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46973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熊 芸一、教材简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游记立意超卓,指向鲜明,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永。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本文设定两个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我把重点定在研习第三自然段这个重点段落及掌握“其”

2、字用法上,引导学生思考“游洞心得”,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增强学生的思考拓展能力。二、学情分析高一(3)班学生虽然潜力大,但是在文言文知识的掌握上却不是很好,理解本文重点段落中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及学习“其”字用法,依然会让学生觉得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我想把这堂课作为这篇文章的重点归纳课,引导学生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并掌握“其”字用法。引发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第三段包含的深刻道理。学习本文中 “其”的意义与用法。(2)、能力目标 学习“其”字用法及理解本文重点

3、段落中作者“尽吾志”的思想。(3)、情感目标 领会“志”、“力”、“物”对于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意义。四、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领会“志”、“力”、“物”对于达到生活、学问乃至事业的目标的重要性。2、掌握虚词 “其”的意义与用法。五、教学难点领会“志”、“力”、“物” 的重要性。六、教学策略采取独立自学、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文言文需要小组协作。提问法-课堂上需要师生互动。讨论法-课堂上需要活跃气氛。反馈法-新知识需要及时整理。练习法-教学上需要精讲多练。八、课型:多媒体常规课九、课时安排:1课时十、教学准备给

4、学生发放练习单子十一、教学过程(一)、导入牛顿看到一个苹果砸下来,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看到水沸腾顶起了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王安石游褒禅山又得到什么体会呢?(二)、提出教学目标第一:分析课文的重点和精华部分 第二:掌握“其”字的用法(三)、课文分析:(1)先来完成第一教学目标,提问:游褒禅山记的字词翻译已经过完,今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文的脉络(2)请大家找出本文中的重点段落明确:第三段(3)第三段中,作者的“所得”是什么?(学生讨论环节)明确: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是“求思之深”,即古人有所感悟的原因是经过深入地探求和思考。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三个条件分析:作者提出了三个“

5、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双重否定的作用是加强论述的力度),直接理解过来就是“三有”:有志(坚定的志向)、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4)这次游览后作者是什么心情? 明确:后悔(5)后悔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不得极夫游之乐也(6)是不是他自己能力不够?是不是没有相应的条件?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都不是。因为“余之力尚是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根结在于他的意志不坚定。(7)作者对于“志” “力” “物”三者思考一番以后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个条件?怎样才能“无悔”、无“可讥”。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

6、志最重要。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 (8)作者得出的这个结论是随便发发感慨呢,还是生活中确实也如此呢?从作者的变法经历去谈,言行确是一致:王安石做宰相期间,大兴变法,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攻击,但仍然立场坚定,不惧不悔,宣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变法失败后,被迫辞去相位。随后再为相,再被迫辞官。在新法被废除后郁然病逝。 这是真正的言行一致,为了自己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正应了那句“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9) 联系刚刚给出的材料,其实这也是一个作文素材啊!如果在考试中给出这则材料让你写一篇作文,请同学说说你会从哪些角度去写

7、?学生讨论:尽力而无悔 坚持教师分析:作文角度:一、尽力就无悔 二、要有志 三、要有毅力(四)、第二教学目标:掌握“其”的多种用法1、让学生看先前发放的练习,让他们给第一题中的10个“其”字归类(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其文漫灭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7).既其出 (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0).其孰能讥之乎 (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2)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 “它们” (他们) (3)第三人称代词,表

8、领属关系,作“它的”讲(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5)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6)句中语气助词,无实义2、学生讨论归类,老师小结3、补充:“其”字还有这些用法:(1)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假如) (2)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 ?( 是还是)(3)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中,其中的)(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5)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你) 4、教师总结(五)课堂小结本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因此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本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深刻的启示,这也教会了我们不要只会昂头看风景,多思才能多得。十二、作业布置 给课后练习的“其”字归类十三、板书设计游褒禅山记志游洞心得 力 尽吾志,可无悔 物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