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改进建议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52702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改进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改进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改进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改进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改进建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改进建议作者:朱红梅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摘要:特殊家庭包括: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子女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照看的“留守儿童家 庭”;经济条件差、生活困难的“贫困家庭”;父母离异或离异后重新组建家庭的“单亲、重 组家庭”,等等。因为其家庭的特殊状况,其子女往往会因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缺乏健康的成长 环境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出更多的牺牲,承担更大的责 任,增加对孩子生活和情感的关注,同时注意对自我情绪的掌控,加强调亲子交流,维系亲情 纽带,使孩子因家庭的变故给他们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关键词:特殊家庭 心理状况 改进建议随着社

2、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观念和 行为方式越来越开放,特殊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我们这里所说的特殊家庭包括:父母长期在 外打工、子女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照看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差、生活困难的“贫困家 庭”;父母离异或离异后重新组建家庭的“单亲、重组家庭”,等等。因为其家庭的特殊状况, 其子女往往会出现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等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些家庭孩 子的家庭教育现状,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确保这些家庭的子女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一、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有关部门2016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感觉到“幸福”的

3、, 只占8%;感到“烦躁”的,占34%;感到“寂寞”的,高达58%。另外,被调查群体中,认为家 庭中“情感冷漠”的,占92%;认为家庭中“缺乏沟通”的,占82%。这项调查的结果充分说明 在特殊家庭中,家庭并没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反而通常会导致一些 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孤独家庭成员的突然离世或者是父母离异等问题,会导致孩子与家庭的沟通出现问题。家庭的 变故有时候会使他们在家庭中难以找到倾诉的对象,出现交流障碍,不愿与人交流,逐渐变得 心事重重,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加敏感。尤其是跟随单亲父亲生活或者是家庭重组后与继母关 系疏远的孩子,由于父亲在感情交流方面的粗枝大

4、叶、忽略孩子的感受,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孩子的情绪在家庭中无法宣泄,久而久之会变得沉默寡言,甚至不与周围人交流,形成恶性循 环。除此之外,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疏离,亲子关系被割断,也容易产生较强的孤独感。(二)叛逆叛逆心理一般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面对一些家庭的变故,有些孩子在心 理上难以接受,但是其个人情绪又没有得到正常宣泄,个人的想法也没有得到家庭成员的重视, 从而产生对家庭的淡漠、厌恶,甚至憎恨。因此,在面对父母的管教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 心态。第二种情况是,父母长期为生计奔波,与子女缺乏感情上的交流,或者教育方式过于严 苛,甚至有动辄打骂等不当行为。在这类家庭中,父母为生

5、存而在外奔波,忽视了对孩子的家 庭教育,但又对孩子抱有比较高的期望,因此孩子在家庭中面对着压抑的环境氛围,感受到了 前所未有的压力。出于对父母行为的不理解,会对其谆谆教诲不屑一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三)自卑自卑心理在特殊家庭学生中也比较普遍。这一心理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家庭亲情纽带的缺 失,还有学生在潜意识里将自己父母与其他同学父母的比较。当看到其他家庭幸福甜蜜、生活 富足的时候,他们会反过来审视自己的家庭,发现自己的家庭与他们有很大差距,存在着各种 各样的问题。长此以往,孩子会刻意避免在其他朋友面前提起自己的家庭,内心充满了羡慕他 人、自感卑微的情绪。更严重者,会出现自我放弃的心理,变得意志消沉

6、,感情淡漠。(四)迷茫特殊家庭一般都伴随着相对复杂的家庭状况,而孩子面对家庭中的问题却无能为力,从而 产生迷茫心理。比如,留守儿童思念父母,却无力改变相隔千里的事实,有时候父母离乡后, 缺乏爱和鼓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离异家庭或重组家庭通常矛盾重重,生活中充斥着无休止 的争吵,甚至是家庭暴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们渴望改变现状却找不 到合适的方法,慢慢地对生活的意义和家庭的未来产生怀疑;贫困家庭面对着艰难的生活,渴 望好的生活,但是却必须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加之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价值观 引导,有时会对未来失去信心。二、特殊家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后果(一)原因

7、上文中,我们讨论了特殊家庭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看出这些问题的形成过程各 有不同,形成原因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有 一个共同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 一不可。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 位。特殊家庭的学生一般心理负担较重,家庭给予他们的情感关怀不可或缺。但是,在特殊家 庭中,家庭教育几乎空白。不当的家庭教育、压抑的家庭氛围,会加剧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家庭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与

8、学校教育 的分离,是特殊家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二)后果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特殊家庭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高达 66%,出现人际关系不良的达到 50%。这一结果说明,这些问题不仅危害到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到他们正常的人际 交往和学校教育。这些学生由于接受了不当的家庭教育,行为和心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承受 着超出自己年龄的不安和压力。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自伤自残、轻生、犯罪等严重后果。三、改进特殊家庭学生家庭教育的建议(一)家长要增加对学生生活和情感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父母必须清楚,对孩子生活和情感上的关爱更为重要。如 果这方面做得不到位,不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那么再

9、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治标不治 本”。而忙于生计、忽略孩子情感的家长更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多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父 母想创造好的物质条件,给自己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无可厚非,但是为了赚钱忽略了亲情则得 不偿失。人的一生重在体验整个生命过程,在内心留下恒久的记忆。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 如果错过陪伴其成长的机会,也将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二)家长要注意对自我情绪的掌控特殊家庭往往面对比一般家庭更多的矛盾和问题,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着很多的烦心事。但 是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心灵脆弱而敏感,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应该掌控好自己的情 绪,尽量避免将消极、阴暗的一面展现给孩子。每个孩子一出生就会有一个

10、精神胚胎,精神胚 胎的发育,靠的是孩子的感觉和注意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教导。感觉和注意力,就是 孩子触碰某一事物时,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反映。因此,当孩子感知到家长的负面情绪时,其 精神胚胎就会遭受荼毒。尽管特殊家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只要家长在孩子面前心态良 好,保持对孩子的一份耐心,就可以为他们营造相对平和的家庭氛围,将因家庭的变故给他们 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小化。(三)加强亲子交流,维系亲情纽带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沉而内敛,父母对子女有无私的爱,却羞于表达。人们经常可以和朋友 畅所欲言,却极少向至亲至爱的家人敞开心扉。而良好的亲子交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剂良 方;强大的亲情纽带,可以给予孩子强大的力量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保持对生活的希望。特 殊家庭更需要家庭成员的交流,比如: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打工之余应该时常与孩子保持联系, 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生活,而不是将孩子丢给祖辈和学校;离异或重组家庭的父母更 应该与孩子敞开心扉,引导他们适应家庭生活的变化,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宣泄;贫困家庭的父 母应该着力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品格,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传达“人穷志不穷”、 “做人当自 强”等价值观。(责任编辑:晓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