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5491615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儿园课程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幼儿园课程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幼儿园课程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幼儿园课程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课程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知识点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1 .心理学与课程的关系:心理学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之一,主要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决定的。为了使课程效果实现最佳状态,必须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作为课程内容组织的客观依据。以儿童发展为本,课程要适宜儿童的发展,是许多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要规划优质的幼儿园课程,需要以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为理论。2 .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一)成熟理论:代表人物斯坦利霍尔和阿诺德格塞尔。霍尔复演论主张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和发展规律,而不是去遵守来自外部的规则。因此,他被认为是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先驱。格塞尔继承了霍尔的主张,认为儿童的

2、发展由遗传因素决定,并把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成熟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1)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在儿童尚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应耐心等待儿童的成熟,而不要人为的促进儿童发展。(2)教师应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和创设环境。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支持其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和气氛,让儿童能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二)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皮亚杰创造了儿童发展阶段论和知识建构理论。他认为,认知发展不仅是建立在生理年龄的基础上,而且还建立在儿童自身主动活动的基础上,即儿童通过与世界的互动来积极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主动地尝试认识外部世界的意义。皮亚杰理论中的发展观以儿童为中心,以

3、儿童能涉及的经验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思维的机制:同化,顺应,总结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岁-2岁):“客体永恒性”B.前运算阶段(2-7岁):1)自我中心:皮亚杰三山实验2)泛灵论:幼儿会由己推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即“万物有情”3)思维的不可逆性(无法达到守恒):长度守恒、液体质量守恒4)分类能力C.具体运算阶段(7-11):获得守恒性(思维具有可逆性),群集结构形成.(分类系统)D.形成运算阶段(11-15岁):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皮亚杰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影响:A.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B.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C.应

4、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三)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儿童的早期经验对其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2、埃里克森将人生分为八个阶段,他最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就是“同一性危机”,提出发展是依照渐成原则进行的观点,且每个阶段都有危机,顺利解决则有助于发展健康的人格。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1)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重视游戏的作用(能够解决心理冲突),教师要观察儿童的游戏,记录儿童游戏的行为。(四)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他推论,儿童的任何言行都是由周遭的环境或教育刺激所引起的,产

5、生了S-O-R公式。R(操作反应)一S(强化)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的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塑造儿童的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1)对儿童学习任务的分析、确认儿童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小步递进的方式施教复杂的学习任务(2)运用强化的手段二蒙台梭利课程1 .儿童观:受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儿童具有“生命的冲动”,“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心理特征。2 .教育观:教育就是要遵循儿童生长的内在秩序,让儿童自由探索,发挥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能自主活动,自由生长。3蒙台梭利课程:涉及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文化科学,历史,地理,

6、艺术表现等领域,最能体现课程精髓的重要材料是蒙台梭利教具,具体的活动类型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官练习,体育活动,自由游戏,手工操作,集体活动等。4.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1)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有丰富多样的教具和辅助材料,是一种自由的,有秩序的,生机勃勃的,愉快的,适宜的环境。(2)工作的法则:包括秩序法则,独立法则,自由法则,专心法则。(3)工作与游戏的关系:二者都服从内在本能的引导,都注重活动的过程,强调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二者的最终结果都指向于儿童的发展,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明显区别是游戏的假想性。(4)教师的角色:“导师”是环境的提供者与管理者,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

7、,还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在引导的过程中,使儿童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5.蒙台梭利课程的评价:本身具有局限性,结构化程度较高,限制了儿童的自由活动,不利于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虽然重视儿童的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自我教育,但易使儿童形成呆板,机械的个性,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与本土实践进行磨合,与其他理论进行融合,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三瑞吉欧课程1 .瑞吉欧课程的理论基础:(1)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由此提倡“做中学”。2)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理论:瑞吉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源于“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幼儿园课程应该既适合儿童发展,

8、又能对儿童的认知有挑战性。A.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应在最近发展区内。B.幼儿园课程评价应该有弹性,使用动态性评价技术,而不只是评估儿童独立行为水平C.强调教师在互动中起到的作用2 .儿童观(1)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人。(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3)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4)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3 .教育观(1)教育追求的是内在品质。(2)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互动、以某种相互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的过程。(3)强调环境的作用和同伴的价值。4 .瑞吉欧课程中的方案活动:方案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发展儿童所有形式的语言来促进儿童教育的发展”。(1)协商式活动:方案活动的确定,发展和结束阶段

