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52422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传播学教案第一模块:课程实施计划一、 课程概述新闻传播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专科层次)的基础理论课,属于必修课。作为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在跨学科综合、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新闻传播学在国内外均属年轻学科,在中央电大更属新学科。本课程的重点是传播本质、模式、功能与原则等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其难点是传受心理机制、新闻性质功能、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新闻自由限度等方面的理解与运用。具体要求是: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

2、十分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这门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的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要求。本课程在普专、远程、业余教学计划中,基本上安排在第3学期开设,占3学分二、 教材本课程多媒体教材包括两本文字教材与一套录象教材。主教材为新闻传播学原理,由童兵、展江、郭青春联合编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童兵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导、教授,国内

3、新闻传播学研究权威,展江为中央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郭青春为中央电大新闻传播学主持教师。辅助性教材,新闻传播学原理学习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音像教材包括8节课的电视辅导课。教材以大众传播学为分析框架,以新闻传播为具体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传播学、新闻学观点,分析了新闻传播的起源、过程、要求、基本特征和规范,对媒介和受众作了深入剖析阐述。知识体系新、学术术语多,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传播学、新闻学等众多学科,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可资参考的教材有:李良荣著新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邵培仁著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刘建明著

4、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三、 教学方法1、新闻传播学原理,是从现代传播学视角来探讨新闻学原理的一门新型课程,具有传播学与新闻学双重性,其学科的交叉性、互渗性、创新性相当突出,因而又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门新学科。因而,必须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体系,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观点力求明确,方法务必科学,介绍切忌片面。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解读当代新闻活动、关心传播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分析工具与思维方法方面,要将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

5、析榫合起来,采用新闻、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考察的方法来学习理论,分析实际。4、本课程应该针对电大学生类别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过程。对全日制普专班学生宜采用教师讲解、点拨、答疑,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进行理论学习;对非全日制业余、远程教学学生,宜鼓励学生自学文字教材、收看主讲教师电视授课和辅导教师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文字教材对教学内容作全面系统阐述,是教学的基础;电视授课讲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思路和方法等;面授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领会教材、解疑答难、做好作业等。四、 作业安排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业布置与要求也视学生类别不同而具体对待。首先,对所有学生,本学期通过网

6、上布置四次作业。学生应按规定完成这作业,教师应认真批改。此一作业为远程教学形成性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远程教学类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其次,对电大全日制普专班学生,增加小论文作业一篇,从而为下学期毕业作业环节做好准备。五、 各章教学重点新闻传授编第一章 绪论1、新闻传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2、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方法。第二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1、新闻本源与新闻起源。2、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第三章 新闻传播的过程1、新闻传播静态与动态分析。2、新闻与宣传联系与区别。3、新闻价值及其构成七要素,新闻传播的价值观。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要求1、新闻传播的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要求的

7、科学含义。2、新闻失实的成因与防治。第五章 新闻传受的心理机制本章为整个课程的难点,其科学性较强,因而需认真学习与消化。1、求新、求异、求美等新闻传受心理机制的内涵及其新闻实践体现。2、研究受众心理的意义与途径,从而深入把握传受双方心理调谐的必要性。第六章 新闻传播的选择1、新闻选择在新闻传播系统中的作用。2、新闻选择的科学依据与方法。新闻媒介编第七章 新闻传播的演进与新闻事业的产生1、新闻事业产生及发展条件。2、当代新闻事业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1、新闻传播手段的特点。2、新闻事业的功能。第九章 当代新闻媒介1、报纸与新闻期刊的特点。2、电视广播及其种类、电子媒介的优

8、势与不足。3、全面把握现代生活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新要求。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有机运行(上)新闻自由1、新闻自由概念。2、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当代中国发展前景。第十一章 新闻媒介的有机运行(下)社会控制1、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内涵。操作规范编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基本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改革和建设的总体趋势与基本要求。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1、新闻工作党性原则与群众性原则。2、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特点、原则。第十四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1、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2、 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规范内涵及如何达成。六

9、、 学期授课计划安排表教学时数按学期分配(学时)教学大纲名称、版本中央电大新闻传播学原理教学大纲本课程总时数 54已讲授学时数/基本教材名称、版本新闻传播学原理、新闻传播原理学习指导书尚需学时数 5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本学期学时分配本学期教学周数19(1周复习考试)主要参考书名称、版本新闻学导论、传播学本课程周学时数3高等教育出版社本课程学期时数58(1周复习考试)因单周安排4节,故共计课时为58节必要说明新闻传播学原理是由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原理交叉综合而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则更属一门年轻、新兴学科。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必修课,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新、学

10、术术语多、涉及到哲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多门一级学科,难度较大。 其中讲授42课堂讨论及练习6实训4复习2考试2机动2七、 计划进度表周次章节次序章节内容节数备注(包括作业、实验等)1第一章绪论42-3第二章新闻传播的起源6第一次作业4第三章新闻传播的过程25-6第四章新闻传播的要求6布置小论文写作(全日制学生)7第五章新闻传受的心理机制4第二次作业8第六章新闻传播的选择29第七章新闻传播的演进与新闻事业的产生410-11第八章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6 第三次作业12-13第九章当代新闻价值413-14第十章新闻媒介的有机运行(上)6小论文交流、讨论(全日制学生)15第十一章新闻媒

11、介的有机运行(下)416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2第四次作业17-18第十三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基本要求619复习考试4八、 考核新闻传播学原理是远程、普专和成人类新闻与传播专业必修课。期末考试试题由省电大组织命题。命题范围不超越教学大纲要求,题型为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第二模板: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新闻传播学原理是新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新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法规和政策、

12、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二、教学要求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新闻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具体要求是: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该课程宜与新闻事业史课程同步开设,或在新闻事业史课程之后开设,以便学生结合具体新闻史和新闻实践掌握新闻传播原理。这门课对其它新闻业务课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四、建议教材以文字教材为主

13、要依据,适当组织面授辅导。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经常关注各种新闻现象,结合实际理解新闻传播理论。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本课程的课内学时为54学时,3 学分。二、本课程音像教材包括27节录音课和2 节录像课(期末复习指导)。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导教材。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情况大致如下:见课程实施计划,此次略。第三部分大纲本文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新闻传播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意义,掌握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方法。第一节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新闻事业二、市场经济与中国新闻事业新变动三、积极审慎的新闻改革第二节掌握

14、新闻规律,推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一、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二、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的意义三、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方法 上 新闻传播编第二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掌握新闻起源和本源问题的唯物史观,大致了解中外不同新闻定义,理解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第一节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一、从信息出发研究新闻传播学二、从新闻出发研究新闻传播学三、从事实到新闻的过程出发研究新闻传播学第二节 新闻传播行为一、生存需求激发新闻传播行为二、“群居说”和“好奇说”辩驳第三节新闻传播的本源一、事实新闻传播的唯一本源二、用事实说话三、传播者的职责四、坚持起源和本源问题上的唯物史观第四节新闻的定义一、理论学派和务实学派对新闻的界定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第三章新闻传播的过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知晓新闻传播的一般过程和新闻传播的双向性,理解新闻传播是一种价值传递活动,区别新闻和宣传的异同,初步树立科学的新闻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