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530763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祖国统一大业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这是一篇认识实全统一对中华民族重大历史意义的课文。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

2、现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并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教学难点:

3、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 教师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引思,采用讲述法、讨论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 提问:七子之歌的作者是?(闻一多)为什么叫七子之歌?(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如今都回来了吗?(进一步置疑)那么,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二)、讲授新课, 根据教学目标,尝试运用高效课

4、堂模式,首先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本课的重点而“一国两制”内涵的理解又是本课的难点,根据学习目标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总结“一国两制”的提出的目的、时间、提出者以及它的含义、意义对学生容易犯错的问题重点强调。2、港澳回归 港澳回归是本课重点。为突出重点,设置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香港、澳门被侵占的史实。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同时为讲述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幻灯片展示-中英会谈、香港回归交接仪式、澳门回归交接仪式设计意图:再现历史场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第三步:幻灯片港澳一日游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港澳回归后的繁荣兴旺第四步:出示材料题,通过数

5、据一方面让学生再次体会港澳回归后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做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第三步和第四步又为下面的讨论做好铺垫。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接着分组讨论港澳回归的意义;港澳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竞争意识。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梦想。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由于这部分内容书上讲的对考试基本没用。而这部分又是时事热点,考点有比较多。所以这部分我根据考点将会补充很多内容。首先让学生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体会海峡两岸渴望统一的共同心愿。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列举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料。充分认识台湾

6、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台湾和港澳问题实质是否一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接着为学生展示时事资料,让学生总结我国政府对台方针。这是一个重要考点,但教材上没有。补充“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大事记”,如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教师稍作归纳,指出海峡两岸关系的主流由隔绝走向沟通,八项主张的提出感受到中国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再展示时事图片,让学生总结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问题探究:你认为促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阻力?你如何看待台湾问题的前景?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教师做最后总结,培养学生运用

7、辩证唯物观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小结我将利用板书串讲本节课的知识点,串讲式的小结能够把本课内容浓缩,再现学习思路和重难点。最后,师生共同欣赏诗朗诵乡愁,在淡淡的乡愁中结束本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又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四)、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针对当前海峡两岸的局势,分别向台湾当局、中国大陆和美国政府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将学生置于现实的历史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五设计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