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病床相关制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51914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病床相关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家庭病床相关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家庭病床相关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家庭病床相关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家庭病床相关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病床相关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病床相关制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病床管理制度一、家庭病床的分类(一)医疗型:以收治老年性疾病、慢性病、常见病、多发 病二中 晚期肿瘤等病种为主体。1、诊断明确或基本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病人,由 于住院 困难且需连续观察治疗的病人;2、长时间治疗、住院花费较高、病情允许在家庭治疗的病人;3、年老体残,行动不便,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病人;4、需予以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中晚期肿瘤病人;5、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治疗的病人。(二)康复型: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康复期,可能或已经遗 留后遗症(功能障碍或残疾),根据病情需进行以社区康复治疗为主的 病人。(三)综合服务型:以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单一、长期卧床、适

2、宜 家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开展 心理卫生、营养膳食、功能锻炼、疾病防治、家庭医学保健知识指导, 培训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作好家庭生活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二、服务内容及收治对象(一).服务内容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床、基础护理、输液、注 射、输氧(含雾化)、换药、拆线、导尿(含膀脱冲洗)、灌肠(含保留 灌肠)、鼻饲、一般穿刺、物理降温、针灸、拔罐、刮莎、中药泡洗治疗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临床检验及标本采集、医疗康复、心理咨 询治疗、营养膳食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和健康保健知识指导等。(二)、 收治对象1、病情适合在家庭医疗的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

3、2、出院后恢复期仍需治疗、康复的患者。3、老弱病残到医院连续就诊困难的患者。4、适合家庭病床治疗的部分妇产科、传染病、职业病、精神病 患者。5、晚期肿瘤需要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患者。对在门诊看病困难而不需要住院的长期慢性病人,要搞好出诊, 可不建床。三、管理规范(一)建床条件1、建立家庭病床的病员是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病人,建有个人健康档案。2、建立家庭病床须由患者或家属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建床 要求,并填写申请表。3、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在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服务时须有具备完 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属或看护人员在场。4、建立家庭病床双方应签定建床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建床原因、 服务模式、医务人

4、员责任、病人及家属的责任、查床及诊疗基本方案、收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等。(二)建床指征1、高血压病III期有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能在家中治疗的病 员;2、确诊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或需监测血糖及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者;3、慢支急性发作、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差、行动不便者) ;4、老年衰竭或各种慢性病伴发各种并发症不愿住院治疗者;需提 供临终关怀服务者(须家属签字);5、中晚期肿瘤患者姑息治疗(临终关怀)、放化疗间歇期支持治 疗者;6、心脑血管疾病遗留后遗症(功能障碍或残疾)须进行肢体康复 的;7、骨折患者(长期卧床、需要家庭治疗者)。(三)建床程序1、需要建立家庭病床的病员到经区卫生局及区劳动

5、和社会保障 局认定的非营利性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家庭医生提出建床要求, 领取家庭病床审批表。2、家庭医生如实填写后,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审核同意。3、申请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区卫生局和社保局)审核同意。4、批准的审批表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由申请建床的病员或 家属交纳家庭病床预付金,由中心统一编号登记。5、家庭医生负责病床的全程管理,直至撤床结算后为止。 四.家 庭病床的管理1 诊疗规范(1)家庭病床一经建立,责任医师于 24 小时内上门检查病人,建立庭病床病历,制定诊疗护理计划,交代注意事项,签定家床协议。(2) 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要求按照卫生部住院病历书写要求,主要 内容:入床志(主诉

6、、现病史、重要既往史、阳性体征和鉴别诊断时必 要的阴性体征、诊断、治疗计划)、病程记录、阶段小结、出床小结。(3) 家庭病床遵循病房管理的基本原则,实行分级管理:特级:临终关怀、输液者等病情须护士陪护者。一级:每日查床。二级:每周 2-3 次查床。三级:每周 1次查床。(4) 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全程负责制,责任医师按病情情况对家床 病人进行分级管理,定期查床,并将病情变化、检查、治疗效果、诊断 变更等及时计入病程记录。(5) 家庭病床应每月作阶段小结,总结病情及疗效,修订诊断、治 疗、护理计划。(6) 病员出床、转院、死亡应及时开具出床通知单,并书写出床小 结和死亡小结。(7) 家床病人需要会

7、诊时由责任医生负责联系会诊,并做好会诊记录。(8) 家床病人需要转院时由责任医生办理出床手续,填写病情及 治疗情况,介绍联系转院。(9) 家床医嘱书写方法参照住院病员医嘱书写方法,一般医嘱由 医务人员或督促病人、家属按时执行;特殊治疗、护理医嘱由医务人 员按时执行,并由执行者签字。(10)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 施办法和各项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2、护理规范:(1) 按照家床分级管理的方法,特级需要护士陪护者,由护理人员 在陪护期间做好护理工作、填写护理记录,观察病情和心理变化,发现 问题及时向责任医师报告。一级及以下的家床, 由医生在病程记录中 做好记

8、录。(2) 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指导家属观察病情 变化及卫生常识。(3) 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报告,做好疫情登记,并指导家属做好 消毒隔离工作。(4)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无茵技术操作规程和医院感染管理 制度。(5) 治疗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医用垃圾由操作人员在诊疗结束 后带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6)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时,须有具 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属或看护人员在场。(7) 需要在家中进行输液或其他特殊治疗的还应签订知情同情 书。五、建床周期家庭病床以3 月为一个有效治疗周期,3月内应根据病情及时办理 撤床手续及结算。确因病

