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527756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讲义: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大气圈(图中A所示)、岩石圈(图中B所示)、水圈(图中C所示)、土壤圈、生物圈(图中D所示)、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2表现(1)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4)实例:河流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积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抬高河床土壤盐渍化。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

2、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2)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2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3生物与土壤(1)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2)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3)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

3、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温馨提示概括法记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2)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情景导入先思考 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这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也是“蝴蝶效应”的最初来源。该效应是指

4、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蝴蝶效应”同时也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种表现?提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核心要点掌握好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图所示: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案例: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整体性(2)某一要

5、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案例: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13题。1如图所示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区域性 D单一性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会相互制约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D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等要素不

6、会影响气候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解析:1.B2.C3.B第1题,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地貌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2题,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内流河。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土壤是反映自然地

7、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成土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归纳如下表: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影响的表现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的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物理性状: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粗;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化学组成: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直接或间接影响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

8、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生物最活跃的因素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的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地形稳定因素,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海拔: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原因及措施分析影响原因措施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甚至整体环境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

9、,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影响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示法记忆各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应用体验不可少 绍兴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1绍兴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

10、另一个区域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1.A2.C第1题,自然环境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体现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第2题,植被破坏,该地区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蒸发量和降水量减少,调节径流能力减弱而使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下径流也因水分下渗减少而减少。3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表示绿色植物的_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和_来实现。我国东北地

11、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3)简答成土母质、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正确结论。第(2)题,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的角度分析。第(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以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光合矿物质(2) 气温降水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较多(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

12、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核心要点掌握好 1以示意图来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2要素间相互影响的描述描述角度描述语言气候位置、地形、洋流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洋流影响气温和降水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河流、海洋、冰川对地貌造成影响;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也影响地貌水文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气候影响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汛期、水能等;地形影响河流的含沙量、水能等;植被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和水量变化;土壤主要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等植被位置、气候

13、、地形、土壤等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下,发育的植被不同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_要素,_要素,_要素,_要素,_要素。(2)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的关系。(3)如果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河流:_;动物:_;地下水:_;土壤:_。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是地形,是生物,是大气,是水文,是土壤。第(2)题,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3)题,处植被若大量破坏会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位降低;使动物栖息地破坏,物种减少。答案:(1)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