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12条建议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480114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12条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12条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12条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12条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12条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12条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12条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 12 条建议“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孩子的全面成长,为了给孩 子的终生事业奠基,请家长们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劳动教育,首先应该在劳动中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 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劳动的艰辛,还要体验到劳动 的喜悦。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养成孩子勤劳的品质呢?这里提 出以下几条建议,供家长们参考:1、鼓励孩子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只凭讲道理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引导 鼓励孩子亲自参加劳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小孩子要 先做好自己生活上的事情,如收拾自己的文具、书包、书桌、衣服,自 己洗头、洗手绢、

2、收拾自己的房间,然后再帮助父母干一些家务活,如 洗菜、洗碗、浇花、扫地、托地板、擦玻璃、买日用品等。家长要用欣 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劳动,对孩子劳动的积极性要予以赞扬,对孩子劳 动的成果要要予以肯定,要让孩子在劳动中不仅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也 要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2、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孩子还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的劳动成果当然不可能是完美 的,甚至有时候可能与预期的相差很远,但是父母不应该嘲笑或者忽略 他们的劳动成果,而应该尊重他们辛苦劳动的成果,给他们鼓励和表扬。孩子第一次劳动的成果可能有很多缺点,但是孩子劳动的精神是值 得表扬的。对于孩子的劳动成果,不论好坏,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这 样孩

3、子才能有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孩子做的菜咸了、糊了,父母应 该开心地吃,并夸奖他,鼓励他。3、和孩子一起劳动和孩子一起劳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孩子 的劳动积极性。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孩子能及时向父母请教劳动的技 巧,更容易学会如何进行劳动。这样也有利于树立孩子劳动的信心,在 信心的驱动下,孩子自然会爱上劳动。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收拾房间,整理书桌,打扫 厨房的卫生等,随时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让孩子学会劳动,并从中培 养劳动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去外面做一 些义工活动,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自己的劳动会让人快乐,让孩 子体会到自己劳动的

4、意义。4、家长做一半留一半,促使孩子动手留个步骤让孩子主动配合,是逐步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服、脱衣服、 洗衣服、整理书桌、收拾房间的最好办法。大人在最初帮孩子穿衣服、 脱衣服时,留下较简单或最后一个步骤让孩子自己做,然后根据他的熟 练程度逐渐增加难度和要求,这样很容易帮孩子学会穿衣服、脱衣服。 再如,母亲在帮孩子洗鞋袜时,只洗一只鞋、一只袜,给孩子整理书桌、 床铺时,只整理一半,剩下的一半让孩子自己做。这样孩子会为这“半 拉子工程”感到别扭而不得不动手去做。而你做的那一半也会为他做另 一半作了示范。5、运用自然结果法,激发孩子的劳动意识如果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洗衣服的习惯,那么,孩子不洗衣服,你也 不

5、要管,你就让他穿脏衣服,你别唠叨他,别督促他,到了一定的时间, 他会自己洗的,家长千万不要看不下去了,就帮他洗了,然后再把孩子 骂一顿,或强制他去洗了。你想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那么,他不收拾, 你也不要管,你就让他脏乱下去,你别唠叨他,别督促他,到了一定的 时间,他会收拾的。这样坚持下去,孩子如果能自己主动去做几次,习 惯就慢慢养成了。家长千万不要看不下去了,就帮孩子收拾了,再把孩 子骂一顿,或强制他去做。因为使用权威强制孩子干活,会使孩子觉得 干活是一种惩罚,是痛苦的事情,于是更加憎恨劳动。所以这种处理方 法并不能帮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6、用表扬和奖励,激励孩子的劳动习惯有些孩子在学校里很热

6、爱劳动,在家里不热爱劳动。这只能说明家 长在培养孩子劳动意识方面存在着误区。孩子可能是在学校的劳动能得 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在家里却没有人对他提出劳动方面的要求,或者 劳动后并不能得到家人的表扬和奖励。为了帮助孩子形成劳动习惯,在孩子劳动习惯未形成时期可以适当 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譬如,你可以先给孩子订立劳动协议,并安排劳 动任务。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得 1 至 3 分,积分满 15 分,去逛动物园一 次;积分满 20 分,买卡通书一本;积分满30 分,吃麦当劳一次这 样可以逐渐地巩固孩子的习惯行为。经验证明,这种办法能使孩子在短 期内勤劳起来。等孩子的劳动习惯建立起来以后,你可以告诉孩子:前 一