9、情需要继续治疗者,应先办理撤床手续,结 清费用,再重新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六、收费与结算1. 收费项目及标准:建床管理费、出诊费、查床费、诊疗费、医 技检查费、护理费、康复治疗费、药品费等,按照成都市医疗价格 标准中的项目及标准收取。2. 结算:家庭病床病员医疗费用按照住院病员费用结算方式进行 , 先缴预付金,发生费用计帐,医疗费用中的自付部分(包括自费项目、 自负比例)由患者支付,其余部分由建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垫付,待患 者撤床后与费用支付部门结算。3. 结算时须提供的资料:家庭病床审批表、费用收据、费用清单、家庭病床病历。七、监督管理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负责对家庭病床准入把关。2、由社

10、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监督医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进 行医疗差错事故登记,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3、建立投诉受理机制,投诉处理率应达 100%。4、做好出入床、转归、费用等统计登记工作。5、每月对家床医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行风、工作纪 律、执业行为(包括收费标准执行情况)、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包括 病历质量、处方合格率等)、工作效益、工作效率。社区家庭病床管理制度1、社区家庭病床收治对象主要为无危险的常见病、慢性病、老 年病、去医院治疗有困难的老弱残病人,和经医院治疗病情稳定但又 须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参保职工办理家庭病床需符合医保政策规 定,并严格按规定办理建床手续。家庭病床治疗周期不超

11、过6 个月。2、建立家庭病床一览表,包括姓名、年龄、编号、诊断、建床 日期、住址、联系电话,撤床后立即撤消。3、全科医师按时到家庭病床查房,并向病人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以取得病人家属配合。4、建立家庭病床和家庭病床医嘱本。病历书写、病历管理同住 院病历;每次查床或进行治疗后应记录病程记录,撤床后应书写出院 记录。病历交病案室管理,医务处每月定期检查病历质量。5、社区护士应认真处理医嘱,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规程,加 强责任心,严防差错事故发生。输液前要认真签署家庭输液协议书, 并做好出现输液反应等情况的应急准备。6、家庭病床病员需做各种检查,如X线、B超等由经治医师填写申请单,计帐后联系车辆到有关

12、医技科室检查。7、经治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决定病人是否撤床、住院、转院,需要 住院者由经治医师负责与医院联系床位。出诊及家庭病床管理制度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行政区域划分承担本辖区内的居民出 诊诊疗、家庭治疗、护理及建立家庭病床的工作。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承担社区家庭出诊的工作,公布热线电 话,做到急诊出诊畅通、快捷,保证患者的出诊的需求。3、电话呼叫出诊及上门约请出诊应填写电话呼叫记录单或出诊 记录单,内容包括:呼叫时间、呼叫人姓名、性别、年龄、出诊服务 内容、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出诊时间、接诊医师姓名及执行医师或 护师签字。4、应统一使用社区出诊病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疾病情况、 初步诊断

13、与处理以及相关内容。5、需要家庭输液者,必须在第一次出诊前与患者签定家庭输液 协议书,由社区护师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家庭输液的注意事项、可能 发生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6、严禁在患者家中使用需做药物过敏试验的药品,对容易发生 或曾经发生过过敏反应的药品(含中药制剂),应建议患者在中心、 站内使用。7、出诊护师在进行家庭输液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 查对制度。操作完毕后要观察15 分钟方可离开。离开前要向有关人 员交待注意事项、应急措施,使其做到:听清、记住、并能照做。8、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家庭病床。家床的建床条 件为:卧床病人、高龄老人患慢性病需要连续治疗;去中心有困难的

14、 患者;经中心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需继续治疗的患者。家庭病床 只能在本人定点的中心内设定。9、家庭病床建立后,应由社区全科医师、社区护师书写家庭病床病历和家庭护理病历。家庭病床病历包括:家床首页、病历基本内容、初步诊断、确定 诊断、辅助检查及化验单粘贴单、首次病程记录、出诊查床记录(诊 治经过)、健康教育或康复治疗计划、撤床小结等。家庭护理病历包括:家庭护理记录单、家庭护理病历基本内容、 患者的其它各项健康状况记录、家庭护理计划、措施及完成情况等。10、出诊及家庭服务的收费和用药应严格执行陕西省社区卫生 服务基本用药目录与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关于公疗、大病统筹、 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15、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11、出诊及其它各项家庭诊疗服务,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 医疗护理安全。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符合医疗护理安全、有违反医 疗护理常规的出诊服务要求,医护人员有权拒绝。但是必须耐心地向 其说明拒绝的理由。一、家庭病床建床制度1符合建床条件: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如心脑血 管疾病肺部阻塞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肿瘤等出院返家患 者的护理如各种术后等待拆线和/或拔管的患者、各种慢性病 急性发作治疗后病情稳定的康复期的护理,包括产后康复, 神经系统疾病和伤残的康复、骨关节肌肉疾病和损伤后康复、精 神残疾的康复等临终护理,服务对象主要是肿瘤晚期、各种 疾病的终末期、意外事故造成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可逆衰竭、 治疗无效或衰老的生命趋向终结的患者。5患者或家属有家庭护理的意愿并填写家庭护理申请单。6 社区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评估 并明确护理目标。7 社区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护理过程中应配合的事项。8 由家庭医生进行医疗诊断并提出治疗医嘱。9 社区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签定家庭护理协议书明确双方的 责任与义务。10与患者及家属制定家庭护理计划确定访视间隔时间。1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责任社区护士并告知联系方法。二、家庭病床撤床制度1符合撤床 消案 条件 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