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沟通概论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549046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1章 沟通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01章 沟通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01章 沟通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01章 沟通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01章 沟通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1章 沟通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1章 沟通概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沟通概论学习目标明确沟通的定义正确认识沟通的含义了解沟通的基本过程、方式和要素识别沟通的障碍掌握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分析国航客机遭意大利战机拦截事件,不难发现原因有许多,但根本的原因是沟通不畅。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由于缺乏沟通或沟通失败引发的事件屡见不鲜。下面我们 再来看一个例子:空姐的尴尬 在宽敞明亮的机舱内,笑容甜美的空姐小李推着餐车缓缓走来,她一边送餐,一边询问: “先生,您是吃饭还是吃面?”生性爽直的王先生回答:“要米饭。”空姐接着扭头问另一位 邻座的刘先生: “先生,您要饭还是要面?”刘先生愣了一下,面带愠色大声回答:“要 饭!”话音刚落,周围的乘客便哑然失笑:“我

2、们也要饭!”见此情景,李小姐的脸颊上顿时 浮现出羞赧的红晕.I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导致沟通不畅或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差异、语义理解 差异和沟通方式差异等。上述例子也向我们提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是沟通?沟通的基本过程是怎样 的?沟通过程究竟涵盖哪些要素?沟通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这些正是 本章将着重讨论的。第 1 节 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传递并理解信息、知识的过程,是人们了解他人思想、 情感、见解和价值观的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沟通是人和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 都是沟通的主体,信息发送者同时也是信息源。信

3、息沟通可以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为媒介, 沟通的内容除了信息传递外,也包括情感、思想和观点的交流。在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无论是对信息发送者还是对信息接收者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 沟通的动机与日的也往往直接影响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行为方式。沟通过程可能是顺畅 的,也可能会遭遇障碍。影响沟通效果的这些障碍既可能产生于心理因素,也可能源于不良 的沟通环境。人们对于沟通的理解和认识多种多样,但大都缺乏对沟通含义的完整认识。例如:观点 1:沟通不是太难的事,我们不是每天都在进行沟通吗?观点2:我告诉他了,所以我已和他沟通了。观点 3:只有当我想要沟通时,才会有沟通。这砦观点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对沟通的片面理解。

4、持第一种观点者认为,我们天天都与人 打交道,这是家常便饭,难在何处?然而,正是因为把沟通看得过于简单而忽视了其复杂性 和难度,在处理沟通问题时,容易简单化,不作充分准备,因此沟通失败也就在所难免。持第二种观点者认为,只要我告知对方了,就完成了我的沟通任务,至于对方是否理解 我的意思,产生怎样的结果,都与我无关。正是这种观点导致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事与愿违 的事情时有发生,与此相关的抱怨随处可闻。殊不知沟通并非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只有 当听众正确理解了信息的含义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持第三种观点者认为,只要我默不作声,就没在沟通。事实上,我们知道,沟通除了语 言的,还有非语言的。当一位演讲者

5、站在台上时,他并没有想传递“我感到紧张”这一信息, 但观众从他的神态中就能够清晰地获得这一信息。简单地说,沟通应该涵盖以下五个方面:想说的、实际说的、听到的、理解的、反馈的。如图1-1所示,A和B分别表示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而此处的“说”和“听”具 有宽泛的含义,分别指“说、写、做或其他信息传递形式”,以及“听到、看到或接收到的”。 事实上,你想说什么与实际说了什么是有差异的。例如,有时人们说自己的表述有些词不达 意,就是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听众听到的与其理解的意思也存在差异,听众会从其自身不 同的角度出发去理解所听到的信息,然后作出反馈。这种差异会从其反馈中表现出来。理想 的情况是,听众

