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德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5490235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处处皆德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活处处皆德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活处处皆德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活处处皆德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活处处皆德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处处皆德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处处皆德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处处皆德育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让学校德育根植于学生的学习 和生活这片沃土,就会使德育有了根基和依托,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从中获得感悟、 体验、陶冶和成长。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我们的生活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我们的孩子的生活方式也在迅速更新之中,而我们的德育是否应当随 之作出相应的调整?记得某天吃好午饭回到教室,值日生还没有打扫好教室,我和学生就在走廊 上等。我朝校外的拆迁工地望去,只见有三个小孩在那儿,都穿的破缕阑珊,头 发又黄又皱,堆在头上,估计是民工的孩子吧。其中两个大一点的各自拿着个小 榔头在敲着一个水泥块,小的东翻西找的。我随口对身边的一位同学说:“你看

2、, 他们玩得多开心!”那学生朝我所指的方向看去,问道:“他们在十吗?”“他们 在敲石头玩。”但接下去所看到的情景却让我震惊。只见其中一个终于把一个水 泥块敲碎了,他把其中的一根钢丝拽了出来,并用榔头把钢丝上的小水泥块敲掉。 原来他们不是在玩,而是在敲出其中的钢筋,他们才五、六岁呀!与我一起看的 那位学生不由地问道:“敲了半天就是为了这一小截钢筋呀!这钢筋有什么用 吗? ”我们的交谈也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其中一个看了说:“我想他们是把 钢筋敲出来拿去卖钱吧!”“是啊,他们是要拿敲出来的钢筋去换钱。他们才几岁 呀?”“我估计五、六岁。”“我看那个小的只有三、四岁。”更多的同学来到走廊 边朝他们看

3、去,原先的喧闹逐渐安静下来。我也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孩子们的 目光,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心灵的触动,也领悟到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思。我不知道这次无心插柳的引导是否会对孩子有所影响,但让我感受到孩子的 心灵是有所触动的,由此让我有了些体会。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动力。面对信息时代的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再照 本宣科,讲大道理,而应该引导和组织学生面向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把学校教 育、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去空 谈抽象的道德概念、道德标准,那德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其结果肯 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要通过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 气息

4、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各方面, 学会做人、学会交际、学会生活、学会看问题等。让德育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生活环境中陶冶,在生活交际中成长。2、这个事例告诉了我在教学与生活中,抓住适合的时机及时进行教育,就 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正如俗话所说:切莫错失良机。我们在德育工作中也不 能错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因为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种种突 如其来的我们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此时,我们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去应对最为妥善, 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每一位教师探讨。3、生活的范围有多宽广,德育的阵地就有多宽广。我们的德育不

5、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 事,更不是光书上的要求,德育应遍布我们校园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现在的学生很少走出家庭与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当少,这有碍于学生思想道德品 质的健全。就如学生刚开始对三个孩子敲钢筋的不理解,他们不了解民工及民工孩子的生存 状态。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多地利用社会实 践,让道德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道德最重要的老师。实际上道德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 生活关系,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同时我们要营造富有爱心、责任心、进取心的校 园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浙江省第二期 “领雁工程”德 育1班班主任成 功案例污点需要轻轻擦拭

6、塑造人类的精神和铸造人的灵魂,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任务。面对改革 开放所带来的各种蜂拥而全的思想,是作为教师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和机遇。让 我们的德育根植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片沃土,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从生活中获得 感悟、体验、陶冶和成长。在这心与心的交流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领悟人 生中的真、善、美常山县大桥头乡中心小学:郑乐惠班级无小事,事事教育人。班主任的所作所为总是那么琐碎而细微,班主任 的生活总是由那一个个细小的情节所组成,学生的成长也是由那一次次的犯错而 生成。镜头一放学后,学生A突然跑来说:“老师,我丢了 10元钱。”我问 了一连串的问题后,目标索定在一名同学身上。第二天早上,我找

7、了一个借口, 悄悄在把学生B叫到一旁,问了几个问题发现B有些刻意的隐瞒,我故意给了B 两种情景选择方案让其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是悄悄把钱送回去,让我们把这一页 轻轻翻过去。B点点头欣然地接受了这一方案。镜头二班长收作业时,学生C又说:“我忘带作业。”学生D说:“作 业放在家里。”同班同学告诉老师:C没写作业,他在撒谎。我没发火,而 是将下午的班队课课调到了现在来上。“诚实、勇敢、团结、守纪”出现在黑板 上。继而让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果人们都不诚实,世界会怎样?镜头三记得几年前,我刚接一个五年级班主任不久,开班会时,一位男 生提出:班里的篮球坏了,想拿班费再买一个。我正为班里的大部分男生不学习

8、, 只讲玩儿发愁,篮球坏了,高兴还来不及,坚决不肯出班费买。学生说:“我们 原来的班主任就给买,比你好!”我一听,还抬出原来的班主任来压我,越发气 愤。结果学生拍课桌,我拍讲台桌,大吵了起来。使得本来很严肃的班会,变成 了班主任和学生吵架的战场。这件事在班中影响很不好,学生们都认为新班主任 是个专制的人,对我敬而远之,工作很难开展。事后一段时间,冷静下来细想, 学生不爱学习有很多原因,打蓝球并没错。经与同学商量,他们自己出一半钱, 班费出一半买来了新足球,但要保证学习。很奇怪,新篮球买来后,这些男同学 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因打球继续下降,反而大有进步了。镜头四一名从外校转来的学生E隔三差五地违反

