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夸张艺术摘要修辞艺术与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密不可分,夸张是一种艺术手段 ,它具有审美的 内涵李白诗意象众多,天地古今无所不涉,人间仙界无奇不有,而其中尤以雄奇阔 大恢宏的物象为主李白诗善用夸张,在李白现存的近千首诗歌中,出现的夸张修辞 手法就有 1000 余处.夸张手法的巧妙应用,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夸张是李白浪漫 主义诗风显著的特点,他善于用大胆的夸张制造离奇的意象,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 人的意境,这也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 在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李白诗歌中用典、夸张两种修辞手段的方法类型、审美内涵 和生成机制,探寻李白诗歌中名篇名句的艺术魅力,把握其艺术成就 关键词:夸张 浪漫主义 盛唐气象 类型特征 深远影响引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这对唐代文坛上的 “双子星座”,分别以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将唐代乃至中国诗歌推向 高潮,取得空前成就,使诗歌成为“一代之文学也白居易《与元九书》云:“又 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出兴,十无一焉" 确实,纵观他一生九百多首诗篇,或写少年时代的喜好任侠,如《侠客行》;或寄寓青 年时的远大抱负,如《梁甫吟》;或抒写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如《行路难》;或 状奇险的山川并契合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无不情志合一, 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又艺术地呈现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 风貌,体现了“雄壮浑厚”的盛唐诗风。
可以说,在唐朝诗人中,李白就是艺术个性 最为鲜明的天皇巨星,就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形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对古典主义的否定, 是对“个性解放”的倡导;而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则古已有之,李白的诗歌就是在继承 屈原《离骚》的基础上,以强烈的感情和驰骋的想象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呈现出浪 漫主义的的基本特色.首先在处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注重表现主观的理想像“行路 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既有遭受唐王朝的封建统治集团的打击压抑,空有一番“安社稷”、“济苍生"的抱负 而无法实现的愤懑,又有处于逆境而又不为逆境所压倒的那种“啸傲凌沧州"的气魄.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说:“我,总觉得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 类说应当的来描绘它作者按照自己的追求表现出理想的生活, “表示了对未来 社会的期望,并且暗示了未来社会应当是怎样的"(茅盾《夜读偶记》),反映了特定 历史时期进步的深化理想和审美理想,因而体现了积极浪漫主义的理想精神其次在形 象塑造上,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按照作家主观的情感逻辑去想象和创造形象。
如 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以大胆的想象,描绘了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和绚 烂多彩的神仙境界,这实际是诗人用以同黑暗现实相对立的一个“理想王国",而诗 人梦醒后对梦境议论抒情的主人公形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直白,则是鲜明的斗争精神的写实再次,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诗人常常以奇特 的想象、神奇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和奇妙的比喻及象征与神话色彩为特征.如“白发 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 庐山瀑布》)“三千丈"、“三千尺”都是极度夸张,但前者以诗人自己的愁情之长为 基础,后者以庐山瀑布之高为基础,不但没有不真实之感,反而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 到诗人的深长的忧愁和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正文日本作家厨村百川认为,“文艺是纯然的生命的表现,是能够全然离了外界的压 抑和强制,站在绝对自由的心境上,表现出个性来的唯一的世界李白的诗歌就是 这样,“应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可以美化人性,克服兽性,提高人的自尊心"(高尔 基语)当然,“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文 学形象中毕竟有些虚玄、隔膜,它要求我们用思想的触觉去审视作者理想化的描写对 象,和作者一道走进那色彩斑斓的理想世界。
一、最是夸张添浪漫—-夸张艺术添注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风格即人".(布封语)“作家的世界观、个性、爱好、艺术修养和创作才能等 主观因素,决定了作家选用某一创作方法,从而在艺术风格上造成明显的区别① 李白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使他的诗歌具有奔放飘逸的风格.作为一个浪漫主义 诗人,李白又善于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1、盛唐气象滋养了浪漫诗风,极度夸张诠释了浪漫飘逸歌德说:“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②李白一生任 侠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一掷千金而无怨无悔他诗赠汪伦而留“踏 歌岸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酒祭纪叟而传“太白遗风”,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但他从不屈膝于权贵,“玉 撵每趋陪,金銮为寝室啜羹御手调,流涎御袍拭高太尉脱靴,杨太师磨墨〃他好 道又热心政治,追求“功成身退”—-既要实现用世之志,又要完成最终归隐之愿,即 使不能与帝王师友,至少也要以东方朔式的轻松自由的态度事君,始终表现出独立不 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气质,正是这种个性,他尤擅长以七古和七绝这两种“最清新 最自由”的诗体,“乘载宽广的情感空间和雷霆万钧的气势力量”,以致“兴酣落笔 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但“风格不仅直接决定于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而且要受到时代精神、社会 风尚和民主传统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在同一时代或同一民族的作家、艺术家中, 会形成竟是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当然最后还得通过作家、艺术家个人的风格显示 出来。
