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试题全册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52185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试题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试题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试题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试题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试题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试题全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

2、“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

3、,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4、,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四、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

5、”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