6、所反馈的其对该信息的理解恰好是你的初衷或你所期望的,但现实往往会不 尽如人意。例如,在某高校召开的校长述职大会上,当各位正、副校长发言完毕,进入大会 的第二项议题时,主持人以洪亮的声音说道:“我们接下来进入第二项议题,请各位校长下 台就座。”话音刚落,会场一片哗然,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这正好说明了“说者无意,听 者有心”。因此,沟通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轻而易举,相反,它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问。 我们只有通过正确认识沟通,不断加强学习和训练,才能真正领略沟通的真谛。第2 节 沟通的基本模型从沟通的定义中我们了解到,沟通过程中涉及沟通主体(发送者和接收者)和沟通客体 (信息)的关系。沟通的起始点是

7、信息的发送者,终结点是信息的接收者。当终结点上的接 收者作出反馈时,信息的接收者又转变为信息的发送者,最初的起始点上的发送者就成了信 息的接收者。沟通就是这样一个轮回反复的过程。如图 1-2 所示,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以下六个环节(即:信息源(发送者)、编码、 渠道、接收者、解码、反馈)和一个干扰源(即噪音)。1信息源。信息产生于信息的发送者,它是由信息发送者经过思考或事先酝酿策划后 才进入沟通过程的,是沟通的起始点。2编码。将信息以相应的语言、文字、符号、图形或其他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编 码。虽然我们很少能意识到编码过程的存在,但是编码过程的确十分重要。当幼儿还在牙牙 学语时,你就会看到

8、幼儿在表达意识的过程中常常有努力思索的表情,其实那时他正在努力 选择合适的词语,即编码。通常,信息发送者会根据沟通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码形式向 接收者发出信息,以便其接受和理解。3渠道。随着通信工具的发展,信息发送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除了通过语言进 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外,还可以借助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来发送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发 送者不仅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方式传递信息,而且要注重选择恰当的时间与合适的环境。4接收者。接收者是信息发送的对象,接收者不同的接收方式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其 对信息的接收效果。常见的接收方式有:听觉、视觉、触觉以及其他感觉等活动。如果是面 对面的口头交流,那么信息接收

9、者就应该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掌握良好的倾听技能是有效倾 听的基础。积极地倾听有助于有效地接收信息。5解码。接收者理解所获信息的过程称为解码。接收者的文化背景及主观意识对解码 过程有显著的影响,这意味着信息发送者所表达的意思并不一定能使接收者完全理解。沟通 的目的就是要使信息接收者尽可能理解发送者真正的意图。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采取同一种 语言进行沟通,是正确解码的重要基础。完全的理解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每个人都具 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视角,这些个体的差异必然会反映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但是,只要沟通 双方以诚相待、精诚合作,沟通就会接近理想状态。6反馈。信息接收者对所获信息作出的反应就是反馈。当接收

10、者确认信息已收到,并 对信息发送者作出反馈,表达自己对所获信息的理解时,沟通过程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 回路。反馈可以折射出沟通的效果,它可以使信息发送者了解信息是否被接收和正确理解。 反馈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为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沟通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应该积极作出反馈:另一方面,信息发送者也可以主动获取 反馈。例如,直接向接收者发问,或通过察言观色来捕捉接收者对所获信息的反应。7噪音。能够对信息传递过程产生干扰的一切因素都称为噪音。噪音对信息传递的干 扰会导致信息失真。噪音的主要来源有:沟通双方个性的不同会影响正常沟通,例如性格、 受教育程度、气质等。常见的噪音源来自以下方面:(1) 价值观、

11、伦理道德观、认知水平的差异会阻碍相互理解。(2) 健康状态、情绪波动以及交流环境会对沟通产生显著影响。(3) 身份地位的差异会导致心理落差和沟通距离。(4) 编码与解码所采用的信息代码差异会直接影响理解与交流。(5) 信息传递媒介的物理性障碍。(6) 模棱两可的语言。(7) 难以辨认的字迹。(8) 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沟通过程中,噪音是一种干扰源,它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交织,会影响编码或解码的正 确性,并导致信息在传送与接收过程中变得模糊和失真,从而影响正常交流与沟通。噪音是 妨碍信息沟通的所有因素,它贯穿整个沟通过程。因此,为了确保有效沟通,通常要有意识 地避开或弱化噪音源,或者重复传递信息以增加

