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及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49046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 年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及答案xx 年高考历史综合模拟题及答案固基题组1.xx祁县月考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 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 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 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开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出当时刘邦的将领认为刘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实 行了分封,而项羽失败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故 C 项正确。2.xx枣强中学模拟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 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

2、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 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那么将“冲繁疲 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 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 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B.国家 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开展水平不断提升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中央对地方的掌握情况和管理越来越细致,这是 对地方管理加强的具体表现。应选 A。3.xx临清模拟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 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 “

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 B解析 三省长官增加,实那么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故 B 项为正确答案。4.xx陕西安康高三月考某学者文采飞扬,他把科举制的开展 演变历程喻为航船,“这艘自汉代开始建造的航船,从#起锚扬帆 后,经过 500 余年平衡航行之后,整艘船的复杂精细的结构和部 件已经变得老化失灵,行驶至清末,船破恰遇顶头风,在强劲的欧风 美雨和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已是摇摇欲坠。”句中“#”指代 ( )A.魏晋南北朝 B.隋代C.唐代 D.宋代

4、答案 B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科举制始于隋代。故 B 为正确答案。)提能题组5.xx江西临川一中月考范镇奏章:“宰相制国用,从古 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 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 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 也。”范镇揭示了( )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作用答案 C解析 由“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可 知是宋代三司分权,由“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 不可得也”可知不能使家给人足,天下安治,

5、实那么指出了北宋中央 分权制度的弊端。故 C 正确。6.xx北京临川月考元人叶子奇在草木子一书中写道,元 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 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官是我用来医治这两只手的。由此判断, 监察制度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产物B.监察百官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工具D.代天子巡守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了监察制度是君主用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故 C 项正确。7.xx北京临川月考先秦宗法家族贵族君主制的失败,证明了 那种建立在完全自然的血缘关系之上的政治关系是难以长久维系的, 纯粹依赖“自己家里的人”来统治国家的方法是不行的,只有依赖 “用自己

6、选拔的和忠于自己的人”,来统治家族化的国家才是可靠的。 对这种可靠的“方法”的实践有 ( )秦朝推行郡县制 汉初实行封国制 汉代实施察举制 唐宋完善科举制A. B.C. D.答案 C解析 此题中“可靠的方法”是不依靠血缘的方法,这样可以排 除,故 C 为正确答案。8.xx永年月考有文献记载: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官吏优 劣,非为士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 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以官吏实绩对官吏进行优劣评定B.曾经被世族门阀所控制C.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D.一度以德才为主要依据,不注重家世门第答案 D解析 正确理解了材料可知 D 为正确答

7、案。9.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 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阔农民 “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 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 响 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 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 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五年(公元前 242)初置东郡 十七年(公元前 230)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 命曰颍川。司马迁史记秦始

8、皇本纪材料三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那么有行 省其牧民者,那么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 员,其长那么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元史请答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 的特点。(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国郡县制度推行的根本情况。(6 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官任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元朝的行省制度设置的意义。(10 分)答案(1)特点:注重血缘关系。(2)根本情况:秦国在新征服的领土上设郡县实行管理;秦始皇即 位以前,郡县制在秦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中已占主导地位。(3)特点:地方官正职由蒙古人担任,副职由其他民族人员担任。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