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灿国际关系理论B卷参考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5514039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灿国际关系理论B卷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陈灿国际关系理论B卷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陈灿国际关系理论B卷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陈灿国际关系理论B卷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陈灿国际关系理论B卷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灿国际关系理论B卷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灿国际关系理论B卷参考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_ 学号:_ 年级:_ 专业:_.密封线B卷参考答案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2自由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卡尔.多伊奇、詹姆斯.罗西瑙、理查德.罗斯克兰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等。(至少写出3个)3研究国际关系需要把握政治和经济之间、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复杂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经典理论有三种,分别是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4经济自由主义者认为,在经济事务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不是国家,市场中进行交换的所有参与者都会获益,经济全球化会带

2、来普遍的繁荣5传统的外交政策的分析方法有多种,备受智库们抬爱的方法主要有:传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官僚结构和过程分析法、认知过程和心理分析法、多层次和多维度分析法、社会建构主义分析法等6国际关系学的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了解最为紧密,他们的集体称谓叫“法兰克福学派”,也可称之为新马克思主义。7后现代主义是在战后由一群法国哲学家首创的社会学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家是理查德.阿什利。8法兰西斯.福山在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 中认为最后的历史是自由民主的历史,认为北约是“自由国家联盟”。9科学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卡尔.多伊奇、莫顿.卡普兰、戴维.辛格、海沃德.阿尔克

3、( 写出其中两个个),他们运用应用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以“数据、计量、实证、精确”为特征,为国际关系理论带了“方法论的革命”。10国际社会学派代表马丁怀特认为应该将马基雅弗利的现实主义、格劳秀斯的理性主义以及康德的革命主义的经典理论综合起来才来理解国际关系。得分评卷人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国际关系成为一种学科以来,已经出现了四次论战分别是:乌托邦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论战,传统方法与行为主义之间的论战,新现实主义或新自由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论战,以及已经确立的理论传统与后实证主义方法之间的论战。(对)2.对理想主义进行最全面最深刻批判的是英国国际关系学者E.H.卡尔。他

4、在20年危机一书中指出,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从根本上误读了历史事实并误解了国际关系的本质,并把他们贴上了“乌托邦”的标签。(对)3.按照托马基雅弗利的观点,建立主权国家,进入人类文明状态后,在一国内可以摆脱“所有人反抗所有人”的自然状态,但同时又导致了国家间的自然状态,并引起了世界政治中的“安全困境”。(错)4.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认为,所有的国家都想成为区域霸权,认为民族国家总是存在着为了权力和支配权而进行的斗争和冲突。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之为战略现实主义。(错)5.建构主义强调对现实的社会建构。社会世界是一个人类自我认识的世界,是思想和信念的世界,是观念和概念的世界,是语言和话语的世

5、界。(对)6.对于批判理论家来说,知识(理论)不论是从伦理上、从政治上还是从意识形态上都不可能是中立的,总会有意无意的流露出对某些利益、价值、集团、阶级、政党、民族等的倾向。(对)7.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类可以在知识上取得进步是错误的和缺乏依据的。他们驳斥普遍的人类进步的观念,深深地怀疑人们可以塑造出对全世界的男女都一样的公平和正义的制度。(对)8.自由主义的观点受到了约翰.洛克、杰里米.边沁以及伊曼纽尔.康德等思想的影响,把国家看成宪政的实体,认为它的建立和强化是能够尊重公民的生存权、自由权与财产权的法律制度。(对)9.以罗伯特考克斯、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国家

6、是受到资产阶级利益驱使的,资本主义是扩张的,对新市场和利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国家间的不平等的交换导致国际体系的紧张状态。(对)10.依据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就是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 。(对)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进攻性现实主义任何理论都建立在某些前提性假设的基础之上,这些基本的前提假设构成了理论的逻辑点,而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演绎,把这些相对独立的逻辑点串联起来,就构成了特定理论的逻辑体系,就如同一张建立在事实平面之上的网络。(1)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自然也有其逻辑起点

7、和基本命题。国际关系体系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将处于无政府状态米尔斯海默认为国际社会是一个残忍的角斗场,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险恶环境。(2)促使大国以进攻的思维和行动提防对方、争夺权力、追求霸权。国际社会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注定了大国悲剧的宿命。大国本身具备用于进攻的军事力量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之所以称为大国是因为它拥有充足的军事资源、庞大的军事力量,为大国彼此伤害甚至摧毁提供必要的资本,致使大国间存有潜在的危险。因此大国必须不断追求拥有更多的军事力量,以备不时之需并随时准备对外侵略。大国永远无法把握其他国家的意图由于大国间存在深深的不信任感,致使大国一方面经常隐藏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而以假象示人,另

