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A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47435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共政策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共政策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共政策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共政策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A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试分析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区分与联系一般认为,公共政策议程的阶段可以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两个相互关联的议程阶段。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并联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实行措施或制定措施加以解决的议程阶段。政府议程,也称为正式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探讨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联系: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作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由一些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争论所组成,人们对于问题的实质及其社会影响相识还不够详细。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众诉求能在政府议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的建立具有确

2、定性的影响。政府议程是由一些意义特别明确的项目组成,具有制度化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其主要目标就是对与问题有关的客观事实作出主观认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先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进入政府议程,有时也可越过公众议程干脆进入政府议程。区分:简洁来说,公众议程和公共利益的表达相关联,而政府议程和各种利益的综合相关联。公众和政府都属于公共决策议程的参加者,但是作为参加者的共性其实小于他们之间的区分: 1、提出政策诉求的前提限制公众可以自由评论主流思潮,创建议程的产生条件,一般不用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负责,所以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繁多而庞杂;而政府作为一个较为稳定的供应行政服务的集团,其思维以统治阶层的利益为动身点,

3、集团思维跟随上层少数人的决策而动,提出公共决策的建议方向较为固定且以行政吩咐方式贯彻统一。 2、政策诉求执行率和转化率的区分由于公众和政府所处地位的区分,前者在后者任期内基于选举信任关系,将自己一部分权力交予后者行使,这造成了在公共决策议程领域双方地位的不同等。政府由于权力便利关系,在议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地位,这意味着:假如某一给定的政策建议或主题与某一重要 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那么它被提上议程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地提高;一旦某一特定的问题被界定为紧迫的,那么阶级服务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方法就要比诸如与公众的主流愿望(国民心情)相同但与政府的决策相左的解决方法更易接受。其根本缘由在于有组织的力气之间的平

4、衡对变革有阻碍作用,因为目前项目的受益者总是力图爱护自己当前的利益,而对于适合国民心情的项目有促进作用,对一些不适应国民心情的项目则阻碍其受到关注。这也是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最大区分。二、说明政府失灵的理论观点并赐予事实举例说明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意,公共部门在供应公共物品时趋向于奢侈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所谓政府的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当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政府主见提高贷款利率来说.

5、利率高了.企业家贷款更困难了.制造业的环境已经够差了.这么一下企业更难融资.更不愿把钱放在企业中,而更情愿把钱放在楼市或者股市中.这样楼市股市就更热了,泡沫也随之变大.制造业就成为冷的行业.相反,那些做房地产的,不会因为银行提高贷款利率而不贷钱的,他们不差钱.这就是所谓的二元经济体系三、何为政府工具,结合政府工具光谱图谈谈你对不同政策工具的看法政府工具是政府用来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有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区化手段三种. 政府工具,又称政策工具或政府治理工具。一、管制类政府工具:选择变得日益困难和困难 管制类工具是政府工具箱中必备的工具之一,是政府与其他组织之间区分的重要标准。管制工具是指

6、先确定一个政策目标,然后强行要求或禁止政府相对人实行某些特定的行为,从而达到这个目标。二:经济类政府工具:公共管理的另一种驾驭工具 经济类工具是指有关政府管理普门利用经济刺激措施,作为引导和规范政策相对人行为从而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三:信息类政府工具:体现公共社会精神工具 选择信息类工具是指,政府为了达到某些行政目的,接受舆论宣扬学问教化、信息公开等详细形式,向公民传递某种信息,通过星系的沟通,使公民接受其看法,得到公民同意或帮助的一类工具。四、谈谈你对公共政策所谓公共的理解公共性:公共权力机构制定的,关于社会公共问题的,要通过民主的政治程序制定,体现公共的意愿代表公共的意志。与政策的阶级性对

7、立的。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最主要特征。公共参加:贯穿于政策的动态运行过程。多元政治互动理论下,分为干脆决策者和间接参加者,因为彼此间不同的利益和价值,反复竞争、协商、合作、最终均衡达成共识。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都是一系列复合性决策的产物。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五、何为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公共政策何以要合法化又如何合法化l 1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所谓的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全部的政策,包括中心政策和地方政策、法律和其他形式的政策,都有其合法化的过程。 (2)政策合法化是有目的的活动。

