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伏稳压电源及四倍运放实验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51549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伏稳压电源及四倍运放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六伏稳压电源及四倍运放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六伏稳压电源及四倍运放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六伏稳压电源及四倍运放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六伏稳压电源及四倍运放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伏稳压电源及四倍运放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伏稳压电源及四倍运放实验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设计大赛培训报告设计题目: 6V直流稳压电源 4倍反相运算放大器组 号: 14 小组成员: 袁俊晓() 毛阳洁() 项柯铭()完成日期: 2013年8月11日 目录(一) .设计任务及要求(二) .方案设计与论证(三) .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四) .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五) .安装与调试(六) .性能测试与分析(七) .设计缺陷,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八) .设计心得(九) .参考文献(一) 设计任务及要求1 设计任务 A.设计一直流稳压电源,满足: 当输入电压在220V交流时,输出直流电压为6V; B.学会用SM4558设计简单电路实现运算放大. C.熟悉各个仪器的使用,示波器,信号

2、发生器,双路电压源,万用表等.2 设计要求(1) 合理选择电路结构,掌握直流稳压电源基本设计方法、设计步骤,性能指标的测试,培养综合设计和调试能力;(2) 掌握78,79,等三端稳压器件及4558的基本功能使用方法。 (3)在同一电路板上实现其功能,并用实验一设计的电源为其供电。(4)了解单通道、双通道、四通道各个芯片的功能以及运用(5) 撰写设计报告。(二) 方案设计与论证1. 方案设计方案一:仅利用LM317和LM337设计一个正负可调的直流稳压电源,根据三端稳压器基本设计电路中电位器的调节实现电压输出范围。为后一部分提高电压,仅放大电路部分的SM4558的1、2、3的运算放大部分设计一个

3、4倍反相运算放大电路。方案二:利用LM317、LM337、7806、7906设计一个正负可调的直流稳压电源,将LM317、LM337的基本设计电路中的电位器替换为定值电阻,以达到三端稳压器输入输出差值23V,保证7806、7906的安全使用。并提高稳定的电压为后部电路,及将SM4558的两个独立运放电路都运用,123部分是一个反相运算放大电路,567部分是一个电压跟随器。2. 方案论证; A. 放大器部分方案一:仿真图形如图(一),由图知,该方案可以保证电压稳定输出,两个电位器的联合使用可以补偿LM317和LM337输出电压无-1.25V+1.25V的缺陷,但两个电位器的联合使用,同时调节会引

4、起调节不方便。 图(一)方案二:仿真图形如图(二),由图知,该方案综合了两类三端稳压器的使用,LM317,LM337的输出电压保证在8V-9V左右,可以保证7806,7906的输入输出差在2V-3V,同时该电路可以稳定输出6V,输出端可以通过一个电位器的调节实现-6V+6V稳定输出。图(二)以上两种方案中都运用了电位器的调节以实现输出电压的可调范围,但是方案一相对于方案二不好运用,若一个电位器有损则会影响整个电路的使用,综上我们选择方案二。3. 实现方案系统总体框图 + 电 源 + 整 流 + 滤 波 + 稳 压 + u1 u2 u3 uI U0 _ 变压器 _ 电 路 _ 电 路 _ 电 路

5、 _a.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 u1 u2 u3 uI U0 0 t 0 t 0 t 0 t 0 t b.整流与稳压过程图(三)(1).电源变压器 由实验室提供输入220V的交流电压,变压后输出实际测量约为13V。电源变压器的效率为:其中:是变压器副边的功率,是变压器原边的功率。(2)整流和滤波电路 在稳压电源中一般用四个二极管组成桥式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压u2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u3。滤波电路一般由电容组成,其作用是把脉动直流电压u3中的大部分纹波加以滤除,以得到较平滑的直流电压UI。UI与交流电压u2的有效值U2的关系为: 在整流电路中,每只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流过每

6、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 R为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载电阻,它为电容C提供放电通路,放电时间常数RC应满足:(T = 20ms是50Hz交流电压的周期。)(3)稳压电路 由于输入电压u1发生波动、负载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UI会随着变化。因此,为了维持输出电压UI稳定不变,还需加一级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当外界因素(电网电压、负载、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能使输出直流电压不受影响,而维持稳定的输出。稳压电路一般采用集成稳压器和一些外围元件所组成。采用集成稳压器设计的稳压电源具有性能稳定、结构简单等优点。本实验使用的是三端稳压器。其按输出电压类型可分为固定式(7806、7906)和可调

