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490631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地理教学精品资料 2019.5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知识清单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季,但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类型齐全,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3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发达,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水稻等.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2、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对点训练【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东北地区概况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3题.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C该区地形最突出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

3、3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答案1.B2.C3.D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第2题,东北平原西、北面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表坦荡,少丘陵.第3题,东北耕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耕地的19.7%,大部分地区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黑钙土,是我国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之一.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

4、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考查点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4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答案D解析商品粮基地必须满足粮食商品率高这一特点,正是由于东北地区人均耕地最多,剩余粮食较多,才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5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林业基地牧业基地A B C D答案C解析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优势(东北平原居全国三大平原之首)、森林资源优势(东北林区位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5、)和矿产资源优势(建有辽中南工业基地)等三方面,特别适宜建设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生产基地.6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面积大B和周边国家相比,农业种植技术水平还有差距C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D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答案B解析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重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制造业发达,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机械设备.铁路网密集,南部靠海,对外联系便利.与周边国家相比,农业科技水平高,单产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方法技巧练】列表比较法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

6、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高粱已为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完成(1)(3)题.(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优势森林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A B C D(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所担负的耕地都较多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 B C D(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上的显著特征是()耕地面积广大宜农荒地最多土壤肥沃黑土广布A B C D答案(1)A(2)A(3)B解析第(1)题,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

7、优势主要是土地资源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与矿产资源关系不大,地理区位优势不属于自然资源优势.第(2)题,宜农荒地也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北地区又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两项所述内容不属于数量上的优势.第(3)题,两项内容均属于数量上的优势.方法技巧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棉花种植业光照充足,土地广阔,山林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

8、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绵的需求量大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综合提升一、选择题1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B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D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答案D解析该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分布.玉米种植比例,由北向南逐渐增多,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水稻种

9、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小麦和大豆的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曲线图”,完成24题.2图中表示省会城市B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是()答案D解析哈尔滨所在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3积温值A地高于E地,主要是因为()A地地处河谷,地势低距冬季风源地远纬度低,是温带为山地背风坡A B C D答案A解析由剖面图看出,A处为河谷,且距海近,离冬季风源地远.4图示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A冬小麦、玉米、大豆 B春小麦、玉米、甜菜C甜菜、大豆、花生 D玉米、高粱、甘蔗答案B解析图示平原是松嫩平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10、等.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回答56题.5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潜力巨大的是 ()A玉米 B大豆 C水稻 D粮食6该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答案5.C6.B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水稻产量持续增长且增幅最大;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作物可一年一熟,满足水稻生长需要.读图,完成78题.7对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B河流的主要补

11、给水源是冰川融水C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D地貌以山地、平原为主8与太湖平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主要是因为()A纬度较高,热量不足B黑土被开垦后土壤肥力下降C降水较少,水分不足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经营粗放答案7.A8.A解析第7题,通过经纬度和轮廓特征判断,图示区域为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属于外流河.第8题,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属于集约化经营;黑土肥力可以通过秸秆还田得到保持;东北山环水绕,大部分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分条件不是产量较低的主要因素.二、综合题9读“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12、,回答问题.(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是:小麦_;水稻_;玉米_.(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_.(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答案(1)水稻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逐步向北部扩展(2)热量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3)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黑土广布,土地肥沃;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两幅图的对比可以得出答案,小麦种植面积缩小,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玉米面积基本不变,但其位置偏向北部.第(2)题,黑龙江省纬度位置高,发展农业生产的热量不足;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强,黑龙江省的农业分布位置及分布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第(3)题,A地是我国的三江平原,其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主要从地形、水源、气候、土壤、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