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527027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交流材料突出重点 狠抓贯彻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休宁县人民政府1月18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对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认真贯彻贯彻中央和省、市的支农政策,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强化服务为重点,以构造调节为主线,以生态农业为特色,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夯实工作, 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30万元,比上年增长.8;实现农业增长值52万元,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84600万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元,增长12.2%。水稻等重要农产品优质率达到0%,为我省18个重点粮食生

2、产县之一;全县茶叶所有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有机茶园颁证面积达到10公顷,成为我省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面积、有机茶园颁证面积最大县,名优茶产值达到50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71%;大棚蔬菜、菊花、中药材、蘑菇等特色经济作物迅速发展,榆村蘑菇、渭桥烟叶生产基地等一批新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初见成效;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张;林业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共实行退耕还林1.9万亩,实行国家生态公益林6万亩,竹业、茶油等产业开发渐成规模,竹业、油茶正成为我县生态经济型产业。我县先后被列为 “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全国第八批生态建设示范区”和“有机黄山菊花国家级农业原则化示范区”

3、。-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截止底,全县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50个,固定资产.8亿元,产业化组织销售收入达到2.9亿元,创汇60余万元,带动农户2.6万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公司发展到13家,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2亿元,其中新安源、松萝2家公司被命名为省级重点龙头公司。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公司。我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龙头公司与基地的联系进一步密切。新安源有机茶开发公司通过新安源茶叶农民合伙社为纽带,建立了公司专业合伙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立基地面积余亩;“圣星”竹业通过工业化理念办产业基地的方式,建立

4、紧密型的基地1.4万亩,其中与基地农户签订毛竹林经营权转让合同达到340余亩;荣山茶厂通过整体承租的方式建立了300亩原则化茶园示范基地;徽山油业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先后建立了170亩油茶基地,辐射基地面积达1.4万亩,带动农户1000余户。专业合伙组织走上规范化。先后成立与完善了12家农村专业合伙组织。有效地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运销服务,密切了产销关系。专业合伙组织在“量与质”两个方面迅速提高,增强了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新安源茶叶农民合伙社被拟定为省级示范单位。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局部摸索转入全面推动,形成了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显现了竞争力增强、带动力提高的新态势,摸

5、索了用现代工业理念、先进科技成果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途径,构建了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中介组织服务多方推动的新机制。-农村基本设施不断完善。,我县坚持两手抓、同步建、整体进,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环境。实行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用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田土地改造等,强力推动“四通”(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四改”(改水、改灶、改厕、改圈)“一建”(沼气建设)。至底,先后完毕了源璜公路改造,新建源白公路,县乡公路黑色化目的基本实现,通公路或机耕路的村达到26个,占总数的98.8。通讯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通电话村达到5个,占99.6%。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毕,

6、实现村村通电目的,水电电气化建设获得新进展,新建农村沼气池320口,解决了近万人饮用水困难问题。全县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分别下降了18和298%。-农村综合改革逐渐深化。从去年9月以来,我县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抓住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这一核心,以“一种转变、三个建立、一种改善”(转变乡镇职能、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机制,建立公共产品供应新机制,建立“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改善农村工作考核评价措施)为重要内容,坚持“三减三变”(减职数变效率、减机构变职能、减人员变距离),从难点上求突破,从特色上求创新。全县农村已完毕改革重要任务的1个乡镇领导职数由本来的221人减少到143人,减幅达3.

7、3,乡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全县乡镇领导班子中5岁如下的有4人,占32,大专以上文化限度的有80人,占6;内设机构减少了7个,减幅近56;清退乡镇人员137人,实行一次性买断2人,优化配备55名乡镇干部直接到村、协会、龙头公司服务。在乡镇建立了“为民服务中心”,实行全程代理服务,使基层为民服务的体系变管理为服务,变“被动服务”为“积极服务”。通过改革,进一步转变了职能,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效率,强化了服务。-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面完毕中小学布局调节和万平方米级危房改造,引进第一所民办学校黄山天都中学,开办了全国第一所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和平民学校。建立了以琼琼服装、师通电脑等为龙头的农村劳

8、动力转移培训网络,全县共完毕培训农民工360人,转移3000人,培训内容波及到电机缝纫、木工、机械、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等十四个专业,培训人员覆盖全县2个乡镇,被国家农业部列入阳光工程联系点。农村卫生条件逐渐改善,农村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不断推动。大力推动东向发展战略,以公司为载体,通过引导公司参与中国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交易会、皖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会展,提高农业的外向度,为拓展我县农产品在上海等长三角市场提供有效支撑。强力推动农业招商引资。全县引进资金投资农业项目总额为168亿元,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占全县招商引资资金的.02。同步,全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仍存