7、式(LM317、LM337),此外又可分为正电压输出(7806、LM317)和负电压输出(7906、LM337)两种类型。a.固定电压输出稳压器常见的有CW78(LM78)系列三端固定式正电压输出集成稳压器;CW79(LM79)系列三端固定式负电压输出集成稳压器。三端是指稳压电路只有输入、输出和接地三个接地端子。型号中最后两位数字表示输出电压的稳定值,有5V、6V、9V、15V、18V和24V。稳压器使用时,要求输入电压UI与输出电压Uo的电压差UI - Uo 2V。稳压器的静态电流Io = 8mA。当Uo = 5 18V时,UI的最大值UImax= 35V;当Uo=18 24V时,UI的最大

8、值UImax = 40V。它们的引脚功能及组成的典型稳压电路如图(四)所示。 固定式三端稳压器的引脚图及典型应用电路 1 CW78XX 3 CW78XX 2 CW79XX 1 2 3 UI C1 Co Uo 1 2 3 UI C1 1 Co Uo 2 CW79XX 3 Ui 地 Uo 地 Ui Uo(a) CW78系列的引脚图及应用电路 (b) CW79系列的引脚图及应用电路(其中:C1 = 0.33F,Co = 0.1F ,C1、 (其中:C1 = 2.2F,CO = 1F) Co采用漏电流小的钽电容)图(四)(说明:稳压器输入端的电容C1用来进一步消除纹波,此外,输出端的电容Co与C1起到

9、了频率补偿的作用,能防止自激振荡,从而使电路稳定工作。) b.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 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CW317系列(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CW337系列(LM337)三端稳压器。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稳压器输出电压的可调范围为Uo=1.25 37V,最大输出电流Iomax =1.5A。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差的允许范围为:UI -Uo = 3 40V。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的引脚及其应用电路如图(五)。图(五)1,2脚之间为1.25V电压基准。R1的值为120 240,流经R1的泄放电流

10、为5 10mA。Rw为精密可调电位器。电容可以进一步消除纹波,电容C1与Co 还能起到相位补偿作用,以防止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电容C2与Rw并联组成滤波电波 其中:C1= 2200F,C2 =220F,C3 =1F,电位器Rw两端的纹波电压通过电容C2 以减小输出电压中的纹波。LM337内置电路与LM317类似,只是其输入输出电压均为负电压。B.运放部分方案一:该方案是利用反相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设计的4558的运算放大电路。图(六)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方案二:该方案比方案一多一个电压跟随器,可以增加其功能,即可以满足电压跟随器的优点,提高载负载能力。Vi=Vo图七比较两种方案,电压跟随器可以提高

11、负载能力,综上我们选择方案二。(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A.稳压电源设计思路(1) 前置部分利用LM317(LM337)稳定输出电压,根据其内置特性将电位器改为特值电阻,以达到输出89V(-8-9V)的电压。仿真图如图(八)图(八)1、2处电压为整流后的电压16V、-16V,为使3、4处电压为输出电压分别设为9V、-9V,R1、R10均为120,计算得出RV3、RV4分别为2K。而实际电路中由于误差存在,(1+2)处交流电压约为26V,3、4处分别为约8.9V、8.6V,所以实际电路中 RV3、RV4分别为2.1K、2K。此处电压可以稳定输出即保证7806、7906正常使用。(2) 核心部

12、分7806(7906)是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仿真图如图(九)图(九)该图是7806、7906对称输出6V的基本电路,所以理论中A、B分别为6V、-6V。其后RV2是一精密电位器,调节范围为0-5K。对该电路而言,通过调节电位器,可以达到-6+6V的稳定输出电压,实际电路测得值为-6.00+6.015V,误差不是很大,满足实验要求。前置部分和核心部分共同组成一稳定电压源,输出电压-6+6V。B.运放器部分。 我们采用反向输入端读方法,从方向出入端输入一个一定大小的正弦信号,要想实现放大一定倍数则需要对电阻进行一定的选择,对于一个放大器Vo=-(R2/R1)Vi则要实现放大倍数Rf应该是R1的四倍,在电路中还要选取适合的平衡电阻,R3是Rf和R1并联结果,图(十)对于第二个电压跟随器而言两个电阻应该保持一样,这样就能实现电压跟随的功能,如图图(十)仿真原理图图(十一)(四) 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1) 总原理图仿真图形结果正弦仿真结果图(十二)图(十三)PCB版图设计图(十四)(2)器件清单元件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