兵的将帅,执戈横槊的英雄,气势豪迈,虎啸风生。(自读) 他是雄踞词坛的伟大词人。他的词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一派,而与苏轼并称“苏辛”。(

3、自读) 教师:这样一位文武双全,才华横溢的人物,按理说他的人生应该是志得意满,光辉灿烂的。然而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大略,挥拥万夫,横戈杀敌。但是南宋王朝一站丧胆,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排斥、诬陷。被人弹劾罢官。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这首词便是赋闲在家这一时期所写(齐读)2.破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解题: “陈同甫”与辛弃疾的关系 齐读陈同甫资料。思考他们俩为何如此相投结为挚友(有共同的政治主张与爱国情怀);你如何理解这里的“壮词”?(预设学生

4、会作字面理解的回答,教师引领学生学完本词后再揭示含义)(二)、理解诗意,与诗人同行1 .朗读品味,初步感知。听读吟诵,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途径,读也能反映读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歌。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最有感情的声音去朗读这首词。同时要关注字音与节奏。教师PPT展示。学生朗读示范。2.研读词作,读通词意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意。2.交流改写小故事,看谁改写的作品想象最合理,内容最生动。(绕场一周,找优秀学生)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认真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写作背景。发挥联想与想象,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这首词改写为一个300字左右的小故事或抒情的小散文。3

5、.畅想画面,读懂情感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诗歌,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文中描绘了哪些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进行创造性描述。要求:班级六个小组。1,2句一大组。3,4,5句二大组。三大组。6,7句四大组。8,9句五大组。10句六大组。自己思考并归纳,组内交流。每组讲一个,准备时间二分钟)回答问题的同学尝试着读 请以“读_句,我仿佛看到了_画面。能不能谈一点阅读感受。画面一“醉里看剑”:一组学生描述画面,畅谈阅读感受。教师指导:词人喝醉酒在做什么事情?关注“挑,看”二字,剑本是将士们战场杀敌的武器,词人在这样一个深夜,醉眼朦胧的状态下既不像一般文人抚琴,也没有起舞,或者看书,而是在“看剑”。透

6、过外在形象,你能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吗?(酒后醉里,满腹心事,万千惆怅,充裕心头。心系战场,渴望报国。)你能试着读出他内心的情感来吗? 朗读指导:读出深沉、怀念、豪迈之情画面二“梦回军营”。二组学生描述画面,并畅谈阅读感受。三组同学点评二组发言。有补充吗或异议吗?教师指导:解释典故“八百里” “五十弦”这位豪迈爱国的将军,他魂牵梦绕的军营里情形是怎样的呢?将士们与部下分食烤肉,听塞外声,在沙场点兵。你能猜想当时分食烤肉时的气氛是怎样的吗?将士们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热闹欢快。)(欢欣鼓舞,跃跃欲试) “沙场点兵” 到沙场点兵一句气氛还是刚才那样欢快热闹吗?变得肃穆威严。关注“点”字,是谁在

7、点兵呢?我们从这一句仿佛看到了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领形象。“沙场秋点兵”该读出怎样的气势来?(威严,雄壮之势) 三组组长尝试朗读。 朗读建议:热烈雄壮。将军阅军结束后,早已摩拳擦掌的士兵了终于冲向了战场。画面三“战场杀敌”:二组学生描述画面,并畅谈阅读感受。教师指导解释“作”,“如”。 解释 的卢马快弓响。读这两句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战斗非常紧张、激烈。这里一方面写马与弓,同时我们可以从侧面感受到骑马作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四组组长尝试朗读。朗读指导:读出紧张,激昂之情战场上大获全胜,词人终于实现了他建功立业的抱负画面四“功成名就”五组学生描述画面。并畅谈阅读感受。教师指导:能通过

8、这幅画面想象作者此时的神情吗?(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志向?(收复中原,赢得美名) 朗读指导:读出词人快慰,奋进之情画面五“华发早生”六组学生描述画面,并畅谈阅读感受。教师指导: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后,作者为什么竟然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 理清梦境与现实,结合背景资料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ppt引入辛弃疾资料)个人政治理想与国内政治氛围存在偏差。由梦境返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你能感受此刻词人的心情吗?(投置闲散、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 梦里挥拥万夫 横槊杀敌现实醉里看剑 华发早生 指导学生齐读“可怜白发生”一句,读出壮志难酬的悲壮。4.回过头来回答课堂开头

9、的问题:这首词的“壮”体现在哪里?结局“可怜白发生!”是否与“壮”的风格不一致?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与婉约词派的词作相比较) 归纳: 内容 军营生活情景 种种情境都勇猛雄健 景壮 思想感情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情壮 语言风格 壮丽而不纤巧。 言壮 悲壮 可怜白发生一句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到头来是黄粱一梦。整首词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壮志未遂的抑郁、惆怅! 5.关注朗读建议PPT 醉里看剑 深沉豪迈 梦回军营 热烈雄壮 战场杀敌 紧张激昂 功成名就 快慰奋进 华发早生 悲壮惆怅6.学生配乐表情朗读。班级同学结合我们的朗读建议,酝酿感情,再次深情读文。代表展示。

10、(三)与诗人对话。假如你是词人的好友,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呢?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几句话送给辛弃疾,表达你对他的一种情感(一种同情、一种安慰、一种敬畏等)。可以是散文化的语言,也可以是诗词的形式。学生习作一分钟教师习作破阵子 为辛弃疾赋敬词以寄之铁马金戈壮士,危栏落日孤鸿。塞北河山千嶂暗,江南游子万夫雄。请缨路难通。 自古蛾眉见妒,从来此恨填胸。莫叹将军生白发,悲歌一曲气如虹。词开百代风。课堂小结辛弃疾的一生,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在那么艰难的历史环境下,遭受了那么多的不平、不公与坎坷,但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人的一生,难免会经历各种风雨,但是,只要我们始终以一颗饱满的心,去热爱生活,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那么,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便会洒满阳光!(四)演读词作 女一二句 男三四五句 女六七句 男八九句 结尾 齐诵 反复。布置作业1、背诵此词。2、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作具体描写,150字左右 (如: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点兵、沙场杀敌等场面)板书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梦 壮词(功成名就) 景壮现实 现实 情壮 悲壮(醉里看剑) (华发早生) 言壮 壮志难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