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岷县情况汇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548460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岷县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岷县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岷县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岷县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岷县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岷县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岷县情况汇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岷县情况汇报(2001年7月3日)各位领导:这次由朱助理带领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岷县工作组专程来我县检查指导帮扶工作,使我们深受鼓舞和感动,首先,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和44万岷县人民对朱助理一行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岷县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今后的工作打算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岷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定西地区南部,地处甘南高原东麓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壤区,是国家和省上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也是甘肃省“七县一片”重点扶贫攻坚县之一。全县辖23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4万人,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其中

2、:耕地面积62.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水域面积22万亩,森林面积97万亩,草原面积290万亩。全境海拔22003700米,年平均气温5.8,无霜期120天,正常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寒阴湿地区。全县总的特征是:山大沟深耕地少,土地瘠薄质量差,高寒阴湿气候冷,灾害频繁冰雹多,资源丰富潜力大,商流活跃市场多。岷县史称岷州,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历来商贸活跃,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在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孕育了特殊的资源,全县主要有五大资源。一是药材资源。盛产当归、红芪

3、、黄芪、党参、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有“当归之乡”、“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岷县年种植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各种中药材20多万亩,是重点外贸产品。二是畜牧业资源。有集中连片草场面积219万亩,草丰水茂,无污染,发展畜牧业,开发畜产品条件得天独厚,年产牛羊皮15万张,年肉类总产量1.6万多吨,其中尤以黑紫羔羊和蕨麻猪闻名省内外。三是矿产资源。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30种,矿点、矿化点40多个,其中金、锑、铅、锌、锰、花岗岩、汉白玉、大理石、硅石、泥炭等矿储藏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四是水力资源。境内有大小常年流水河22条,水能蕴藏量33.5万千瓦,

4、其中黄河最大支流洮河流经岷县境内13个乡(镇)、83.5公里,沿洮河可开发梯级电站5座。五是农副产品资源。盛产洋芋、蚕豆、油料等农副产品和草莓、虫草、沙棘、蕨菜、蕨麻等野生“绿色食品”,开发前景十分可观。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组织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对口帮扶单位的关怀支持下,全县上下进一步完善了符合县情和人民意愿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开放带动和“两洋(羊)一药”农村种养业结构调整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强化基础建设,狠抓私营经济,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到2000年,全县国

5、内生产总值达到4.95亿元,比“八五”末增长68%,年均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2亿元,增长51.6%,年均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84%,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3亿元,增长40.8,年均增长7.1%;粮食总产量达到9.16万吨,增长53.6,年均增长8.9%;财政收入由1628万元增加到4207万元,增长2.6倍,年均增长20.9%。三大产业结构由“八五”末的61:19:20调整到了55:23:2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了1200元,人均占有粮224公斤,贫困人口减少到了0

6、.85万人,贫困面由1995年的53.4%下降到2.1%,全县已提前一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目标。二、帮扶项目落实情况和效益中国进出口银行自确定帮扶岷县以来,从行领导到全体员工都十分重视扶贫工作,成立了由副行长朱德贵同志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专门负责帮扶岷县的具体工作。六年来贵行按照“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种养加为重点,优先扶持群众直接受益项目”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加深感情,加强力量,加大力度,加快进程”的扶贫原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六年来,贵行先后派出53人次(其中总经理级干部9人次)来我县实地考察、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帮助我们确定扶贫开发思路,并选定地膜粮食“温饱

7、工程”、中药材收购加工、畜牧联营体建设、红黄芪种植、液化汽站建设等一批具体帮扶项目。在行扶贫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赴岷县锻炼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指导下,县上始终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并根据项目分别成立了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贷款的投放和跟踪管理,使每个项目都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解决了温饱,走上了脱贫致富路。1、中药材专项收购资金项目:19951997年贵行共投放资金400万元,由县医药总公司负责实施。期间共收购当归64.6万公斤,完成销售收入763万元,上缴利税38.5万元,支付季节性临工工资52万元(工人全部为十里、秦许、岷山、寺沟等乡的贫困农

8、民),这些资金壮大了企业实力,扩大了收购规模,有效促进了中药材产销环节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农民、公司、财政“三个收入”同步增长的目标,使550户农民通过参与收购加工当归实现了脱贫致富。该项目已实施结束,贷款本息已全部归还贵行。2、畜牧联营体建设项目:岷县东南部山区有天然草场290多万亩,草质优良,无污染,加之“牧区开发示范工程”的启动实施和部级岷山红三叶优质牧草繁育基地的建设,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962000年贵行共投放畜牧养殖贷款610万元,其中1996年投放30万元,1997年投放60万元,1998年投放120万元,1999年投放240万元,2000年投放160万元,群众自

9、筹资金125万元,先后扶持了闾井、麻子川、秦许、寺沟、蒲麻等17个乡、81个村、3536户贫困户,组建畜牧联营体235个,累计购进各类牲畜31139头(只、口),其中牛336头、羊29023只、猪1780口。该项目由县畜牧局负责组织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智劳互补,共同富裕”的原则,采取“五统一、五到户”的经营管理办法(即统一贷款,债务到户;统一引畜,牛羊到户;统一放牧管理,责任到户;统一配种,防疫、产仔费用到户;统一淘汰出局,效益到户),保证了资金投向,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截止6月底,由贵行扶持的畜牧联营体已累计产活犊牛658头,羔羊47291只,仔猪8505

