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光合作用-练习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520007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与光合作用-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光与光合作用-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光与光合作用-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光与光合作用-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与光合作用-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与光合作用-练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1.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D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2.绿叶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 )A. 色素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经分开B. 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 C.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 丙酮使色素溶解并且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3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纸层析装置(a一铅笔画线;b一滤液细线),正确的是 B 4.如图是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而获得的色素带,层析结束

2、后立即在暗室中用红光照射,此时可以看到较暗的位置是A B C D5.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甲、乙两图分别是( )A.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B.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C. 叶黄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D. 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6. 科学家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用通过三棱镜的单色光照射水绵,结果是()A细菌均匀分布在水绵周围B细菌均匀分布在水绵带状叶绿体的周围C细菌集中分布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照射的水绵段周围D细菌集中分布在黄绿光区照射的水绵段周围7.普利斯特利把一只小白鼠和一盆植物一同放到一个玻璃罩内,

3、结果小白鼠和植物都能活很长时间。但后来有人重复这个实验,却有的能成功,有的不能成功。以下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并不科学,没有可重复性B. 该实验的成功与否,要看是否将装置置于阳光下C. 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小白鼠需要的氧达到了平衡D. 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CO2与小白鼠呼出的CO2达到了平衡8.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 ) AH2O、CO2、ADP BCO2、H、ATP CH2O、CO2、ATP DH、H2O、ADP9.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 A.CO2的固定B. 叶绿素吸收光能 C. 三碳化合物的还

4、原D. ATP的形成10.一位科学工作者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的途径是()ACO2叶绿素ATP BCO2三碳化合物ATPC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DCO2叶绿素葡萄糖11.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传递的途径是:A. 光能 ATP 葡萄糖B. 光能 叶绿体 ATPC. 光能 叶绿体 水D. 光能 葡萄糖 淀粉12. 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min,(乙)光照5s再暗处理5s,连续交替进行20min。若其它条件不变,则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A. 甲多于乙B. 甲少于乙C. 两者相等D. 无法确定13. 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适宜的光照,和

5、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1)暗反应停止,由于没有H和ATP供应,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糖类等物质,积累了许多C3。(2)暗反应仍进行,CO2与C5结合继续形成C3(3)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4)光反应仍进行,形成H和ATP。 A. (4)(3)(2) B. (3)(2)(1)C. (4)(2)D. (3)(2)1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B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D细胞质中

6、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15. 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O2浓度过低 B.O2浓度过高 C.CO2浓度过低 D.CO2浓度过高16. 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和B点相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A. 升、升、升、升 B. 降、降、降、降C. 降、升、升、升 D. 升、升、降、降17.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

7、减少 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18.将置于阳光下的盆栽植物移至黑暗处,则细胞内三碳化合物与糖类生成量的变化是 ( )AC3 突然增加,(CH2O)减少 BC3 与(CH2O)都减少CC3 与(CH2O)都增加 DC3 突然减少,(CH2O)增加19.生长于较弱光照下的植物,当提高 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并未随之增强,主要限制因素是( )。 A. 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 光反应 C. 暗反应 D. 呼吸作用 20.在室温条件下,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 A. 适当增加空气温度 B. 适当增加 CO

8、2的浓度 C.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D. 延长光照时间 21.若白天光照充足,下列哪种条件对作物增产有利( )A.昼夜恒温25 B.白天温度25 ,夜间温度15 C.昼夜恒温15 D.白天温度30 ,夜间温度25 22. 下列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中,那些与光合作用有关: 适时播种、套种 合理密植、间作 施用有机肥料 及时松土A. B. C. D. 23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反应不需要酶,暗反应需要多种酶B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还原CO2C光反应固定CO2,暗反应还原CO2 D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消耗ATP24.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

9、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25.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与异养生物有关 都能将CO2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都属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 合成作用所利用的能量相同ABCD 26对3株大小、长势相同的植株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甲连续光照5h;乙先光照1h,再在黑暗中1h,连续交替共10 h;丙先光照5s,再在黑暗中5s,连续交替共10 h。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们体内有机物含量

10、是()A丙乙甲 B甲乙丙 C丙甲乙 D甲乙丙27.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9mol12.5mol15mol30mol产生酒精的量9mol6.5mol6mol0mol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28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

11、糖类 B二氧化碳乙醇糖类C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D二氧化碳叶绿体ATP29下图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代谢简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细胞处于黑暗环境中,那么该细胞单位时间放出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B细胞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细胞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D对细胞的分析可以得出,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强于细胞呼吸强度30下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C点相符的一项是( )

12、31.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A表示_阶段,B表示_阶段。(2)写出图中-所示物质名称:_;_;_;_;_。(3)C和D的化学过程分别是_。(4)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5)A过程需要色素参与,这些色素分布在 。(6)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有 、 等。32(10分)右图甲表示某密闭自然光照大棚内一昼夜CO2相对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菠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标号16为相应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点时,菠菜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程,可由图乙中 表示b、d两点表示的生理状态是_。(2)图甲中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3)据计算菠菜叶片中的类囊体的总面积竞达60m左右,其生物学意义在于_。(4)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提取绿叶中色素依据的原理是_,分离色素采用的方法是_。(5)大棚内植物处于图甲所示状态,能否生长?_。理由是_;若人为延长光照时间,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e点的位置将_(“上移”、“下移”、“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