9、在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经济构造性矛盾仍然没有得到主线性变化。农民人均收入构成中源于一产比重仍然过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难度逐年加大。林农和粮农、山区和平畈区的农民收入差距拉大;二是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低。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性不高,农业招商引资难度大,农业的借力发展有待提高;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农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和农村科技、文化、教育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四是农村基本设施单薄。农业基本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并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发展规定,农村科技、文化设施局限性等。是“十一五”规划

10、实行的第一年,也是我县实现“三年跨越”目的的冲刺之年,我县将以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积极推动农村工作新机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子,实行东向发展战略,以长三角为目的市场,充足发挥我县生态、资源、区位优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力求把我县建成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高素质劳动力输出基地。全县农村经济重要预期目的是: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38亿元,增长5,农业增长值达到.98亿元,增长%,重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0%,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公司营销收入达到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为实现上述目的,我县将按照

11、省市有关规定,着力突出“一条主线”,把握“二大重点”,做好“七项工作”。(一)突出一条主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规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新产业,着力打造地区特色品牌,突出抓好“三茶”(茶叶、茶油、茶干)工程建设,贯彻“三茶”项目扶持措施;以新机制建设为抓手,优化服务,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主线,培训新农民;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重点在哺育壮大龙头公司、农业产业构造调节、产业化经营、劳务经济、农村专业合伙组织、深化改革改制以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求突破,实现全县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经营合伙化、村镇景观化

12、和农村管理民主化。全面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把握二大重点以“百村促千村”示范工程为重点,推动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抓百村带千村”新农村建设活动,重点抓好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示范工程,进行科学编制规划,通过示范村的带动,加快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突出特色培植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村域经济。把盐甫、阳干、溪洲、右龙等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与乡村福地示范村相结合,使乡村旅游尽快形成规模,使乡村福地成为全县、全市农村工作的一种特色品牌。同步加大特色村生态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村中心,成片开发周边农产品生产基地,

13、壮大特色产业,实现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二是强化整体规划改善村貌。按照村镇产业构造及其功能,合理规划中心集镇与行政村落、居住区与畜禽饲养加工区、乡镇工业园区与农业基地。对位于县城城区内的示范村全面实现都市化;对城乡接合部的示范村,按照都市住宅原则建设农民新村。三是完善村级救济体系,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本,提供经验。 -以农村综合改革为重点,加快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综合改革的成果,重点建立与完善“农村基层管理、为农服务、乡镇财政管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化供应、农民承当综合监管、农村困难群体保

14、障、乡镇工作考核”等八个方面工作新机制。积极开展好“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运营年活动”,进一步强化县乡联动,增强县级涉农部门服务基层的能力,逐渐建立岗位有职责、人员有责任、考核有指标的为农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完善购买公益性服务项目的实行与管理,逐渐建立“以钱养事、酬效挂钩”的服务机制和考核机制,实现“养人”向“养事”的转变,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与使用,农业科技服务向龙头公司、中介组织和农村种养大户延伸。抓好动物防疫和植物检疫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安全。加快推动林业基层服务体系改革,积极摸索林业产权制度、木材经营政策改革,增进农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民承当源头

15、防备、农民承当责任追究和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民承当监管新机制; (三)做好七项工作1、抓好农业构造调节,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原则化生产的规定,着力哺育茶叶、木竹、油茶、蔬菜、药材、蚕桑和养殖基地,茶区重点加强有机茶、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推广无性系等优质茶树品种,提高全县有机茶名优茶的比重;城郊及主干线突出发展以花卉、果品、反季节果蔬为主的优质、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坚持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积极哺育毛竹、油茶、用材林三大生态经济型产业,壮大基地规模;畜牧业上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引导养殖公司大

16、户建立高起点、规范化养殖基地,同步抓好重大疫病防疫工作,力求养殖产值增长0万元。二是大力推动农业原则化。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公司带动、农民参与”的方针,加速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原则化进程。积极推动茶叶、蔬菜、菊花等主导产业基地生产原则、操作规程,力求建立个以上连片规模00亩的原则化示范基地。通过推动农产品集约化、原则化、规模化生产,建成茶叶、畜牧、高山蔬菜、油茶、山野食品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今年我县在茶业行业将重点开展“茶叶质量新安行”活动,提高茶业行业的质量意识。、抓好龙头公司发展,推动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把农业纳入新型工业化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增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