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原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485891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原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奋斗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8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36题,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讨论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结合所学,“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C. 政治经

2、济及文化的变革 D.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以“六艺”来培养学生,这里的“六艺”除了礼、御、书、数外,还包括 乐 易 射 诗ABCD3.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 爱无差等C.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存天理,灭人欲4. 春秋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反对用各种法律手段制定社会规范,因为这会导致统治者个人好恶影响整个社会偏离自然之道”,其主张“最大限度恢复自然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安居乐业的幸福感”。该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D

3、韩非子5.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要“仁义”和“王道”并用,提出“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体现出他吸收了下列哪个学派思想中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A道家B墨家C法家D阴阳家7“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4、”以上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一阶级的诉求A贵族阶层 B地主阶级C游士阶层D小工商业者8.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一个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主张“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9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下列先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B“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C“民为贵,社稷

5、次之,君为轻”D“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0.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说法有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 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 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A B. C. D. 11. 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12. 西汉陆

6、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A. 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 封诸侯王,因俗而治C. 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13.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14.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 强调“春秋大一统” B. 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C. 趋向

7、“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15. 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A. “君权神授”思想 B. “大一统”思想C. 反专制思想 D. 理学思想16. 西汉儒家董仲舒借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如,人君为政不宜于民,“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这说明董仲舒A主张约束君权 B支持君权神授C迷信崇拜君权 D主张“大一统”17东汉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记载了当时所见西汉时期各学术流派的著作,以下是各派著作数量变化的简单统计: 学术流派汉初著作数汉武帝之后著作数阴阳家2种21篇无法家1种31篇无纵横家3种40

8、篇3种5篇杂家2种54篇28篇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汉初学术思想较为繁荣社会动乱导致文化衰落 朝廷禁止诸子思想传播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ABCD18. 某学者在点评君主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A、东周 B、西汉 C、北魏 D、南宋19. 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20. 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

9、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 道教的发展 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 出现三教合一趋势21. 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配合政治统治的需要22. 在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有学者“泛滥(即广博)于诸家,出入于老、释(即佛教)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这位学者可能是A. 孟子 B. 董仲舒 C. 程颢 D. 顾炎武23. 宋代,儒学

10、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24. 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存天理、灭人欲C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D君子气节、道德自觉25. 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

11、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26.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27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材料中的“他”是A孟子 B朱熹C董仲舒D王阳明28.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A道德修养B君主专制C科学真理D经世致用29. 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

12、一变化反映A. 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B. 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C. 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D. 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30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31. 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32. 明清之际,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13、,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 C黄宗羲 D李贽33有位明清进步思想家指出,“天子虽尊,亦人也”,封建君主并非“天地大神”,而只是天下众生中的普通一人。由此可知该思想家A认为君主应加强修养 B对君权神授予以了否定C跳出了儒家思想窠臼 D主张废除中国君主制度34. 针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针锋相对,提出的主张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经世致用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本35. 王夫之认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王夫之的思想主要体现了A商品经济下的人性萌动 B对闭关锁国政策的不满C外来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 D人欲对天理的空前冲击36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