③同样,李白的诗歌就是盛唐诗歌“气来、情来和神来”的集中体现严羽 在《沧浪诗话》中用八个字高度概括盛唐诗歌风貌,即“笔力雄壮,气象浑厚”,意思 是指盛唐诗歌给人以充实饱满、旺盛有力之感殷璠《河岳英灵集》以“风骨声律兼 备"作为盛唐诗歌成熟的标志这都说明了“盛唐气象”具有博大的诗美,它主要分两 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乘时而起,建功立业,理想主义色彩很浓,如李白“大鹏 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銥》);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针对自身 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不平想象发出怨怼之词关键是像李白等“不是一味的 怨悱,而是化为昂藏倜傥的义气表现〃,因而体现了 “整个时代的生气和魄力”④ 所以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 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 风貌⑤是盛唐气象滋养了李白的浪漫诗风,李白的魅力就是唐诗的魅力.正如“阔大的理想来源于阔大的社会”一样,极度的夸张又诠释了李白诗歌的浪 漫飘逸他应诏入京前诗云:“高歌取酒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仰天大笑出门 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其被人误为轻狂的个性形象本身, 就是一种极度夸张的精神上的自信与振奋。
至于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 仙”的天真放任,更是一种精神的自由酣畅至极的表露,非“谪仙〃而不能为也2、兼容思想包孕了豪迈气质,天才诗人真实地“吟咏性情” 时代的开放、思想的解放和个性的追求,特别是“盛唐政局稳定,国力强大,经 济繁荣,以及唐玄宗的开明风流,爱好文艺,无疑(对性情的发扬与表露)起了加速 作用.”因此,伴随着李白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的一生,“他一方面接受了 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特 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精神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 的影响,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要平交诸侯,长揖万乘•〃⑥最终将儒 道侠三者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应该说,是这种时代的兼容思想包孕了李白 理想化的豪迈气质,甚至可以说是唐玄宗皇帝的礼才方式包容了李白的高傲自负,才 使得李白能待诏翰林,居宫廷而无曹司的管束,戏权贵而赐金归之以至于直到晚年 也能保持他一贯的飞扬豪迈的风貌,就连死也因捞月而仙逝,“大鹏飞兮振八裔,中 天摧兮力不济《临终歌》)王国维认为:“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 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说知者深 也……”李白诗歌这种“吟咏性情〃的真实与既真也深的境界,除却盛唐,任何一个 朝代都是不可能的。
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学其安身 立命处可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天地有诗心,“诗歌,是生活在天地之 间的人类对美的极致最天真的遐想,最浪漫的追求〃⑦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白的“率 直”与夸张,乃是一种“诗无邪”的纯净道德的归趋,是脱去拘束,冲出羁绊,展露 天才的尽兴与创造,其卓绝的才华,成为中国诗词最完美的象征,也成了后来者不可逾 越的高峰二、雍容低缓变所适——李白诗歌夸张艺术的主要特征与审美价值《辞海》云:“夸张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并借助丰 富的想象,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以突出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 征作为一代大诗人,对夸张这种创作手法的运用,诗中是信手拈来,比比皆是, 而且灵活自如,奇文郁起《李白诗选注》前言说:“李白的诗歌语言有独特的风格, 艺术夸张尤为突出从风格上说,“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低,如首篇 ‘大雅久不作'多少和缓.”(朱熹《晦庵说诗》)从创作手法上说,李白诗歌的夸 张艺术也不唯是一般意义上的修辞修辞上的夸张要适量,讲究充分的依据;而李诗 的夸张往往追求过量,有的远远超过生活的实际,而又在荒唐中显得合理,我把它初 步定义为“意义性夸张”。
正是修辞夸张和意义夸张的综合运用,形成了李诗神奇异 采、瑰丽动人的意境,呈现出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审美韵致1、修辞夸张:夸大与缩小,使描绘事物的特征更鲜明;抓住对象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大或者缩小,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就是我们常 见的修辞性夸张李白诗歌的夸张,有时是故意夸大或缩小所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 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如《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山寺 有多高?作者站在寺内,伸手可摘下星星,天上的神仙们可以清晰听到他说话的声音, 读后使人感到一座高入云霄的山寺就在眼前这就是通过夸大性夸张传达“高”的特 征,化腐朽为神奇,把本来枯燥的描述,变为动人的描述,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再如《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 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将所描写的对象放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以“黄云 万里〃“白波九道”这样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产生一种崇高感.当然,有大就会有小,夸张艺术一般包括大小、多少、快慢、长短、强弱等方面 李白诗也然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 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通过对情景、人事、空间、宇宙等 有意识的缩小,或表达无尽的友谊,或表达信诺的可贵,或表达视界的高远,给人以 普遍的而非个人的印象,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称道李白诗歌的夸张,有时也表现为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 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 示事物的本质如学龄前儿童都会背诵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就用夸张的手法, 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有人把它成 为“数字夸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 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