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行业现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5521951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咨询行业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咨询行业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咨询行业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咨询行业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咨询行业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咨询行业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行业现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咨询行业现状一、 现状分析(一)劣势1、缺乏稳定的专业化的咨询队伍中国的咨询公司对人力资源的策略是一种掠夺式的方式,期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咨询师身上获取最大的收入,很少对他们进行长期的培养,这样既造成咨询师的知识与能力难以创新与提升,他们对公司也缺乏认同感与忠诚度。2、缺乏案例、技术与方法的积累中国工商产业发展的历史不长,缺少基础数据与案例,咨询业还处在发展阶段,本土的咨询公司难以获得象国外咨询公司那样丰富的企业实践的案例,对成功或失败的积累都很不够,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就更显不足。3、综合实力不足目前本土咨询公司在人才

2、平台、资本平台、信息平台、技术平台这几个方面的整体实力与国外咨询公司不在一个层面上。(主要参考资料来源http:/www.dashi123.org)(二)优势1、 贴近客户、了解客户中国的管理咨询业经营者们,对于中国的国情、历史与文化要比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理解的深透、全面、具体,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低成本以及交易费用,对细分市场信息有着更多的了解,便于联系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关系与营销渠道,更能够与客户沟通。2、局部领域拥有竞争实力在业务领域方面,中国管理咨询队伍很强调专业领域的精耕细作和反复积累验证,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建设与管理咨询这几个专业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熟的方法,在这些局

3、部领域已经具备了与国外咨询公司进行竞争的能力。(信息来源于http:/)(三)威胁1、我国缺乏高级咨询人才 管理咨询是一高度智力化的服务,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极高的素质,而且要求其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咨询经验。而这样的人才在我国可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MBA教育的兴起,虽然对缓解这一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为其产量高,合格品少,作用极其有限。因此,管理咨询人才匮乏的状况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2、 信息资源 “枯竭”信息资源70左右集中的政府各部门及其所属实体,真正能流通起来被利用的不10。大量有价值信息被闲置,信息资源共享尚属起步。咨询投入信息获取成本高,也不能被咨

4、询企业(机构)充分利用,咨询所需专业信息来源渠道也不畅通。3、法律制度不完备我国目前对咨询业的规范管理,主要是由一些相关的法律和一些散在的、局部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进行的,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整个咨询业的法规;相当一部分是制定一些的优惠政策及临时性的一些规定,没有一部通过咨询立法强化咨询业的地位与服务质量的咨询法。(了解更多信息http:/)(四)机会1、市场需求有较大增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必须加速成长,现在已开始认识到企业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管理基础,一批企业也开始了对最佳管理实践的追求,参照国际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环境不断变化,将迫使企业进行持续的变革。企业管理咨询需求有了较快的

5、增长。二、理咨询业发展对策建议大势管理咨询公司(http:/)根据当前行业状况提出了几点建议:1、准确市场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2、不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3、营造自己的品牌;4、咨询公司之间在分工与协作中求生存与发展。管理咨询行业的现状是什么?编辑整理:中国企业管理咨询师考试网文章日期:2008-8-29 11:46:21阅读次数: 次赵天乐:从咱们国家管理咨询业发展情况来看,应该这么讲,咱们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从咱们78年改革开放,79年我们成立中国企业联合会,当时中国企业联合会一个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推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活动,但是后来我们到国外去考察的时候发现,国外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重要

6、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咨询业非常发达,所以当时中国企业联合会就决定把管理咨询从国外引到国内来。所以从80年开始我们先先后后中国企业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有实践经验的,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同志,把他送到国外去学习,一共派出6批,这6批一共98人,这些人回来以后又在国内当老师,在国内又培训我们一些热爱咨询业的同志,所以中国的管理咨询业是从80年代初开展的。但是从管理咨询来看,中国的管理咨询因为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很多企业都在迅速发展,迅速扩大,但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问题,所以对管理咨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总体来说咱们国家现在的咨询业发展应该说短短的有二十多年时间,但是过于已经发展了有一百多年了,我们跟

7、国外比,中国的管理咨询业还是初期的,或者是朝阳的,或者规模不大,或者发展不是特别迅速,但是毕竟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从现在总体来说对当前咱们国家管理咨询业的评价我有三句话,一句话,就是应该说咱们国家社会上和企业,对管理的咨询需求非常大,再一个,潜在的需求更大,为什么说需求大,潜在需求更大?因为现在我们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他要持续的发展,他要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经营活动,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他就面临着有技术问题,但是现在还有一个管理问题,这些管理问题完全靠自己加强管理也是一种思路,但是更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社会上这些专职搞管理咨询的机构,来为企业提供管理

8、咨询,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所以应该讲这个需求企业越来越大了。还有一个需求,就是潜在需求更大,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毕竟我们国家从官方统计来看,我们现在全国有一千多万家企业,其中中小型企业有八百多万家,有一次我在国际会议上跟国外同行们讲,我说有八百多万家的中小企业,他们以为我说错了,后来我重复的时候他们惊讶了,因为咱们的企业比他们全国的人口数量都要多。所以他们也面临着如何改善经营管理的问题,所以一旦这些企业把需求一产生出来,这个市场是巨大的,所以我们第一句话叫咨询需求很大,潜在的需求更大。第二句话,我们的企业在成长,企业管理水平在提高,他对管理咨询人员和咨询机构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你还是简单评论一些理

