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公开课)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51258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公开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扬中市外国语学校 左见明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词汇。【知识、习惯】 2、理解由具体事例引入论点的写法;体会此种方法引入的妙处。【知识、能力】 3、理解围绕中心论题讲道理,摆事实。【知识、能力,方法】 4、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如何才能拥有创造性思维。【情感与价值】 教学设想: 1、本文为一篇难度较大的议论文,而学生对议论文的学习比较生疏,因此,本课将先从本文的议论话题及内容切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本文的论述结构和论述要点。 2、文中关联词很多,逻辑关系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淡化分析、强化朗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议论语言的语

2、感。 3、采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看黑板上的四种图形,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图形来答A 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答B 因为B是惟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答C 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答D。因为D是惟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大家的理由很充分,可见大家的思维很活跃,这个问题有多个答案,这正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1)。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老师问的问题就是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作者开头设置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想吸引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才能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二、浏览感知明白文章论述的话

3、题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一遍课文,看一看课文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把相关的句子划上横线;并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板书;蒂 孜 汲】三、解决字词。好,大家都读完了,请看黑板上的这几个生字,跟我读一下。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四、简介议论文的知识:这是一篇议论文,大家对记叙文比较熟悉,但是对议论文我们还是刚刚接触,议论文这种文体,有三个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作者要阐明的观点和主张。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证层次一般是:提出问题、论证问题、得出结论。本文的结构层次也属于这个类型,即第一、二段提出问题,最后一段是得出结论,中间部分是论证问

4、题。五、仔细琢磨分析文章的内容:师:文章的第一、二段可以看作文章的引子,由文前的这四个图形引出文章要议论的话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接下来文章展开论述,“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是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在这儿,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是“大部分事物”不止一个答案,而不是“全部事物”呢?【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生活中也有一部分事物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师:接着,作者又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文章在第四段,又论述了事物的正确答

5、案不止一个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是哪句话?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投影默读4-8段,探究: 1)学生分组讨论,质疑,交流 明确1): 投影:渊博的知识 运用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寻找,培养他们在文中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获得一些技巧。】 2)追问: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请概括。 投影学法指导三:概括事例的方法谁做了什么事? 明确: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师总结:这两个人的发明都是首先有了探求新

6、事物的意识,然后活用知识,进行尝试而获得成功的。这两个例子在议论文中叫做事实论据。这种论证方法叫做举例论证。由这两个例子,作者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人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区别是肯定有的,问题是区别到底在哪里?在第十段,作者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结论,是哪句话?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自信)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不自信)】【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师:有人认为,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能否举个例子

7、来证明这个道理?(鲁班、黄道婆)伟人也是从一般人开始,逐步成为伟人的(伽利略)师:大家举的例子都很生动,很恰当!好,让我们的思路回到课文中来。我们读一下第十二段。问: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是什么?由此看来: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培养他们敢于发问、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在自我辨析中,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第三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师: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总结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老师衷心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齐声朗读最

8、后一个小节:提示:要读得有力、自信 六、总结:纵观上述两个部分的内容(412),请你来说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根据板书,请一位优等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及课文的议论结构 【这一环节设计,一来对本课内容作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二来再次强调富有创造力的人首先要有自信心,其次要有实践的勇气;三来也照应了本课的开头,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四来把课堂学习引入高潮,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六、延伸、拓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认为自己富有创造力的同学举手。(环视课堂)下面,测试同学们是否具有创造力 【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3个“思维体操”题目】 1、以“生活是一”开始,试着用比喻写一句有哲理韵味的话。范例:

9、生活是一把伞,承受着人生的风风雨雨。 生活是一支笔,描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2、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图形:由,你想到了什么?看到圆,我想到了西方人吃的面包;看到三角形我想到了我们端午节吃的粽子,圆和三角形放在一起,我想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七:师总结:同学们,一位哲人说过,“人的天职在于探索”,宇宙万物,探索无限,让我们放飞想象,多元思维,去大胆探索宇宙的奥秘吧!板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创造性思维(论题) 必需的要素(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1渊博的知识 2运用知识,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意识 3持之以恒尝试 自信留意细小的想法(道理论证) 富有创造力的人(结论) 事物的正确答案

10、不止一个学案(二)学习目的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ji):吸取。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入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

11、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zi1):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qi4):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二、技能训练 阅读全文,思考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1、有人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提问:不看课文,“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来”,并说明理由。 3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5、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6.

12、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两个汉例。 7.提问: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8.“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9.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10.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的? 11.本文论证了怎样的论点? 三、自我测评 1.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 真实,他A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B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他C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一特征。 段中有两个语句应对调位置,行文才连贯,这两个需要

13、调换的语句是()和()(只填写字母即可) 2.“大公无私、博爱、人饥己饥”,是从下文中抽出的词语,请 根据文意判断,应分别填入下文段中哪一个括号内? 答:第二,是()的实践者。他(),好打抱不平,决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实切实地有着(),人溺己溺的怀抱,而为他人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 3请仿照“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的 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括号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词语要和空 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答:他是()()()(),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他是()()()(),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

14、学习目的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汲( )取:_。 推敲: 根深蒂固: 孜孜( )不倦:。 持之以恒:。 锲( )而不舍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一事无成:。 二、技能训练 阅读全文,思考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1、有人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提问:不看课文,“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来”,并说明理由。 3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5、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6.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两个汉例。 7.提问: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8.“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9.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