9、都是由教师和儿童共同协商而成的。2)生成性评估:评估是在真实的环境下,在方案活动的过程中开展的,是动态生成的,它重点关注的是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以及在外界帮助下,在不同情境下能够达到的水平。(3)持续性记录:记录是一种对儿童的学习和教育活动的说明和解释,协商式教学和生成性评估都要靠记录来实现。5 .瑞吉欧课程中的儿童与教师:(1)儿童形象:儿童很有潜力,是有能力的人。教师极其重视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认为自己的责任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丰富的,能够发挥儿童潜能的童年。(2)教师角色: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以及引导者,教师和儿童是共同形成与推动活动发展的共同建构者。6 .瑞吉欧课程的社会参与:瑞

10、吉欧的“集体学习”中的“集体”,不仅仅指儿童,还包括成人,如家长,教师,社区成员等。(1)社区参与:社区作为一种环境资源,其参与状态良好,会相应促进家庭参与程度与水平的提高。(2)家庭参与:加强家园联系,教师要创造机会拉近家园关系,同时培养家长间的关系。四幼儿园课程编制:目标模式代表人物:泰勒1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含义: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2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优缺点:优点:A.课程设计条理清晰B.增强了教育者的目的性C.课程评价简单易行D.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

11、作性缺点:A.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往往课程编制者的主观意愿,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应。B.课程目标以儿童行为来确定,容易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C.课程目标强调细化,与学前儿童整体地学习知识、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D.课程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3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陈述取向:(1)行为目标的取向:是以儿童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观察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2)生成性目标取向:关注的是课程实施过程。(3)表现性目标取向:指的是每一个儿童在与教育情境互动时产生的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表现,追求的是学习者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4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1)知识

12、取向:课程内容即材料(2)活动取向: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3)经验取向:课程内容即儿童的学习经验5 .课程实施的取向:(1)忠实取向:这一取向关注的是预定课程方案的实现程度以及确定影响课程实施过程的主要因素,不关注课程变革优点:通过控制教师的课程行为,监控课程实施的成效,便于评价课程方案的优劣缺点:教师不可能忠实的复制课程方案,会有意或无意的做出增删和调适(2)相互适应取向:主张课程实施是课程方案与学校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创造性的实施课程方案。(3)课程创生取向:关注的是教育经验的创造过程,关心的是课程创生了怎样的经验。

13、消解可专家权威角色,使得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生主体。6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原则:(1)目标性原则:课程实施过程必须围绕课程目标,选择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的课程实施方法来展开。(2)生活化原则:课程实施应当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帮助幼儿在生活化的环境中获得教育意义上的发展。(3)活动化原则:引导幼儿积极地使用语言;提供新奇,丰富的活动材料和资源,以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儿童的各种感官得到活动;注意活动的游戏性。(4)主体性原则: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方法及活动的材料都要围绕儿童展开。(5)生成性原则:关注儿童在与教师,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课程实施方法。五幼儿

14、园课程编制:过程模式代表人物:斯坦豪斯1 .过程模式的含义: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主张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2 .过程模式的评价:(优点)(1)倡导“教师即研究者”,扩大教师的专业自主性。(2)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强调教育是一种过程。(缺点)(1)过程模式编制的课程缺乏科学性,计划性和系统性,主观色彩浓厚。2 2)“教师即研究者”赋予了教师理想化的角色,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理想。3 .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特点:(1)课程目标:预成课程在课程实施前,总是目标先于活动。(2)课程内容:内容比较固定,

15、主要掌握在教师手中。(3)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预成课程设计比较严密,设计与实施是分离的;生成课程没有精密的设计,设计和实施是统一在活动中的,不可分离。(4)师幼父系:儿童不仅参与课程的实施过程,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的设计。教师在生成课程中仍是主导作用,引导孩子。(5)课程评价:预成课程的评价关注是否达到了预设目标,评价往往是终结性的。生成课程的评价始终贯穿在活动过程,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评价。主题:我是中国人主题目标1感知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2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3 .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4 .欣赏京剧脸谱,激发幼儿对传统艺术文化学习的兴趣。5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活动名称:我是中国小娃娃(大班语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2、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活动准备:1、图片-各种肤色的小朋友2、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活动过程:经验交流。1、出示各种肤色小朋友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上的中国小朋友。2、中国的小朋友长得什么样?除了中国小朋友,图片上还有谁?3、启发幼儿将中国小朋友与其他国家小朋友进行作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