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46639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及对策一、初一基本情况我校初一现有5个教学班,学生226人。学生现状:学习方法机械,主动性差,不会思考,懒于动脑.还有部分学生基础非常差,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有部分学生家庭教育不好,其中单亲家庭的学生有30余人,留守30余人,受家长思想和家庭条件差等因素导致的散慢学生近50人,这部分学生课余学习时间出现空白,对学习没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没有。下面简要剖析一下影响教学成绩的原因及相应对策。1 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是抄写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

2、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对策:降低教学及考试难度,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课业负担,作业少而精。注重对后进生的培养和转化。 2 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机械记忆,很多知识是通过背诵来获取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目前的小学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识是通过卡片、表格来给出的,趣味性强,结论也很容易记忆而初中教材的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给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要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入探究。对

3、策: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的生成过程,学会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3、小学生向中学生转变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适应。转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学学生的学多数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的,学生围着教师的教而学,教师教的好坏影响学生学得好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很注重,能否会做题,主要是看老师这题(或这类题)讲没讲过,方法还是填鸭式学习;中学现在正进行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种学习方法上的改变跨越大,学生转变难度大,就像小孩学走步,开始时大人领着走走的又快又好,单大人

4、不领着,走一两步就趴下一样,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2)在校学习时间的调整。中学开设的课程比小学多,用在主科上的学习时间减少。(3)管理上的差别。小学班主任几乎是坐班,而中学班主任每天最多有2节课加一节自习共三节可与学生接触,小学生入初中后有一种解放的感觉。(4)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区别。小学教师一人教一个班,教育对象少,教育质量相对高,中学多数是任两个班的课,部分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上时间和精力上相对小学分散,效果也不如小学。(5)教育管理的难度上有区别。小学生处于少儿阶段,初中生步入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有了很大差别,初中生在管理和教育的难度上加大了。对策:(1)任课教师注意教学

5、方式上与小学教学方式的的平稳过渡;(2)教育学生科学的利用好在校的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3)提倡班主任坐班,学生成型后再逐步放手。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做到严中有爱,润物无声。(4)有条件的情况下,初一语文、数学一人教一个班,英语用小学教材。(七年级教材跨越大)(5)正确引导学生健康的完成从少儿到青春期的过渡。开好生理及心理健康课。4、中、小学老师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中小学之间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很少有初中教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小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么,学生以后会学什么?对策:加强中小学对口学校间的校级交流,互相研讨、听课、学习,缩小小五于小六在教法和管理上的差别.最好是中小学教师进行短期人事交流。有利于互相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