8、一方面要求国家在判断他国意图时必须小心谨慎,“意图最终是无从知晓的,国家必须对对手的意图做最坏的估计”。(3)而且国家的意图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生存是大国的首要目标国家的生存对于大国来说是其最基本的诉求。大国的生存意味着大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容遭受外部势力的干涉与侵犯,必须得到其它国家的尊重。生存是国家的根基,国家一旦被征服,丧失了生存,就没有资格再去追求其他更高的目标。“皮之不存,毛焉能附”。大国是理性行为体大国能够通过理性的分析与计算,评估外部环境。权衡风险、机会、成本和收益等各种变量,站在战略高度来选择安排本国的行为,力图用最低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收益,并对本国和他

9、国行为做出预测。2社会理论的建构主义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占据了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地位的是:以肯尼斯华尔兹(Kenneth 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1979)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与以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霸权之后(1984)为代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这两派在发展中从最初的互相大争论转为了从理论框架到研究层次多方面的趋同。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系列的被统称为“反思理论”(reflexive theories)的非主流理论对主流理论发起了挑战。建构主义是反思理论的重要一支。从本体论而言,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是属于理性主义。新现实主义以微观经济学定义个人/公司的方式,把

10、国家定义为利己的、单一性的国际关系理性行为体,国家的利益和身份完全是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没有关系。基欧汉也从曾肯定多元国际行为体的立场后退,承认关于国家行为体的理性主义假定。而建构主义是反理性主义的。认为国际政治的社会性结构不仅仅影响行为体行为,更重要的是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从世界观而言,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接受物质主义理论,不承认观念的实质性意义。新现实主义的最基本概念国际体系结构指的是国家物质力量在国际体系中的分配状态。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物质的,但其作用取决于制度能够提供的物质回报。建构主义不否认物质的客观存在,但反对把物质的客观存在作为解

11、释行为体行为的惟一和最主要原因的单纯物质主义观点。建构主义是理念主义的观点,认为权力主要是由观念和文化情境建构的。权力分配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利益分配建构的,利益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观念建构的。也就是说,权力和利益之所以具有他们实际上具有的作用,是因为造就权力和利益的观念起了作用。3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economic liberalism):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

12、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 “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1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到了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面对“滞涨”局面而束手无策的形势下,资本主义世界

13、又纷纷兴起了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特别是市场经济中一切活动的前提;交换和市场的自发运行有充分 的效率;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新自由主义是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新自由主义不同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之处在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14依附论又称“外围中心论”,一种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产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阿根廷的劳尔普雷维什、埃及的萨米尔阿明、英国的AG弗兰克和美国的I沃勒斯坦等。他们认为,世界被分为中心国家(发达国家)和外围国家(发展中国家),

14、前者在世界经济中居支配地位,后者受前者的剥削和控制,后者依附于前者。由于中心与外围之间国际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各国学者对于如何解决这种不平等的依附的观点大相径庭。得分评卷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简述霸权稳定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由派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先驱者,也是霸权稳定论的始创者。他在萧条中的世界, 1929-1939 (1971) 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稳定论。霸权稳定论是由查尔斯金德尔伯格首创,但后来由罗伯特吉尔平加以系统完善的。罗伯特基欧汉所提出的“后霸权主义”是对霸权稳定论的修正,但在理论上却与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有很大

15、差别。霸权稳定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新现实主义者的理论核心,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霸权稳定论不只是一种学术理论,而且是现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指导。冷战结束后,两霸相争的国际政治格局转变为一超多强。不少美国人认为世界是美国的单极世界,可以放手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霸权。因此,弄清霸权稳定论的来龙去脉对认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所谓美国单极霸权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最早由查尔斯金德伯格提出,按照其最初提出的霸权稳定理论,开放和自由的世界经济需要有一个居于霸主或主宰地位的强国。“霸权稳定论”这个称呼是由罗伯特基欧汉创立的,用基欧汉的话来说,该理论“认为,由一个国家主宰的霸权结构,非常有益于强大国际体系的发展,这个体系的运行规则比较明确,并且得到很好的遵守。”有一些学者认为,世界秩序不是权力均衡的产物,而是权力垄断的结果,这些人的理论就是所谓的霸权稳定论.其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吉尔平.他们认为:如果在国际竞争中权力最大限度的集中于一个或者两个国家,是这种国家拥有了支配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