9、论知识,或者一些实践经验,为我们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恐怕就满足不了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这个咨询业提出的挑战,就是我们的咨询人员和咨询机构能不能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需求,是我们咨询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的突破点。第三句话,目前咱们国家已经注册登记的据统计,有两万多家管理咨询机构,从业人员有二十多万,要说人数并不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咨询业数量可以了,从国外来说我们这个数量是可以了,但是应该说中国的咨询业发展还不平衡,有一些咨询人员目前暂时的素质可能还满足不了客户要求,我们有些咨询机构规模还比较小,所以这里就出现了社会上在呼吁的,特别是我们企业在呼吁的要加强行业的管理,规范这个行业,把一些不

10、好的竞争层面的问题解决了,使我们通过加强行业管理,来使这个行业健康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这个趋势出来了。再一个,咨询机构也在呼吁,呼吁什么?因为毕竟它是弱小的,是在发展中的,希望能够得到政府,国家政府在政策方面,在其他的税收方面,在各方面给予支持,把这个行业一旦推动起来,相信这个行业为我们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会起一个重要的助推的社会力量。所以咨询机构也希望国家给予重视,给予支持,应该说现在咱们国家已经高度重视了。“管理咨询公司的角色,一是催生企业变革的催化剂,二是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先知;三是打手却唯独不是医生。”对于咨询公司的角色,施能自有上述总结。今年是施能自加入咨

11、询行业的第二十四个年头。他曾先后担任过安达信、毕博的咨询领导人,现在掌管着德勤中国区的企业管理咨询业务。和他的看法相映成趣的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眼前的施能自温文尔雅,更似悬壶济世的医生,丝毫没有“打手”的仪态。 “在发展中国家,做咨询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再加一个花心。”施能自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说,要真心把自己放在客户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要不厌其烦,还要不断学习施能自本人就经常学习“科学发展观”等思想。 咨询的三个角色 很多客户希望施能自做企业“医生”,但施能自认为,公司如果“病入膏肓”,就需要做清算,而非寻求管理咨询公司管理咨询公司能做的主要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显现的是中期效果,并非

12、短期效果。“病入膏肓”大多缘于财务或人事问题,处理完财务、负债的问题之后再求发展,才用得上管理咨询公司。 由于管理咨询公司本身处于比较中立的位置,在客户公司那里没有“政治目的”,老总说什么跟咨询公司说什么,效果大不一样。因此,咨询公司就充当了“打手”角色。 而“催化剂”则是指,管理咨询公司可以加快企业的变革步伐,使企业不需要花相对长的时间学习新的管理,摸着石头过河。 关于借鉴国外经验,施能自说,曾经中途接手过一个上千万元人民币的银行咨询项目。客户不相信中国人能为中国的银行开出良方,而一定需要“白皮肤”的老外。为此,施能自请了个洋同事加入项目。最终结果却是,这位客户对施能自建议:“下次让老外不要

13、来了,把东西写下来就行了。”原因是客户无法跟这位洋咨询师进行交流。 施能自认为,很多时候,国外咨询公司不一定是水土不服,而是因为咨询并不能简单抄袭,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刚入行就被炒鱿鱼 这些观点都是施能自从事中国咨询业多年的心得。 踏入咨询业之初,他还有过被人炒鱿鱼的经历。那是24年前,他在香港,作为一名大二学生,在一家咨询公司服务,参加了一个收购项目。他被收购方派到被收购方去作调研。结果被收购方在清算时,把他当成员工炒掉了。事后发现弄错,又赶紧请他回来。 这段经历让他大致明白了管理咨询的变数很多,而且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 大学毕业后,他先在会计师事务所做了一段时间审计。但是他还是惦念着

14、咨询行业并迅速回归,为一家在英国上市的公司做起了项目。其间他做了大量的“减员增效”类的项目。也曾自己当老板,做推动业务、兼并收购等项目,范围不一而足。 2年多下来,他发现了咨询业的挑战:这里没有重复的服务,今天吃这一顿饭,明天就不能吃同样的一顿饭得想着下一顿。 “帮一个企业做了削减成本的工作,也许它就不再需要我们了。”于是他帮成衣企业在海地开工厂、帮企业做零售业务发展,帮企业做中国的来料加工业务内容几乎无所不包。 上世纪90年代初,施能自帮助正大集团在内地做投资项目的评估和谈判。在为一家合资企业解决谈判问题之后,集团就邀请施能自来到上海,担任这家合资企业的总经理。他获得的待遇是可以三个月回香港

15、休息一个星期。 当时近30岁的施能自管辖着很多“老三届”的员工,担任这家拥有800名员工的工厂总经理,员工会经常问他多大岁数,有没有结婚那时很难想象企业老总岁数还不到四五十岁。 中国的首批“洋咨询” 两年努力,这家合资企业走向稳定。1994年,施能自的前老板服务于安达信,准备在内地组建咨询团队。当时,香港最流行的是移民海外,而施能自却选择了留在内地担任咨询老总。 这一决定缘于他的判断:中国企业充满希望,只是未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而已,而且他们很愿意学习;市场上,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正在支援中国企业做整改那时要企业付钱做咨询很难。 于是,施能自又投身国有企业,发挥自己的满腹锦囊,也更加深入体会到中国国企的特点。有趣的是民主生活会、党支部活动这样的活动,施能自并不能参与。但他很深入地了解民主生活会、党支部的运作过程;他曾在上世纪90年代,代表合资企业向工会主动捐赠了5万元,并且主动帮助工会主席了解员工需求。 化工、医药、钢铁成为接受“洋咨询”比较早的行业。在1992、1993年,飞行往返上海的“洋咨询”络绎不绝。而施能自成为最早进驻上海的“洋咨询”。在那个时代,咨询还被人们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