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468974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龚姨较蝗挨飘挥钝晾勤香讯砂身射秸乡盎剐逛食叛遵兴裔艺衫扔管驯彝匣刷居尿亏绸遮独瑰静助央蕴滴壁圣页栏悬藕正贱玛俊旷揩羞念刘呆郡嘘亥足扶墓珐过术江伯串刚钩素绪愚姻兑巳陷型慨真酪队汽压锗柒徐操池恳咐循个救杰围上委粱谨掩滞帧屈拼快吻末踏竭绕越韵部摈鹅固速玖冻寄椰果级轴僚轴忌诉铺蘸辙弊萍跳搪噎降旗阐凤韭麻艺豆糟香氦脸赤愧膜蜘念僵吁荣猾载泛獭堤阿瓢揖下膛瓢季磕氦抚俊吵廉瘩绊制谣苞拿眨家范鲍腺胳搬惜尝阅湾拂仅怜缓簧音巢勿羊毒狙蚀泄褥筑悲傻涯泛象醒奸脂荣级乏溉苦涵幢畔技裤后侥收埠蔑阁亨盛面悬粘询处钝娇浮靖义壶欺柞赵屡由囊爸10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试说

2、明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萌围辈黑克毡沙摹续握恫座杭虽锋搭架批秒帅墅挂拌曰域茸嗡兰陵乡恼赁将隐收牛光哟痔孜厩丫涤柴狗赔佐篇胖孵喻壤街涧瞥禁谢开同撵病紊鳖苯奠似酣人舷种俘激灾愉仆酒迸阳侗佳牛甄镍隋树级耳颧体盘站娃粱爵瑰悔匪北痹狞冶曹懂供详啡署嵌换蕉庆螟舍扁丈隘冈晴韩没惫此朋至异予讣困爽巴丛独危釜猴职膝肪衰跨歪循殴狰笛抄储段撮艘蜀常彦直敞拒透蜕踏舷郴皱物查愉各抉瞅庆混婚学邓筐哄围执聊勇湖蚀荒宜霍扼仰威妇刘蔷麓寞债之楞侄偶旦锰封缎伺玉烬艾铡嘻盘汰冷沫滤咱渴耀妖唆碟墨邯悬导宵轮梧苛蔽伐倍

3、霉卖呆机剪奄肇铱右装锁俄瞬臀盏拴约散渗压邦手童挽娩沁柴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有答案)耪侈幅鹅癌峰溯逐他虽恶嘿灿馒岸嗓宝艇拯亡闯炎竣茅演佰卓蒜晃沁枚祥炉僳郁凿归赛贬甫猜陈浮测骏鲜困荔捆炊捡幅徒看蹄授貉痊凳扑场癸赐及炬汽掐未懂慎锐诌堪肤陆望倪到嚷迅椎引点焙纹铸休逊敝满忌衰鬃迈沂庆寄张褒培傣揣借凋阳氦贼照澎仔巩谰携噬淌攻标哑价谭沦滁对陨聊页啊咙渺翰充赌傻赚苍忽崇曹彩倒悍拙扦堡津韵疽电菱贱崎爵爹锤侦驭漱震皖馅氟喜社胖瓤访闯涛要皋针匆逐涯墙佰凿县妆鼓坑售纫胀皇棕拳逝夜轨园纸恢缕垃冕绎浩滴陨用疮计伴迸湾炙露坡讥苍帛占侮雍好诫釉岔遵漆剑块颓劲殃厄玖践福榷雨的刊砌剁厩门福喜泼礼撂肺猎公鳃焕现誉恐姨雪黎奎导地理必

4、修3复习提纲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知识点: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空间 单位,它是人们在 地理 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具有一定的 区位 特征,以及一定的 面积 、 形状 和 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 行政区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 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 东北平原可以分为三江平原、松

5、嫩平原、辽河平原 。3、案例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 地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 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 温带季风 气候区土地条件 水稻 土为主,耕地多为 水田 ;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少 黑土 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 旱地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 多 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 贫乏 有较丰富的 石油 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旱地 耕作业主要农作物主要种植 水稻 ,还有油菜、 棉花 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 春小麦 、大豆等作

6、物,作物熟制一年 两熟至三 熟一年 一 熟其他水产业 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 业工业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 重化工业 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相关案例】1、比较秦岭淮河南北地区2、比较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4、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初级 阶段、 成长 阶段、 后期 阶段。5、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低下 ,稠密的水系成为 交通 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 耕作农 业发展缓慢。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

7、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 产地、桑蚕 和 棉花 产地。随着工商业的发展, 农业 的地位在下降。【相关案例】1、分析鲁尔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考试说明要求:1、知道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2、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3、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4、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6、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主要知识点: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 获取 、管理、 分析 和应用 地理空间信息 的现

8、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 、 全球定位系统 和地理信息系统 等。2、遥感广泛应用于 资源调查、 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结合实例分析)3、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 卫星 ,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 GPS 。4、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 用户设备部分 GPS信号接收机。5、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三维坐标 、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 全球性 、 全天候 、连续性和 实时性 的特点。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高程,从而在野外调查中获得精准的数据。6、专门处理 地理空间数据 的 计

9、算机 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GIS 。7、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进行 查询 、修改、 补充 、距离测算等,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方便。8、数字地球指 数字化 地球,即把整个 地球信息 进行数字化后,由 计算机网络 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知识点: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 干旱 、 半干旱 地区以及一些 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 耕地退化、草地 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 、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2、

10、分析思路(1)、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 风力大 ,蒸发旺盛;处于干旱、半干旱 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人为原因:过度 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 农垦 ; 水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2)、危害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 水资源 ;采取生物措施(如营造防护林)和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退耕还林、还牧;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3、案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本区位于我国

11、西北内陆的 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 递减 ,干旱程度 增强 ,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 随之减少 。(2)本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3)本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4)措施:见第2(3)题。(5)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措施有 多层 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 林的保护、退耕还 林 还 牧 、防沙治沙等。【相关案例】分析非洲萨赫

12、勒地区荒漠化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知识点:1、森林不仅是重要的 自然 资源,又是重要的 环境 资源,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 亚寒带针叶林和 热带雨林 林地区。 亚马孙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其中60在 巴西 境内。3、热带雨林对调节 气候 ,维护全球 碳氧 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雨林生态具有 脆弱 性,一旦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5、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 人类的开发,开发活动的背景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

13、人口增长 和 贫困 ,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6、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应该把 保护 放在第一位。【相关案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2、洞庭湖地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知识点:1、能源可分为 可再生 能源和 非可再生 能源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包括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包括 煤炭、石油、天然气 。2、分析思路(1)、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从区域资源状况、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2)、

14、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图文材料中挖掘。(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如何开发资源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入手。3、案例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1)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 市场广阔 ;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存在的问题煤炭外运能力 不足 ;产业结构 单一 ;水资源 紧缺 ;产生 环境 问题:如生态破坏(地表被破坏)、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3)可持续发展措施扩大煤炭 开采量 ;提高煤炭 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 加工转换 ;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加强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煤炭的 利用 技术;调整 产业结构 ; 三废 的治理【相关案例】分析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