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5480771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九姑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下学期必修二历史期末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0分)1. 商周时期,统治者推行井田制,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土地经营权发生深刻变化B. 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效率提高C. 生产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D.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答案】B【解析】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井田制发展到小农经济的变化,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出现,故B项正确;土地经营权发生深刻变化主要是生产力推动,故A项错误;生产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也是有生产力推

2、动导致,故C项错误;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也是生产力发展导致,故D项错误。点睛: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2. “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其中“车”是指A. 翻车B. 筒车C. 耧车D. 水排【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内容来看,材料描述的是妇女们脚踏龙骨水

3、车的喜悦之情,龙骨水车是翻车的一种,故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筒车的动力是水力,故排除;C选项耧车是用于播种的,材料给出的季节是秋天,故排除;D选项水排是鼓风冶铁的工具,劳动力不应该是妇女,故排除。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我们对每个选项的应用领域和动力都需要掌握。我们可以先根据用途排除C、D选项。之后根据动力来源来排除B选项,最后只剩下A选项。3. 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这主要是因为A. 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B. 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C. 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D. 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答案】D【解析】“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

4、瓷器”“西餐用具和鱼缸”主要是适应国外顾客的需求,故D项正确;材料烧制瓷器主要是服务于国外,不是国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故A项错误;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属于国内需求,故B项错误;外来文化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项错误。4. 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A. 汉代B. 隋唐C. 宋元D. 清代【答案】D【解析】确定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主要是看瓷器生产的早晚。题目所列瓷器中,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是明代中后期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珐琅彩瓷瓶是清朝出现的,故排查ABC,选D。5. 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

5、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 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B. 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C. 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D. 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的民族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发展轻工业,而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中的“机器制造”是典型的重工业。另外,BCD都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非常显著的特点。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常考的特点。所以答案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特点6. 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

6、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A. 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B. 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C. 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D. 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叙述的历史现象是1947年国民党滥发纸币,造成其大幅贬值,使民族工业多年的积累顷刻间化为乌有,遭到了致命打击。A应该是减少了更多的民族资本;B应该是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应该是加重了官僚资本的压迫。故答案选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官僚资本的压制【名师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六

7、阶段阶段时间原因主要史实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2)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实业救国热潮(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2)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短暂春天19121919年(1)辛亥革命的鼓舞(2)“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2)厂矿企业增多(3)一战后萧条较快发展19271

8、936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2)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1)美国取得在华特权(2)官僚资本的挤压(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7. 经济学家顾准认为新中国在某次大饥荒之后,由于“贯彻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1963年各地蔬菜供应大增,1964年肉蛋鱼供应大增,油菜籽和蔗糖成倍增产。”“正确的政策措施”是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B. “农业合作化”的政策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

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某次饥荒是1959-1061年三年自然灾害,1961年底,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出现好转,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政策结果,故C正确;是建国初期一五计划;属于建国初期农村生产关系改革;是年以后农村实行。8. 1985年4月30日安庆市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工作全面开展。纺织厂等18家企业为第一批厂长(经理)负责制试行单位。这一工作开展的相关背景是A. 安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B. 城市经济体制的全面展开C. 中央开发14个沿海城市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10、革城市经济体制的全面展开9. 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A. 上海B. 广州C. 厦门D. 汕头【答案】C【解析】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口是广州、厦门、福建、宁波和上海,最早开放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古代C项正确;A、B 和D不符合二者共同的特点,排除。10. 四大媒介是指报纸广播互联网影视书刊A. B. C. D. 【答案】C.11. 据记载,1500-1620年间,欧洲的物价平均涨了300%一400%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 贸易发展迅速B. 金银大量流入C. 商品供不应求D. 世界市场形成【答案

11、】B【解析】贸易发展迅速不一定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故A项错误;金银大量流入,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故B项正确;商品供不应求不会导致物价平均上涨,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形成与工业革命有关,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2.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主要是指扩大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交往欧洲与亚洲、非洲的贸易扩大,欧洲市场商品种类繁多欧洲商路和贸易枢纽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贵金属大量流入,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A. B. C. D. 【答案】D【解析】“贵金属大量流入,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属于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排除;欧洲与其

12、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场商品种类繁多均是属于商业革命,综上所述选择D项正确。点睛: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全球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13.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 整个革命的进程时间缩短B. 科学与技术结合特别紧密C. 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D. 先进国家几乎是同时进行【答案】B【解析】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没有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发明者大多为技术工人,而第二次工

13、业革命中科学研究推动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新发明。故B项正确;时间长短是不会最大不同,故A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都大大促进生产力发展,故C项错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故项错误。14.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这种认识是出于苏联在农村实施了A. 余粮征集制B. 固定粮食税C. 农业集体化D. 大规模垦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联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苏联在农村实行农业集体化,通过牺牲农业为工业化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14、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经济生活。B符合题意。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 农业集体化15.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A.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 一定程度上允许发展资本主义C.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D.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其中的“下山路”指的是借用资本主义的力量发展生产,其具体做法为采用租赁制和租让制,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故选B。考点: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6.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 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B. 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C. 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 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对于人民购买力大大剩余,而柯立芝放任资本家的生产,为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