10、口,出栏育肥猪1519口,按现行市场价扣除生产成本,直接经济收入474.35万元,户均纯收入1341元,人均298元,利润率为77.8 %,预计到今年底还可产犊牛、羔羊、仔猪119400头(只、口)。通过贵行几年来的大力扶持,有力地促进了岷县草地牧业发展步伐,有86%的项目户走上了以牧脱贫的路子。根据贷款期限,1999年和2000年到期的48万元贷款本息已全部归还贵行,今年到期贷款151万元,其中6月份到期30万元,10月份到期121万元,截止目前已归还贵行13万元,56月从农户手中收回13万元,其余贷款正在组织回收。3、红黄芪种植项目:近年来,结合我县以种洋芋、养羊、种药材为主的“两洋(羊)

11、一药”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贵行在资金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1997年以来,贵行共累计投放我县红黄芪种植贷款380万元,由县农业局和扶贫办负责实施,其中1998、1999年共投入200万元,滚动扶持了22个乡的3277户贫困户,种植红黄芪3054.7亩,总收入达610.9万元,户均1864元;2000年再次投放红黄芪种植贷款180万元,扶持10个乡、33个村的1331户贫困户种植红黄芪1612亩、党参1137亩,实现中药材产值824.7万元,总收入439万元,户均3298元,人均559元。按照贷款期限要求,由农业局承贷的120万元贷款本息已全部归还贵行,扶贫办承贷的贷款今年应偿还本息共

12、计99.456万元。由于今年县上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药材面积扩大到了25万亩,且药材种苗价格高于往年,农业投入明显增加,加之省上扶贫贷款尚未到位,给资金的回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截止目前,我们共分两次归还贵行到期贷款本息99.7万元。4、石油液化汽站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50万元,建设年销售液化汽1500吨的石油液化汽站,其中进出口银行投放贷款250万元,项目于1996年8月份动工建设,1998年4月正式建成投入运营,液化汽站现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拥有250立方储备罐2个,液化汽槽车1辆,电子秤5台,自运营以来,由于受群众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营状况不佳,困

13、难重重,贷款归还难度大,截止目前,仅向贵行归还贷款本金50万元。为了尽快归还贵行贷款本息,华路液化汽站又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在抓好液化汽经营的同时,又论证实施了梅花鹿养殖和中药材种植项目,开展多种经营,争取早日归还贵行贷款。5、农资调供流动资金项目:该项目由县供销社负责实施。由于我县高寒阴湿,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为彻底解决群众吃粮问题,自1996年以来,全县大面积实施了地膜粮食“温饱工程”,为解决农资调供紧张问题,自19961999年,贵行先后7次为我县提供农资调供短期流动资金5595万元,我们利用这些资金共调购各类化肥184225标吨,农膜789吨,农药494吨,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

14、业生产。目前,由贵行提供的贷款本息已按期限全部归还。6、赈灾济困和干部培训: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全力支持岷县实施各项帮扶项目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岷县的民政救灾、“希望工程”和干部培训等社会事业,真正体现了贵行“动真情、动感情、求实效”的帮扶原则。几年来,贵行共为岷县灾区捐款91万元,其中41万元购买了救灾面粉,分两次派专人逐户送到了灾民手中,50万元建立了救灾扶贫基金,帮助受灾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较好地解决了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维护了灾区稳定。贵行还始终把救助贫困失学儿童作为帮扶岷县“扶智脱贫”的重点工作,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希望工程”,结对子救助贫困学生,自1994年以来已累计捐款5.2万多元,

15、救助失学儿童160名;1996年,贵行又捐赠图书购置专款1.2万元,在我县的4所小学建起了“希望书库”。1999年,为我县二中捐赠电脑16台,初步建起了电脑室,开办了计算机教育,结束了我县开不了电脑课的历史。同时,贵行还针对我县财政拮据、办公设施落后的现状,先后捐赠了速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电子计算机等一批办公设施,大大改善了县委、政府和农业、畜牧、扶贫等机关的办公条件。为了帮助我县基层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1997年7月,由贵行组织我县18名干部到山东临沂地区、江苏连运港等地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和培训,在发展地方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三、落实帮扶项目的具体措施为确保中国进出口银行帮扶项目的顺

16、利实施,我们始终做到了以下几点:1、领导重视。从县委、县政府领导到每一个项目实施单位领导,都把管好、用好进出口银行贷款,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实行各级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充分发动群众。我们始终把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项目的重要措施,首先让群众认识到这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对我县贫困群众的关心和扶持,银行领导和全体员工心系全县人民,我们只有认真负责的用好用活这些资金,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才能不辜负银行领导和全体员工的期望;其次是讲清这些项目资金是中国进出口银行扶持我县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扶贫贷款,要做到“有借有还”,保证投放资金的安全。全县上下都以高度的责任感管理和使用这些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3、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为了用好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扶贫优惠贷款,各项目实施单位都建立了专门帐户,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由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审批,层层把关,把资金真正投放到贫困农户手中,把中国进出口银行对我县贫困群众的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