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476330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陕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第八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也谈人品与画品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能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这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

2、”,可就是人“不咋样”。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有时却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

3、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所不齿。在时下“浮躁”的社会中,“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是省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

4、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人品即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作品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何?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

5、上画得好的画家很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1日12版)1.作者认为,许多人对“人品即画品”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下列各项中,不能用作支撑作者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3分)A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认证,有的画家画不错,但是人不怎么样;有的画家人不错,但是画却不好。B“人品”和“画品”,分开来

6、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能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这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C“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但在现实中有时却只是被当作“幌子”。这是因为,在现实中绘画水平是美术界所看重的,即便是一个世俗之人,他若有了绘画的高水平真功夫,未必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画家。D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靠炒作出名,有些略懂绘画的官员也很容易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而那些靠真本事拼搏的人却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使得“人品即画品”成了一句空话。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我们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

7、准也随之“浮动”,使一些人的人品很难保证;这些人绘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炒作或靠权力,“画品”也很难保证。B我们经常听到的“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话语是美术界的“流行语”,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C作者对艺术上不努力,却擅长炒作的人给予了批评,并认为他们虽然能够凭借炒作而被热捧一时,但是最终是经不起考验而被大众瞧不起。D在作者看来,绘画就应该看重绘画水平,画家俗一点并不能成为被诟病的把柄,更何况俗人也不一定是坏人,俗也不影响一个人高水平的发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术界一向主张和追求“人

8、品即画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从而使“人品即画品”的要求仅限于理论层面了。B作者认为“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不但涉及对画作的具体要求,甚至要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这就要求画家有过硬的性情、品质和操守才行。C作者鉴于社会上种种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却不去真正践行它的现象,得出了一个结论“千万别当真”,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D“俗不可耐”的画家其实并不是作者讽刺的对象,而年轻记者去采访他前,某长者特地嘱咐他的话才是作者思考的重点,因为“某长者”意在提醒记者不要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

9、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雄伟多力,善骑射。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

10、,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阻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

11、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d,弓袋)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节选自明史蒋贵传,有删改)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

12、/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既可以指升迁,也可以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的意思。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的“明年”指“第二年”,而现代汉语中 “明年”指 “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13、。“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D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庙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组起兵,英勇善战,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

14、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足智多谋,善于布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5分)_ _ (2)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5分) 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 向子諲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注释】向子諲生于两宋之间,前半生亲见北宋社会表面繁荣兴盛,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被贬还乡,居江西临江。向子諲的晚年词作,多抒写淡泊名利的闲适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怀念北宋徽宗时代的繁盛。北宋都城东京汴梁。8.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前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什么感情?(5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