7、段时间你表现的很好,说明你完全可以勤快起来,但是,要知道,家 庭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前一段时间,为了养成你的好习惯,我 们采用了奖励的办法,现在,你已经可以胜任为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 所以应该和爸爸妈妈一样,为家庭无偿劳动了。7、尝试着让孩子“打工”,增强其自谋生路的能力家庭教育要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识。父母要让孩子从小认识 到劳动的价值。美国有好多中学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特别规 定,学生将毕业时,必须不带分文,到社会上独立谋生两周才允许毕业。 2004 年河南省一所中专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要求每个学生只能带 5 块钱离开学校到社会上谋生一周。为了防止意外,学校专设了一部热线

8、 救助电话,使学生能随时与学校联系。并有几个记者跟踪报道,但不许 提供帮助。这一举措,当时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在美国的中学生中流行的一句话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 济状况如何,孩子到 12 岁以后,就必须得给家里的庭院剪草坪,给别 人送报纸,以换取些零花钱。一些家庭还要求孩子假期里在附近当勤杂 工,或帮人剪草坪,或帮人扫落叶,或帮人铲积雪等。美国的父母们常 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些苦是值得的。日本有一句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 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根据这些道理,中国的家长们至少应做到:小学生自己的吃饭穿衣、 整理书包、整理房间自

9、己负责;中学生自己洗衣服、帮助做家务,农村 的孩子干点农活;大学生做家教,打零工,都是应当的。8、鼓励或带领孩子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公益劳动是一种知和行统一的实践活动,能体现一个人的爱心和社 会良知。鼓励或带领孩子参加公益劳动,能在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引导孩 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会让孩子树立起“心系他人,心系集体,心系社 会”的思想观念,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从公益劳动中体会社会对自 己的期望。这些都是一个优秀人材所应具备的素质。公益劳动,小到清扫楼道,清扫公共庭院,义务扫雪,为残疾人服 务,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年人服务,大到义务植树,参加青年志愿者 活动等。对于孩子参加这些活动,家长应给予及时地肯定

10、和赞许,这会 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公益劳动的快乐。9、不要把做家务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家长要通过赞扬孩子的劳动行为、珍惜孩子的劳动成果来使孩子树 立“劳动光荣”的观念,避免夸大劳动的脏和累,更不要把劳动当作孩 子犯错误后的惩罚手段,不要用恐吓的语气强迫孩子做家务。要让孩子 感觉到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10、不要无意中挫伤了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孩子初学做家务时,肯定做得不太好:才学穿衣,可能穿得慢一些; 才学扫地,可能会不知道先从哪里开始扫起;才学洗碗,可能会把碗打 碎;才学烧饭,可能会把饭烧糊;才学洗衣,可能洗得不太干净。我们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表露出不满意或不放心,这

11、样容易挫伤孩 子劳动的积极性。也不要在乎孩子打碎一个盘子一个碗,与培养孩子的 劳动精神相比,打碎一个盘子一个碗又算得了什么呢?11、让孩子“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对劳动者的最大奖赏和最大鼓励。如果长 期享受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劳动者的积极性就会逐渐消退。孩子如果 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家长可以组织邻居的小朋友来“参 观”,使孩子感到自豪;孩子经常浇花,等花儿盛开时,家长可以让自 己的同事来赏花,趁机表扬孩子一番,使孩子感到骄傲;农村的孩子参 与了种瓜种菜,等瓜果蔬菜成熟时,妈妈可以给孩子做一顿丰盛的菜肴, 让孩子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可以强化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促进 孩子劳动积极性的“可持续发展”。12、家长要做出示范做家长的要为孩子做出榜样。譬如,每天早饭前,父亲打扫客厅和 卫生间,母亲打扫卧室和厨房,天天把家里整理地整整齐齐、打扫得干 干净净,定期打扫门外与邻居共有的空间的公共卫生,同时也鼓励和督 促孩子整理自己的卧室和书桌。这样对孩子会有积极的影响。相反,有 一些家长懒惰邋遢成性,家里总是一片狼藉,对楼道的公共卫生更是不 闻不问,对邻里的困难和疾苦漠不关心,这些举止对孩子将产生很大的 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