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金色的脚印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51814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金色的脚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金色的脚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金色的脚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金色的脚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金色的脚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金色的脚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金色的脚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色的脚印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德育渗透点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四)美育渗透点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启发谈话、点拨法。(二)学生学法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2、(一)重点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二)难点、疑点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三)解决办法抓住文中相关的内容,反复读,并注意前后的联系,体会狐狸和“我”之间由逃避到亲昵再到救助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自身饲养小动物的经历,探究出这种变化的原因。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探究;交流中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展示媒体,布置作业。(二)学生活动设计1.搜集、交流关于狐狸的故事。2.通过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狐狸的特点。3.深入探究,懂得动物之间也是有亲情的,“我”的善良与怜爱不仅感动了狐狸,更值得我们学习,要保护动物,

3、保护环境。4.课外读关于环保题材的文章。五、教学步骤(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交流对狐狸的印象,也可讲狐狸的故事。)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板书:金色的脚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2.汇报初读情况。(1)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3)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读懂的内容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可能提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

4、及题目有什么含义?)(三)深入探究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3.汇报探究结果。针对“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出如下内容:(1)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2)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引导:“我”此刻会怎么想?(“我”会被老狐狸那种不救出孩子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更会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聪明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于是决定不放小狐狸,到底看看老狐狸有多大本事。)(3)“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

5、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越发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关于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1)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2)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四)总结扩展1.朗读全文并交流收获。2.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五)布置作业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附:板书设计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