8、 (3)政策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所实施的活动。 (4)政策合法化是主体依照法定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过程。l 2政策合法化的地位与作用 政策合法化在政策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践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 (2)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详细体现。 (3)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须要,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标记。l 3 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是指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步骤、次序和方式。 1). 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 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stages)常是重叠的(overl

9、apping),政策合法化与政策规划有时的确难以截然分开,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是相对的。2).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政策合法化过程是与政策决策的领导体制紧密相连的。领导体制的不同往往导致政策合法化过程的不同。依据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原理,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有:(1)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2)领导决策会议的探讨确定;(3)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 政策的发布形式是当前我国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做到:除确系内部政策外,凡要求公众遵守的公共政策,必需改善发布形式,刚好公之于众。3).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基本上包括:提出议案、审议

10、议案、表决和通过议案、公布政策。 合法化过程中须要留意的问题: (1)提出议案(2)审议议案(3)表决和通过议案(4)公布政策六、谈谈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看法版本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本质来说是把上级政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实现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私利,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变通,是对原政策的背离。目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在现实中状况各异,详细表现为对中心关于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替换性”执行、“选择性”执行、“附加性”执行、“象征性”执行、“欺瞒性”执行、“对抗性”执行等六种状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发生都是由于政策主体权限不清或不合理

11、所导致的。版本二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界定何谓政策领导力?详细来看,所谓政策,一般是指政党、政府或集团为实现既定路途、目标和任务而用以调动或约束社会力气的策略原则与行动准则。而领导力就是指领导者个人(或领导团体)为实现领导者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而通过劝服或榜样作用激励某个群体的过程。政策领导力是一种强大的引领力,详细包括:影响力、执行力和效力。影响力是指领导者依据政策的要求,以其身份和特性特征,有效地影响并变更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同时对组织产生长远影响的实力。影响力是政策领导力的基础。只在强大的影响力的作用下,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政策的要求,执行相关活动,实现组织目标。执行力是指政策

12、执行者通过肯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说明实施服务宣扬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实力。执行力是政策领导力的核心。假如没有执行,政策将成一纸空谈。只有把政策落到实处,政策领导力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本质来说是把上级政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实现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私利,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变通,是对原政策的背离。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表现目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在现实中状况各异,详细表现为对中心关于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替换性”执行、“选择性”执行、“附加性

13、”执行、“象征性”执行、“欺瞒性”执行、“对抗性”执行等六种状况。一是“替换性”执行上级政策。一些地方表面上出台了贯彻上级政策的措施,事实上却实施相违反的方案,使上级政策落空。二是“选择性”执行上级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时,着眼于为我所用,对政策精神和内容有意曲解,选择政策中对本地方、本部门甚至执行者本人有利的部分来执行,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三是“象征性”执行上级政策。一些地方在执行上级政策过程中,“不求神似、只求形似”,表面上是对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事实上却对上级政策搞“变通”,“先上车、后买票”,四是“附加性”执行上级政策。地方政府或部门,依据本地、本部门实际状况出台“红头文件”

14、,本应细化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原则性规定,使之在执行过程中更具可操作性,更好地服务百姓。但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红头文件”却是与中心政策相违反的“土政策”,掺杂着一己之私。五是“欺瞒性”执行上级政策。一些地方政府打着发展爱护支柱产业的旗号,表面上口口声声要加大监管力度,暗地里却为不法矿主和环评不达标企业“开绿灯”、发放“通行证”,充当代理人,纵容不法煤矿和污染企业生产经营。六是“对抗性”执行上级政策。也有一些地方对上级政策公然束之高阁,我行我素,拒绝执行国家政策法规。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缘由分析行政决策体制不科学,导致政策制定出现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行政决策体制已经具有完整的框架,但是科学化程度还不高,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的决策体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2 、行政决策程序不规范。3、行政决策缺乏科学的手段和技术。4 、科学的决策责任制度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