9、纪律,招惹别人,甚至 大打出手。今天在餐厅又和其他班的一男生因小事打架,影响很坏。大家对其行 为非常气愤。我用激将法说:既然大家都不原谅他,让其背对大家,我们对其能 否继续留在我们班进行表决。结果大家还是一致举手让其留下。E看着同学们呜 呜地哭了。面对这一幕幕熟悉而又陌生的镜头,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可塑性极强,任何学生,包括履犯错误的顽皮学生,他们身上都有可 借鉴的东西。因此对任何学生都不能下定论,对常犯错误的学生也不能对他们失 望,要客观分析犯错误的动机,期盼他们在错误中醒悟,唤醒他们改变现状,点 燃承担错误的勇气和改正错误的责任感。充分信任他们“你行,会转变一一”只 是时间问题,快慢之事

10、。找到唤醒他们的突破口。面对犯学生错误,眼睛不要只 盯在犯错这件事上,重点要放在学生认错态度和怎样弥补过失上。解决问题不要 操之过急,在学生犯后,老师掌握他紧张、害怕的心理,帮助他缓解压力。同时 注意谈话方式和语言的艺术性。明白老师的意图是让他说真话,承认错误,从而 改正错误。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首先,批评对事不对人,注意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一生都会犯许多错误,教育的责任赋予了班主任批评 学生的权利。我们不能放弃这一权力,但也不能滥用。班主任批评的是学生的行 为,不是学生自身。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行为。在批评中班主任 应指出学生行为上的错误、错误造成的影响

11、、改正错误的方法。决不要对学生讽 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尤其是常犯错误的同学,更需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其次, 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在使用。班主任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批评 学生,既使他容易接受,又达到了批评的效果。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班主任 处罚学生时,要以宽容为怀,能不处罚的决不处罚。少年儿童研究曾登周立 文先生赞陶行知先生的“糖果”教育的文章。文中称赞陶先生如何用四块糖教育 了一位欲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为了达到不教”。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处罚也正是想达到这一境界。处罚不是目的, 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另外,作为班

12、主任必须 顾及到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 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 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当然,每一个犯错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批评时,老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具体对待,只要老师能真诚的对待他们,并且能讲究方法,相信一定能让学生 愉快的接受批评的。我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恨的是犯了错自 己还想着去掩盖甚而一犯再犯。”因此,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人,只有表扬,对 于第一次犯错的人,可宽容总宽容,对于第二次犯同样错误的人,也不仅老

13、师单 方面去指责,注意发动学生去共同帮助纠错。对于班级中的重大问题,我征求全 班同学意见,采纳他们所提出的方法,这样,他们得到了理解、尊重,老师对他 们的关怀之心,爱护之意也就了然在心,你所做的事,他们能理解从而来配合你; 你所说的话,就是再罗嗦也能听到心里。班主任工作,自然也就顺手多了。总之,孩子犯了错误,就像一张白纸上有了污点,需要我们轻轻擦拭。浙江省第二期 “领雁工程” 德育1班班主 任工作案例用心擦亮那颗不起眼的小星星激发“一般生”的上进心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保全小学戴海丹【背景】在教育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是“一般生”。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待 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在教育过程中,他们

14、不会给老师的管理带来“麻烦”, 也不会拖班级“成绩”的后腿,所以是最不受重视的大群体,他们的名字往往不 能第一时间从老师的脑海里浮现。榜样、先进的行列里往往没有他们的位置,落 后、批评的圈子里也不见他们的身影。在不少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们好像“消 失”了一般。这样,就必然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相信他 们的心灵也很落寞,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育中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 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案例】李凯迪同学是上学期从江西的一所山村小学转来的。摸底考的时候, 她在同时参加考试的同学中成绩还算可以,算起来还能在班级中居中游水平。开 学后的前两个星期,她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一

15、般,平时不爱言谈,上课也不见她发 言,很多时候只是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一天,组长跑来告诉我,李 凯迪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完成作业了。于是我找到了她,可是,谈话时她差不多都 是用方言,听她说话真的是很累,可以说我根本就听不懂她的话,我隐隐感觉到, 造成她不完成作业、不爱说话的原因可能是不大懂我们说的话。第一单元测试结 束后,她在班上的成绩也处于下游行列。我注意到她的眼神黯淡了,她有些失落。在我们的身边,类似这样的学生可以说有很多,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也应 该给予他们该有关爱,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中快速成长,早日走进优秀生的行列。针对李凯迪同学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加以引导:1、积极与家长沟通

16、。发现情况后,我及时请来了她的家长。在和她爸爸进行了一次长谈后,我的 猜测得到了印证:原来,孩子的妈妈离异后带着孩子嫁给了她现在的爸爸,夫妻 两人把孩子交给姥姥后来浙江打工已有好几年孩子是姥姥带大的。他们村小学里 的老师是用方言上课的,孩子根本不会用普通话交流。为了孩子的将来,夫妻俩 商量后把孩子接到了这里。从她爸爸的口中我还知道她由于在班上找不到自信, 提出要转回老家读书。我觉得事情很严重,再这样下去一定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 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会阻碍这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必须让她 学会用普通话交流,我发现她爸爸的普通话挺标准的,所以我请她爸爸帮忙,在 家为她补补汉语拼音,在校期间,由我为她补课,并刻意安排几个各方面表现都 比较好的同学经常与她进行交流。这样家校联合先为她补上汉语拼音那一课,以 便于李凯迪在校期间能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正常的交流。2、抓住机会多表扬。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