12、信息强度。应该指出,图1-2 描述的沟通过程模型只反映有两个人参与的信息交流过程,它是对 实际情况的一种抽象化,是对人际沟通中最简单、最具代表性的一对一沟通过程的描述。在管理过程中,沟通常常发生在组织或团队中,需要借助开会、研讨、报告等形式,沟 通模式变得更为复杂,常常表现为一对多或多对多沟通,并且,它还涉及组织网络和系统。 由于一对一沟通是所有沟通的基础,因此,深入探讨一对一沟通过程模型对于研究管理沟通 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第 3 节 沟通的要素从沟通过程的模型不难看出,由于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要经过许多环节,并且还要受到 各种噪音的干扰,因此,欲实现有效沟通,必须充分考虑以下七个基本要素:信息

13、发送者、 听众、目的、信息、渠道、环境及反馈。1信息发送者。信息源于发送者,信息是否可靠、沟通是否有效,与发送者的可信度 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影响发送者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有身份地位、良好意愿、专业知识、外 表形象及共同价值。例如,通过强调自己的头衔、地位或将你与某个地位更显赫的知名人十 联系在一起,可以增强你的可信度;通过向听众表达良好意愿,并指出听众的利益所在,町 以使听众对你产生信任与认同感;显示出自己的专业技术背景,或向听众叙述相关的经历, 有助于你在听众中树立起专业或权威的形象;注重外表形象设计与展示,或借助认同你的听 众的利益,或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吸引听众,有助于拉近沟通的距离。应该

14、指出,存沟通 的初始阶段就应该注重与听众达成共识,将信息与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联系起来,这将大大 增强听众对你的信任感,提高你的可信度,从而为有效沟通奠定基础。2听众。为了确保有效沟通,了解你的听众及其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在沟通前应该了 解你的听众究竟是些什么人:他们是积极的听众还是被动的听众?是主要听众还是次要听 众?另外,还应该了解你的听众的背景材料:他们对于沟通的主题了解多少?他们需要了解 哪些新的信息?掌握了这些信息,你就明确了该对听众说些什么,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 用.些专业术语,在什么情况下叙述应该更通俗易懂一些。此外,听众对你的信息是否感兴 趣?感兴趣的程度又如何?这些也是你把握沟

15、通过程的风向标。如果听众对沟通主题兴趣浓 厚,你就不必费心考虑如何去唤起他们的热情与兴趣,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对于那 些对沟通主题兴趣不大的听众,你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的热情,征求意见并诱导他们参与讨 论是激发听众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通过强调信息中可能使听众受益的内容,可能会 更有效地唤起听众关注的热情。3目的。信息发送者应该明确其信息传递的目的。由于信息传递目的是基于工作目标 及相应的行动举措的,因此,一旦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行动举措,就应该确定沟通的目的。例 如,某空调制造企业销售部门2009 年度的工作目标是继续保持上一年的市场份额,并要求 2009 年第二季度完成 500 万台的

16、销售任务。销售部经理针对工作目标向各主管提交了一份 市场计划,其目的就是希望主管们能够同意并支持这个计划,同时通过会议和演讲等方式, 使各地销售代表了解目前的市场形势、企业的工作目标以及相应的营销策略。4信息。为了使信息顺畅地传递至听众并使其易于接受,策略性地组织信息模块是至 关重要的。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人们因感受新鲜事物而产生的记忆兴奋与过程密切相关。 由图1 3 可知,在过程的初始阶段及终止阶段,听众的记忆最深刻。显然,我们不能期待听众对一个长达12小时的报告会自始至终保持满腔的热情和高 度的兴趣。因此,在组织信息内容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开头与结尾,把最重要的内容注入 开场白中或融入后面的结尾部分,切忌将主要观点和内容淹没在漫无边际的中间阶段。关于什么时候应该把重要内容放在开场白阶段,什么时候应该将重要内容置于结尾处, 则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